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祖方
(四川省大英縣中醫院外科,四川大英 629300)
老年性腹股溝嵌頓性疝是普通外科常見急腹癥之一,需立即手術,以防止腸管壞死。筆者所在醫院普外科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腹股溝嵌頓疝患者78例,采用局麻下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本組78例患者,男75例,女3例。年齡60~86歲,平均76歲,>65歲的67例(86%),60~65歲的11例(14%)。75例男性均為腹股溝斜疝,其中:原發性疝67例,復發性疝8例;左側32例,右側43例。3例女性為股疝。嵌頓的時間:8~62h,平均49h。疝病史:最長的45年,最短的12年。
76例患者均伴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前列腺增生、習慣性便秘及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等疾病。
分別采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mesh prefixpulg和北京天助暢運有限公司生產的善釋補片。這類產品以聚丙烯單絲編織而成,能迅速與組織粘合固定,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白細胞可以自由通過,具有抗感染能力強,排異反應少等特點[1]。
1.4.1 常規檢查及治療 78例患者術前常規行心電圖、胸片、血、尿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電解質等檢查,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應用抗生素等治療。
1.4.2 麻醉 78例患者全部采用0.5%利多卡因,分層局部麻醉(每例用0.5%利多卡因60~80mL)。先在髂前上棘內上方二橫指作一個皮丘,上至內環口上2cm,下至恥骨結節,依次浸潤腹壁各層。形成一菱形阻滯區域。切開腹外斜肌腱后,阻滯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生殖股神經。游離精索,找到疝囊,并局部浸潤麻醉疝囊腹膜。
1.4.3 腹股溝斜疝常規切口 依次切開腹壁各層,打開疝囊,剪斷疝環,仔細觀察疝內容物,證實其無壞死后,回納腹腔(本組有2例患者發生腸壞死,行腸切除腸吻合)。吸凈疝液,將已游離的精索以紗布條或者阿利氏鉗固定保護;分離疝囊,疝囊較大時,橫斷疝囊,分離至疝囊頸肩部以上,游離腹膜前間隙,重建疝囊;疝囊與網塞頂端縫合一針,常規經內環口植入網塞,展平外瓣于腹膜前間隙,內花瓣與腹橫筋膜縫合5~6針,若內環口過大,可將其閉合1~2針。放置平片,其橢園部超過恥骨結節2cm,并固定1~2針,其尾部開孔套在精索出內環口處,裂口縫合1~2針,以精索無卡壓為宜,鋪平補片,上方固定3~4針于聯合腱,若壓迫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時,可將平片剪一小口,以免術后疼痛。下方固定于陷凹韌帶或者腹股溝韌帶3~4針。可吸收線連續縫合腹外斜肌腱。皮膚作皮內縫合。術后常規應用沙袋壓迫切口12h,常規應用抗生素3~5d。
嵌頓的內容物:46例為小腸;16例為網膜;8例為小腸并網膜;6例為回盲部;2例為結腸。其中小腸壞死2例行腸切除吻合;網膜壞死8例,行網膜切除。并一期作無張力疝修補術。疝囊內均有滲液,70例為清涼黃色,8例為暗紅色,用干紗布吸凈,甲硝唑液沖洗。8例陰囊安置橡皮引流。78例手術全部成功。手術時間40~50min;切口無明顯疼痛;術后下床活動時間2~12h;住院時間4~5d;1周恢復正常活動。并發癥:傷口硬結3例,陰囊積液1例,隨訪1~5年無復發病例。
腹股溝疝是普通外科的一種常見、多發病。老年人由于高齡生理因素;長期排便、排尿困難;長期慢性咳嗽;長期吸煙;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過度體力勞動與運動使腹內壓增加,脂肪組織減少;膠原纖維代謝失衡,腹股溝區變薄等因素[2-3],其發病率高達11.5‰[4],從而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人腹股溝嵌頓性疝也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需要急診手術治療,由于多數并存心、肺、腦、血管、前列腺等多系統慢性疾病,增加了麻醉和手術的風險,甚至危及生命。
麻醉的選擇至關重要,傳統的麻醉方法常采用椎管內麻醉或者全麻,這些麻醉方法對技術及條件要求高,術中、術后并發癥多,對患者的呼吸、循環干擾大;全麻后肌肉松弛,不便尋找疝囊,影響疝的鑒別診斷,且嵌頓腸管突然還納腹腔,增加手術風險[5]。局麻的優點有:(1)手術區域就在麻醉范圍內;(2)患者處于清醒狀態,不干擾呼吸循環功能;(3)簡便、安全、有效、經濟;(4)無椎管內麻醉或者全麻的術中、術后并發癥,如肺炎、尿潴留、肺不張、麻醉后頭痛、血管栓塞等;(5)術中尋找疝囊方便。局麻已成為腹股溝疝修補術的首選麻醉方法。本組78例老年性腹股溝嵌頓性疝,全部在局麻下完成,患者始終處于清醒狀態,無任何并發癥。麻醉中應注意:(1)穿刺疝囊頸部不要太深,以免刺穿嵌頓腸管;(2)麻醉順序先皮內后皮下逐層進行;(3)重要神經及疝囊腹膜單獨阻滯。
傳統的手術方法一般以松解嵌頓為主要目的,若無污染,則以高位結扎加修補術。由于不同結構的組織強行縫和局部張力高,且嵌頓疝的患者局部組織水腫,不能形成真正的愈和。復發率達10%~20%[6]。1989年Lichtenstein提出“無張力疝修補術”,并得到普通外科學界的大力推崇。無張力疝修補術,也適用于大多數老年腹股溝嵌頓性疝患者,本組78例患者全部采用局麻下無張力修補術完成,全部治愈。術中注意:(1)嚴格無菌操作保護切口不受污染;(2)甲硝唑液反復沖洗切口;(3)較大的疝囊中部橫斷,遠端曠置,減少剝離面,并應徹底止血;(4)正確判斷腸管活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解除嵌頓的情況下,應仔細觀察嵌頓腸管的顏色、光澤、蠕動及腸系膜血管搏動情況,若腸管顏色由青紫變紅潤,表面光滑有光澤,能蠕動,腸管有一定的硬度,系膜血管搏動好,則嵌頓腸管具有良好活力,可以送回腹腔;若腸管顏色無改善、暗無光澤、無蠕動、軟無彈性,系膜血管無搏動,則此段腸管已無活力,應作腸切除腸吻合。若介于兩者之間,可用熱生理鹽水熱敷5~10min,好轉后還納腹腔,切忌將生機不明的腸管勉強送回腹腔。本組78例患者,有2例腸壞死,在家屬同意及理解的前提下,保護好切口免受污染,行腸切除腸吻合,術后恢復快,隨訪5年無復發。有學者主張,將懷疑腸壞死的壓迫環套入遠端正常腸管內,并將套入部與鞘部腸管的漿膜作間斷的致密縫合[7],可以避免腸切除的污染;(5)為防止術后疼痛,將平片作小切口,讓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穿過平片即可。本組78例無一例術后疼痛;(6)滲液多時,經陰囊安置引流;(7)常規用沙袋壓迫切口12~24h。
綜上所述,局麻下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人腹股溝嵌頓性疝,特別是有多種伴發疾病的患者,可經最小的風險,用最小的創傷,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這是治療老年人腹股溝嵌頓性疝的一種簡便、經濟、安全、有效、理想的方法。
[1] 謝岳林. 聚丙稀網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腹股溝嵌頓疝中的應用[J]. 中華臨床醫學,2002;2⑴:19.
[2] 章立,楊斌,陳雙. 降鈣素基因相關多肽與先天性腹股溝斜疝發病因素的研究進展[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2009,3(1):83-87.
[3] 陳雙,朱亮民,傅玉如. 成人腹股溝區腹橫筋膜膠原含量變化與腹股溝疝發病及復發的關系[J]. 外科理論與實踐,2002,7(6):423-425.
[4] 吳慧萍,徐子平. 腹股溝嵌頓疝無張力修補的治療體會(附91例報告) [J].中國臨床醫學,2006,13(4):41.
[5] 黃潔夫. 腹部外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85.
[6] 吳肈漢. 無張力疝修補術-疝修補術的新趨勢[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2):65.
[7] 張啟瑜. 錢禮腹部外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