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雪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環境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外部條件,它既有可能引發并維持兒童的積極活動,也有可能對其產生約束和抑制[1]。兒童通過在環境中的活動和體驗進行學習,因而環境是影響兒童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學前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環境對兒童智力和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很大。對于大部分時間都在幼兒園里渡過的兒童,幼兒園是能夠對他們起到最直接、最深遠影響的系統環境,擁有優質設計的幼兒園戶外環境可以起到暗示、誘發兒童積極行為的作用,有利于兒童在其中生活、學習,使其效能得到充分發揮[2]。但是,在當前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中,設計者多是從使用功能、場地面積、安全性等方面考慮,在如何創建有利于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戶外環境方面則缺少科學的認識和系統的評價體系,因此難以提供有助于兒童全面發展的高品質空間環境。本文在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學科的研究基礎上,建立影響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評價體系。研究成果有利于指導設計者設計具有扶持性、激勵性的高品質幼兒園戶外環境,從而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隨著我國幼兒園的大量建設,幼兒園戶外環境的問題越來越引起教育者和設計者的重視。傳統的幼兒園戶外環境作為室內環境的補充已不能夠滿足兒童社會性發展需要。目前,我國關于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研究已經得到了各領域學者的關注,尤其在心理學領域,已有大量有關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研究。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沒有明確的針對性,特別是在設計學領域中,兒童社會性發展與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之間關系的探討較少,對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的評價體系更為匱乏。
廣義的社會性指人在社會上生存過程中所形成的全部社會特性的總和。狹義的社會性指由于個體參與社會生活、與人交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礎上形成的那些獨特的心理特性[3]。
目前就兒童社會性發展而言并無準確定義,因此,總結社會性相關理論,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出發,其社會性發展即指進行社會交往,建立人際關系,掌握和遵守行為規范,了解自己和別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以及控制自己行為的心理特征[4]。
針對目前幼兒園戶外環境多是由一些單一化的裝飾鋪地以及放置于其上的孤立的單純以功能為主的游戲器械組成的現狀,從物質空間的角度分析,把幼兒園戶外環境劃分為基于器械的環境與基于場景設計的環境兩部分。
(1)基于器械的環境是指由單一功能游戲器械建構的環境,它的主要目標是以其明確的功能滿足兒童生理發展的需要。構建基于器械環境的主要元素包括:滑梯、秋千、攀爬架等。
(2)基于場景設計的環境強調的是以幼兒園戶外場地的具體情況為依托,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需求和設計原則建構的環境。它的主要目標是為兒童提供豐富的場所感體驗(這些體驗既是情感化的又是形象化的)——進而培養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以中國礦業大學2007年度“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對兒童社會性發展影響的研究為依據,在研究成果中的幻想游戲的空間、駐足觀察的空間、符合兒童生物體本能的空間及具有多樣性選擇的器械空間四個設計策略的基礎上,建立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的評價體系。
設計者需要理解幼兒園教育計劃的總體思想和具體內容,使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能符合具體教育目標的課程計劃,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須關注兒童的主要活動喜好,且需要考慮能在幼教最小量的監督和控制下鼓勵兒童主動、探索性的活動;在設計時需要將幼兒園戶外場地中地形的高度差、坡度、空間尺度等因素融合到設計中,同時這些因素要適合預期兒童的活動類型。
幼兒園戶外場地的所有部分都應該能夠讓兒童最大限度地使用;在天氣不佳的情況下,應該有足夠的遮蔽空間為兒童提供一定的活動柔性場所;戶外活動區應該考慮根據兒童各年齡段劃分戶外場地,同時劃分要明確,劃分區域的隔離物應該能夠既有效地分隔兒童活動中潛在的沖突,同時又可以讓兒童注意到相鄰區域中的活動,允許彼此的交互;戶外環境應設有空曠的不包含任何器械和設備的空間供兒童進行諸如追逐打鬧的活動。
在基于器械的環境中受兒童歡迎的傳統器械是必不可少的,為適應兒童在不同時期使用方式的改變,器械應由不同構件組成,而不是單一巨大的一體化設備,選擇的器械必須符合相關規定的安全標準并定期維修;為防止兒童受傷,秋千的形式應該選擇吊索或是輪胎樣式;在所有器械下面以及周邊整個下落區域應鋪設彈性材料,必須符合相關標準。
在幼兒園戶外環境中應該提供充足的基于場景設計的環境,同時必須考慮它們是否適合相應年齡的兒童成長的需要;如果為兒童提供了沙區,沙區應設有局部遮蔭和明確的邊沿,并可兼作座位,并且沙區應與道路、建筑入口有一定的距離,以防止兒童把粘在身上的沙子帶進其它區域或教室里;如果為兒童提供了水源,若條件允許,應既有靜水又有動水,如水源在沙區附近應考慮不會被沙子堵塞;在場景規劃時應設有足夠數量的輪胎供兒童“修建小路”,“搭建城墻”或僅作為座凳使用,應創建凹、凸空間讓兒童有機會進行探險和隱匿的活動;應設有為兒童設計用于儲藏活動部件、工具或材料的空間;應設有不會侵擾安靜區域的鋪裝場地供開玩具車或溜旱冰的兒童使用,供兒童使用的車道必須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的尺度,在設計中需要避免直角轉彎。
3.5.1 生理發展
在戶外環境設計中應為兒童生理發展提供相應的活動內容,例如有大量攀爬、滑行、蕩來蕩去的機會;樓梯踏步、門把手、飲水器、隔離等的設計應該考慮兒童的生理尺度。
3.5.2 動手操作
需要為兒童提供可動手操作的元素,并且兒童通過自行操作和控制環境元素促進自身的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
3.5.3 感覺刺激
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要素的顏色、質地、形狀的選擇應該能夠為兒童提供一系列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體驗的元素,例如有色彩艷麗的旗幟、鮮花,可以聽到風聲、水聲。
3.5.4 交往
在基于場景設計的幼兒園戶外環境中應該為兒童提供足夠的駐足觀察空間,觀察點與大多數活動區域的距離應該適宜,并且視野良好;應該為兒童提供幻想游戲、表演活動和社交活動的空間;各活動區域的聯系應該為兒童不經意中加入其它活動小組提供機會;器械應具有多樣性的選擇,并配有足夠的活動部件,以便完成器械活動困難的兒童能體面地退出游戲,為隨時加入其它活動小組提供條件。
3.6.1 教學樓
教學樓與戶外活動場地之間應設計過渡空間,在教學樓入口應設計門廊或天棚來遮擋眩光,對兒童來說,從室內到室外應該易達,使兒童具有在出門之前能夠估量場地形勢的可能性。需要考慮到在教學樓周圍設置一些公共活動空間來增加兒童、幼教、家長交流的機會。
3.6.2 小氣候
設計者應該通過建筑、植被的布局遮擋由場地特征所形成的小氣候,比如風道或者陰影;在戶外環境中應有落葉樹或帳篷為兒童在夏天遮擋太陽,或設有門廊或其它的遮蔽空間供兒童在壞天氣時使用。
3.6.3 安全性
兒童活動的戶外區域都應該被幼教看到;在轉彎和地形高低變化的地方應無障礙遮擋視線,若有,應該考慮加入一些輔助措施;幼兒園的出入口等容易出現安全問題的地方必須經過處理。另外,在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中還需要具體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文化習俗等因素,因為這些客觀條件都直接影響兒童的戶外活動質量,漸而影響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對于學前期兒童來說,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與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緊密相關,優質的幼兒園戶外環境所賦有的創造性、探索性、知識性和展示性可以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進而有利于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本文在研究幼兒園戶外環境對兒童社會性發展影響作用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的評價體系。研究成果能夠為設計師提供更加注重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設計參考。該評價體系的完善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課題,需要更多的設計者,做出更廣泛、深入的探索。
[1]Ingunn Fjortoft,Jostein Sageie.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a playground for children Landscape description and analyses of a natural playground[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0(48):83~97.
[2]郭曉君,孟文利,鄧海波.幼兒園建筑交往空間構成及設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5,31(4):62~63.
[3]陳會昌.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特點、影響因素及其測量——《中國3~9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課題總報告[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4(4):11~17.
[4]熊易群.在活動和交往中發展兒童的社會性[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1995(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