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杰,嵇春紅,金曉燕
(浙江省桐鄉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浙江 桐鄉 314500)
近年來沸石咪唑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ZIF)作為一種新型功能性材料受到廣泛關注,并且被認為是有望替代分子篩用于氣體儲存、吸附分離、催化等領域新型微孔材料[1,2]。Yaghi等人合成了多種 ZIFs,并對其吸收CO2性能進行分析,研究表明:ZIFs是一種有效的吸收 CO2的材料[3],Rees B.Rankin等人[4]分別采用實驗和分子模擬方法研究了CO2在ZIF-68和ZIF-70中的吸附等溫線,研究表明不同的力場獲得的結果有所差異,Dreiding力場在不考慮電荷相互作用的情況下與實驗具有較好的一致性。仲崇立等人[5]運用巨正則蒙特卡羅方法計算了不同壓力下CO2在ZIF-68和ZIF-69中的密度分布概率,結果表明:低壓下CO2主要吸附于由nIM(ZIF-68的硝基咪唑)或cbIM(ZIF-69的5-氯苯并咪唑)連接的六邊形的小孔中。隨著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CO2分子開始分布在bIM有機配體形成的大孔氯原子周圍。通過文獻查閱發現目前氣體分子在ZIF中的吸附與分離行為研究較少,而CO2在ZIF中的吸附行為主要集中在某一種ZIF結構中,缺少對不同結構種類ZIF的系統、整體研究,對于ZIF拓撲結構對吸附行為的影響基本不了解。因此探討CO2在具有相同組成不同拓撲結構ZIFs中的吸附行為及吸附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從劍橋晶體數據庫(CCDC)下載ZIF的晶體學數據,將晶體結構進行優化,為消除晶胞單元較小所引起的尺寸效應,分別在x-,y-,z-方向該對該晶胞進行復制,獲得2×2×2的ZIF結構。
模擬過程中,CO2分子及ZIF骨架原子相互作用采用全原子(All- Atom AA)法,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勢采用Lennard-Jones勢,CO2的參數取自Potoff[6]的工作,ZIF 骨架原 子參數采 用 Dreiding力場[7]的數據。不同基團之間的相互作用參數由Jorgensen混合規則[8]計算得到,模擬溫度設定為298K,截斷半徑設定為1.38nm,模擬過程中每個狀態點都進行5×104次MC循環,其中前2.5×104次用來使系統達到平衡,后2.5×104次循環用于統計平均。
采用巨正則蒙特卡羅模擬分別計算了CO2在高壓及低壓范圍內其在ZIF-2、-3、-4、-10、-64中的吸附等溫線,結果如圖1和圖2所示。研究結果表明:吸附量隨壓力的增大而增加,隨壓力的進一步增加,吸附量逐漸趨于飽和,達到吸附平衡。ZIF-10具有較大吸附量,CO2在其中的飽和吸附量遠大于ZIF-2、-3、-4、-64。低壓下壓力與吸附量成線性關系,孔徑較小的ZIF-4及ZIF-64吸附量隨壓力的變化增加最為顯著,而孔徑最大的ZIF-10隨著壓力的增加,吸附量略有上升。這可能是由于孔徑較小的ZIF,有機配體與金屬原子或有機配體之間相互距離較近,從而導致吸附分子與骨架結構之間相互作用較強,即吸附熱較大,該原因使得低壓下孔徑較小的ZIF結構其吸附量反而越大。

圖1 298K時CO2中的吸附等溫線

圖2 低壓下298K時CO2吸附等溫線
為探討不同壓力下孔徑對吸附量的影響,分別取低壓(10kPa)、中壓(500kPa)及高壓(3000kPa)時CO2在ZIF-2、-3、-4、-10、-64吸附量,列于表1。將不同壓力下CO2的吸附量對ZIF-2、-3、-4、-10、-64的孔徑作圖。從圖3、圖4可以看出,低壓下孔徑與吸附量之間無明顯的變化規律,但不難發現低壓時孔徑越大,吸附量越低,這可能是由于孔徑較大,吸附分子與骨架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距離較遠,從而造成吸附分子與吸附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弱,即吸附熱較低。
Snurr[10]等人的研究表明低壓下氫氣在 MOF中的吸附量主要取決于吸附氣體在納米微孔材料中的吸附熱。當壓力增加到500kPa時,吸附量與與孔徑無明顯關系。當壓力進一步增加到3000kPa時,如圖5所示,隨孔徑的增加吸附量增大,兩者之間存在較好的線性關系,即高壓下氣體分子在ZIFs中的吸附量主要由其孔徑大小是所決定,這與Snurr等人的結論能夠很好的吻合[10]。

表1 不同壓力下CO2的吸附量及ZIF的孔徑

圖3 298K時不同壓力下孔徑對吸附量的影響

圖4 298K時500kPa壓力下不同ZIF孔徑對吸附量的影響

圖5 298K時3000kPa壓力下不同ZIF孔徑對吸附量的影響
為探討溫度對CO2在ZIF中吸附行為的影響,采用同樣的方法分別計算了當壓力為3000kPa時,不同溫度(230K、260K,290K,320K 及350K)下CO2在ZIF-2、-3、-3、-10、-64中的吸附量,結果如圖6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吸附量與溫度成反比,溫度越高吸附的CO2分子數目越少,溫度越低吸附的CO2分子數目越多,這可能是由于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能力越強,從而使得吸附量有所下降。我們將模擬獲得的吸附量對溫度的倒數作圖,并進行擬合,獲得溫度升高時CO2吸附于不同ZIF材料所需要克服的能壘,結果如圖7和表2所示。由圖6、圖7可以看出隨溫度的變化ZIF-10的斜率最大,即ZIF-10中吸附量受溫度影響吸附量的變化也最大,通過計算可知隨著溫度的上升,ZIF-10所需克服的能壘最大,ZIF-64所需克服的能壘最小;即ZIF-64受溫度的影響吸附量的變化也最小,這與圖6中的結果能夠較好的吻合。

圖6 不同溫度下3000kPa時CO2在ZIF-2、-3、-4、-10、-64中的吸附等壓線





圖11 3000kPa時CO2不同溫度的吸附量與溫度倒數的關系

表2 CO2吸附于不同ZIF結構所需要克服的能壘
(1)CO2在ZIF-2、-3、-4、-10、-64中的吸附等溫線具有相似的變化趨勢,CO2吸附量在低壓下(從0.01kPa到10kPa)隨著壓力的增加幾乎呈線性急劇增長,當壓力達到一定值時隨著壓力的增大吸附量基本保持不變,達到飽和吸附平衡。CO2在ZIF-10中的吸附量大于其在ZIF-2、-3、-4、-64中吸附量,其飽和吸附壓力也大于其它ZIFs。
(2)低壓時的CO2在ZIF中的吸附量與孔徑無明顯關系,高壓下CO2的吸附量由孔徑大小所決定。
(3)溫度越高吸附量越小,而且吸附量與溫度成線性反比的關系,ZIF-10吸附行為受溫度變化影響最大,隨著溫度的上升,CO2在ZIF-10中所需要克服的能壘最大。
[1]Banerjee R,Phan A,Yaghi1OM,et al.High-throughput synthesis of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and application to CO2capture[J].Science,2008(319):939~943.
[2]Park K S,Zheng N,Yaghi O M,et al.Exceptional chemical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6(103):10186~10191.
[3]Park K S,Zheng N,Yaghi O M,et al.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chemically stable metal?organic polyhedra[J].Science,2006(103):10186~10191.
[4]Rees B,Rankin,Jinchen Liu,et al.The importance of chargequadrupole interactions for H2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in CuBTC[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9(113):16906~16914.
[5]Liu D H,Zheng C C,Zhong C L,et al.Computation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s of framework charges on CO2uptake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9,113(12):5004~5009.
[6]Potoff J J,Siepmann J I.Vapor-liquid equilibria of mixtures containing alkanes,carbon dioxide and nitrogen[J].Aiche Journal,2001(47):1676~1682.
[7]Stephen L,Mayo B.D.Dreiding:A generic force field for molecular simulations[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1990(94):8897~8909.
[8]Jorgensen W L,Madura J D,Swenson C J.Optimized intermolecular potential functions for liquid hydrocarb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84,106(22):6638~6646.
[9]Zhou M,Wang Q,Zhang L,et al.Adsorption sites of hydrogen in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2009(113):11049~11053.
[10]Frost H,Düren T,Randall Q,et al.Effects of surface area,free volume,and heat of adsorption on hydrogen uptake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6,110(19):9565~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