張濤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國園林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這如詩如畫的園林尤以江南私家園林為代表,身處景園,猶如置身畫中一般。中國山水畫是以自然山水風景為模本,而中國園林的模山范水又是以山水畫為藍圖,它們所表現的主題均為自然風景。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效仿自然的山水園林,到明代中期以前,系統的園林理論還未建立,在這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造園家常常都是文人畫家所兼任,造園構景也受到了山水畫論的影響,注重對園林意境的創造,講究以畫設景,以景入畫,寓情于景,寓意于形。景有景境,畫有畫境,再加上人的不同身心感受,產生出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意境,它是情與景的交融,也是評價一處景或一幅畫重要的審美標準,所以,無論是造景還是作畫,意境都是最高的美學追求。
畫究經營位置,造園言布局,疊山求文理,畫石講皴法。山水畫重脈絡氣勢,園林尤重此端,前者坐觀,后者入游。所謂立體畫本,而晦明風月,四時朝夕,其變化之多,更多余畫本。畫以紙為底,園以素壁為背景,粉墻花影,宛若圖畫[1]。中國古典園林追求詩情畫意,有些造園構景的藝術手法與中國山水畫畫理相通,園景處處體現畫境,具體表現在一些創造手法上。
雖經人工創造,又不露斧鑿之痕,是對自然的藝術概括和審美再創造,這是明代造園家計成在《園冶》中提出的園林創作宗旨。建園造山水景時,不能簡單的將自然山水形象立于園中,要表現出真實山水的氣勢,必須將自然山水濃縮、提煉,常常取自然山水最具典型性的局部,并與園中環境尺度協調,再加以設計者對山水美景的感悟,營造出一種“天然之趣”。這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創作有相似之處。畫山水景時,也不會將全部的真山水繪于紙上,而是選其最美的一面,再加以畫者的情感和點綴,宛自天開的表現出真山水的自然美。
園林中的“虛實”常表現為風景結構的有與無、空與滿、隱與顯,例如園景中常常以山石為實,水體為虛;近景為實,遠景為虛;有景處為實,留空處為虛;明實暗虛;物實影虛;突出為實,掩映為虛。這其中又以山水的虛實相濟最為重視,無山,水無形可賞;無水,山沒有靈性。在園林結構布局時,若水面過大,太過虛曠,就要通過在水中點綴山石或構筑小島等手法,以實救虛,達到景觀上的和諧;若園中缺水,可以構建一處稍低的平地或設一旱井再加以題名,遠觀疑似有水,獲此虛感,以虛救實,使全園布局更協調。
而“虛實”在山水畫面上表現為黑白、藏露、濃淡、疏密、繁簡、聚散等的對比。例如畫山巒丘壑時,如果畫得太密、太實,畫面就會顯得呆板,畫家常常以留空背景,點綴溪流瀑布或云煙氣霧來以虛掩峰巒之實。不畫滿,留白,給人以無限聯想的空間,產生情境。再說“藏露”,露是實處,藏是虛處,藏能使露出的部分更突出,增加畫面層次感,在表現上就是保留一部分景色不畫,讓人去聯想,創造意境[2]。這也是園林造景時常借用的手法,表現在景物的隱與顯,景宜隱不宜顯,愈隱,境域愈大,愈顯,境域愈小。
山水開合的園林造景手法借用了山水畫的構圖法則。山水畫的平面構圖中,開是把畫中的各種景物鋪開,合則指把畫面的陣勢收攏。一幅畫的構圖既要有整體的大開合,又要有局部的小開合。山水畫中常見的開合式有近、中景開,遠景合,近、遠景開,中景合,以及遠、中景開,近景合等[3]。而對于三度空間的風景形象布局對比,開合體現在體量、高度、面積、顏色、質地等的集中和分散,整體和局部的均衡和照應。開合法則的運用可以使園林藝術創作出來的山水更自然,更有生氣。堆山造景時,若只開不合,就會顯得散而凌亂,若合而不開,就如同粘在一起的土石堆。這與山水畫中山石的畫法如出一轍。理水時,開合就成了聚與散的對比,若水面規規整整,景觀缺乏多樣。聚散對比因園林規模大小而有側重,小園水面小,應以聚為主,避免水面顯得局促零碎;若園中水面較大,可通過在水中堆島或架橋等方式使整個水面有聚有散,增加風景的進深和層次,避免水面一覽無余,單調呆扳[4]。造景時運用開合的繪畫構圖法則,能使園景更加生動、自然,宛若圖畫。
大小是相對而言的,中國山水畫以“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在空間處理上采用“小中見大”的手法,將廣闊的自然山川河流濃縮在紙上,正如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所說:“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給人以無限空間感受和聯想,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中國園林藝術常以少勝多,以小帶大,通過對比、反襯等手法,運用合理的尺度、比例來安排布局,使得假山不高,但澗壑俱全;水面不大,但彌漫深遠。以低樓、狹廊、小亭、窄橋來突顯山石、植物、水體之雄偉。另外,園林結構形式的大小對比還體現在對園林的再度分隔,在園景中形成大游覽空間與小庭院的完美結合,層層院落、曲徑通幽,增加了游覽情趣。古典園林借“小中見大”之畫理,處處體現畫境,如計成《園冶》所說“多方勝景,咫尺山林”。
古人造園如做文章、繪圖畫,各園有各園的特色,現在造園雖有所繼承,但也多是造園要素的拼湊和形式上的模仿,園林千篇一律,缺少個性。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應借古開今,“借”不單單是形式上,更要重其內涵,這便要求現代園林設計者應深究其理、重其意,真正將古典園林繼承并發揚。
[1]陳從周.園林清議[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5.
[2]吳模才.“虛實”在山水畫創作中的運用[EB/OL].[2009-11-16].http://macboy-chen-sohu.blog.sohu.com/136982601.html.
[3]呂云所,呂 璐.山水畫的構圖[N].中國書畫報,2009-03-21(75).
[4]陳從周.中國園林鑒賞辭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