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明 李 杰
(安徽省太和縣人民醫院,安徽太和236600)
筆者從事中西醫臨床工作30余年,闌尾炎是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闌尾炎是腔梗阻和細菌感染性發病的主要因素;又屬中醫學中的腸癰的范疇,《內經》中《素問·厥論》云:“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隨著各種儀器功能的完善,彩超等各項檢查都有明確診斷,出現不同時期的闌尾炎征象(腸癰)病癥的發生,采用自擬闌尾消癰湯和西醫對證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報道如下。
50例闌尾炎患者中,運用中西結合治療45例,運用抗生素治療3例,運用手術治療的2例;本組50例患者中,中醫辯證分型:因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嗜食膏梁厚味和食生冷致食滯中阻、損傷腸腑者20例;又因勞傷過度、用力無度、急暴奔走或躍仆損傷致腸絡受傷、瘀血凝阻于腸中,而成腸痛者15例;又因情志所傷,喜怒無度,憂思驚恐,影響腸胃正常運行功能,以致腸胃痞塞運化失常,氣血凝滯而腸痛者10例;癥因外邪侵襲,寒熱不調,外邪剩虛侵襲,腸胃受損,氣機失調,經絡受阻,氣滯血瘀,瘀血阻滯者5例。以上治療總有效率為100%。
1.2.1 飲食不節型 中醫認為“飲食自倍,胃腸乃傷”,《馮氏錦囊》指出“腸癰是膏梁積熱所至”,即“膏梁之變,足生大疔”,充分證明飲食勞傷或生冷并進致腸胃痞塞運化不通,氣血凝滯,治以自擬闌尾消癰湯,藥物如下:薏苡仁、桃仁、冬瓜籽、赤芍藥、當歸、紫草、川軍、郁李仁、金銀花,以下所論治類型均以自擬闌尾消癰湯命名,上方合保和湯臨床進行加減,辯證論治。本方藥適用于脘腹脹滿疼痛,右下腹麥氏點明顯有壓痛及反跳痛的患者,并出現拒按、惡食、噯腐吞酸,時伴大便秘結、舌苔膩、脈滑實的患者。用上方更好地說明了消食導滯、通里攻下,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法,方法均具,更重要的是臨床變通,上恙根除。1.2.2 勞傷過度型 癥見勞動過度之人有害于健康,經云:“亢則害、剩則制”,又證明了不知自量之,務以勉強,則一應妄作妄用,損傷內臟,傷及腸腑,躍躍挫折,致瘀阻腸中,成癰而為闌尾炎之所生,凡此癥出現者,臨床首當調補氣血,養其脾胃,氣血虧虛者,補益肺脾之氣血;陰虛火旺者,當以養陰滋陰,運用自擬闌尾消癰湯合補中益氣湯,以及四君子湯之類,沙參麥門冬湯隨癥加減治療,臨床隨機應變,舉一反三,分清主次,兼顧治療。
1.2.3 外邪侵襲型 癥見感受陰寒之邪,傷及人之陽氣,損其中陽,寒則收引凝滯,客于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此病臨床中最為重要的是以外感寒邪或成內傷陰寒,在運用闌尾消癰湯方加減治療的基礎上,如出現面色恍白、畏寒之癥者,或陰寒脾陽不足者,酌加附子的用量,或者運用四逆湯方加當歸、敗醬草之類。
1.2.4 情志所傷型 癥見臨床情志所傷,當可劃分肝氣郁結化熱和氣郁化火而成癰瘍者;肝氣化熱:癥見精神不振、抑郁不適,心不安,神緒不寧,腹脹納呆,或嘔時心煩易怒、苔薄脈弦者,治當疏肝理氣化瘀,方用闌尾消癰湯合柴胡疏肝散酌情加入清瀉之品。氣郁化火者癥見性情急躁,胸悶脅脹,泛酸嘈雜,口干而苦,大便秘結,以及肝郁化火所見的頭痛、淚赤之狀具存,治當闌尾消癰湯合丹枝逍遙散,臨床重用大黃,酌加行氣化瘀、導雍通滯之藥物,隨癥加減靈活變通,是臨床醫師最重要的宗旨。
高某,男,35歲,素以醉飽而樂,于2007年7月中旬就診,癥見突發性腹痛,惡心欲嘔,走路不能直立,右腿不能伸直,直腰腹痛加重,右下腹麥氏點(闌尾壓痛點)有明顯壓痛,無肌緊張及反跳痛,腰大肌試驗陽性,不發熱,WBC總數12.0×109/L,彩超提示:闌尾部可見明顯條索狀陰影,用青霉素960萬U、地塞米松5mg靜滴。同時服用闌尾消癰湯加:元參、當歸、川楝子、紅藤,每日服一貼并靜滴,3d后癥狀全部消失,月余隨訪病愈。
劉某,女,2006年9月中旬少腹有痛感,自服止痛藥癥稍好轉,次日轉移右下腹,走路時腹痛漸加重,不能直腰,伴惡心,麥氏點壓痛明顯,該患者素喜怒不節,時心煩等癥狀,WBC為11.5×109/L,彩超明確診斷后,余擬方:青霉素960萬加地塞米松5mg,常規使用清開靈40m L分組靜滴,同時服用闌尾消癰湯合逍遙湯方加減,另加公英、地丁、野菊花、郁金、木香、沉香、川楝子等,連服四貼癥狀消失,WBC7.16×109/L。月余隨訪病愈。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運用普抗菌擬菌藥物,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有明顯抗菌抑菌作用,同時還可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減少滲出,有利于新生之功能[1];祖國傳統醫學《外科正宗·腸痛論》認為,“夫腸癰者,皆濕熱瘀血流入小腸而成也”。清·陳士鐸《石室秘錄》指出:“人腹中疼甚,手不按,右足層而不伸,誰知大腸生癰乎,腹痛足不能伸者,俱腸癰也”。故家父有這樣的一句話:“闌尾炎、闌尾炎,左腿伸、右腿蜷。”
綜上所述,腸癰大多由胃腸虛弱或有濕滯蘊積于腸,或受外邪及寒濕也能侵襲于胃腸至寒濕化熱,中醫又有陰陽相互轉化的病情,飲食、情志所傷,大多長期均會損傷腸胃運化功能,總之凡能導致腸道氣血凝滯,產生瘀血停聚等因素,均有可能發生腸癰(闌尾炎),它們之間有密切關系,闌尾炎預后大多良好,但極少數患者,更要精心治療,特別是反復發作的患者,常出現纏綿難愈,康復治療時間長,毒熱證患者,病情兇險,臨床要注重觀察,積極治療,我相信法藥得當,諸恙盡除。
[1] 劉思印. 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炎術后并發癥60例[J]. 河南中醫,2010,3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