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華 史延濤
(山東省泰安市食品化妝品監督所岱岳稽查大隊,山東泰安 271000)
2010年5月9日上午9時,泰山區某村衛生室發現7名腹疼、腹瀉患者同時就診。經詢問,該批患者曾同時參加該村的一起家庭婚宴,懷疑食物中毒事件,隨即報告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衛生局。區衛生局立即安排區疾控中心四名專業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進行調查?,F將情況報道如下。
2010年5月4~5日,泰安市某村村民張某在家中為其子舉辦婚宴,婚宴的舉辦方式為聘用廚師在自家廚房內加工,來賓輪流就餐?;檠缃Y束后,部分就餐者先后出現腹瀉、腹痛、頭暈、四肢酸疼、發熱等癥狀,有的到村衛生室就診。5月9日區疾控中心接到報告。事件發生后,區、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區政府成立了由分工區長任組長,衛生局長任副組長,政府辦公室、宣傳部、食品藥品監管局、法制局、鎮政府、疾控中心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根據部門職責組成專門的工作班子,積極開展善后處理。市、區衛生局先后派出醫療、預防專家參加醫療救治和流行病學調查,回訪出院患者,開展健康教育,進行心理疏導。省衛生廳也派出省疾控中心專家趕赴現場指導調查處置。最后住院患者均已出院,村民情緒穩定,秩序良好。
經實地調查,本次家庭婚宴共準備豬肉肘子、水煮大蝦、涼拌醬牛肚、黃瓜涼拌豬頭肉、炸銀魚、炸藕合、炒海參、炒魷魚、涼拌凍粉、蒜苔炒肉、干炸魚、雞塊燉蘑菇、水煮豬肉丸子、萵苣炒肉片、腐竹炒肉、炸糖奶、熟鵪鶉蛋、香腸18道菜,每桌的菜譜相同。婚宴自5月4日11:00時開始直到5月5日晚結束,地點在張某家中,聘請廚師3人,準備了6~7張餐桌,每桌客人輪流就餐?;檠缢檬称吩舷?月3日和5月4日從城里市場和村集市分兩次購買,其中從城市市場購進的熟鵪鶉蛋、熟牛肚使用時未經再次加熱,直接改刀后上桌。熟肉制品的制作方式為自購生牛肉、豬頭肉、肘子等,由廚師加工后存放于自家和鄰居付某家中,晾曬至使用前,持續時間為17h?;檠缡褂玫纳狻⒑ur等食品原料存放于家用冰箱內,部分存放于廚房內。
經核查來賓名單,本次婚宴共接待就餐者285人。調查期間部分人員外出務工,有的多方聯系未果,實際走訪221人。其中發病95人,罹患率為43%,住院或輸液治療66人,其中村衛生室輸液52人;第二人民醫院住院12人;轉市第一人民醫院1人;省級醫院門診觀察1人。在家服藥29人。
本次婚宴就餐人員來自本村130人、鄰1村34人,鄰2村53人,鄉鎮駐地22人,外埠其他親朋好友46人。被調查者自述5月4日前72h內未參加人群集中就餐,其家人也未出現相同的發病癥狀。
經調查,就餐者出現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瀉、腹痛、頭痛、頭暈、四肢酸痛、發熱。12例住院患者血常規分析,其中7例白細胞計數升高,其余5例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對就餐一次且發病的95例患者進行統計,潛伏期最短4h,最長65h,平均23h。
經調查,發生相同樣癥狀的患者主要出現在此次婚宴就餐者所在村莊,未參加婚宴者無病例發生。對無人參加婚宴的鄰3村衛生室、鄰村衛生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5月1日~15日期間沒有類似癥狀患者就診。出現病例的村出現最后一例患者后,傳染病發病率與往年無明顯差別。
經調查,婚宴的食品加工場所環境尚可,但面積較小,約8平方米。多數涼菜加工、粗加工均是露天操作,生熟刀案未進行明顯區分,廚師及幫廚人員無健康證明。因接報較晚,調查時婚宴所有剩余的食品及原材料已全部處理掉,租賃的餐具也已全部送還,菜品加工場所已清掃完畢。調查人員僅對婚宴所剩食用鹽進行采樣,檢驗結果無異常指標,亞硝酸鹽陰性?;颊咭验L時間使用抗生素,在調查時已基本無腹瀉癥狀,未進行大便采集。
根據調查結果,現做如下分析:通過調查,由于農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認識不足,缺乏專業基礎知識,本次家庭婚宴的食品加工場所簡陋,所用器具及食品原料存放條件較差,冷藏設施不足,沒有餐飲具消毒設施,并且輪流就餐,容易導致食品的交叉污染?;颊叽蠖鄶翟谕粫r間內共同就餐,在短時間內(5月5~6日)同時或相繼發病,并出現腹瀉、腹痛、惡心等基本相似的臨床表現,潛伏期平均23h。發病急、病程短、發病時間集中,未進餐者未發病,符合食物中毒特點。調查中未發現人與人之間傳染的現象。未參加婚宴的聚餐人員中未發現類似癥狀患者,選取的兩個對照村也沒有類似癥狀病例發生,故可排除腹瀉病在本地流行。
臨床癥狀多為腹瀉、腹痛、惡心、頭痛、全身乏力、發熱為主,個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結合住院患者臨床檢驗結果,符合急性胃腸炎特征?;颊咴趹每股?,補充能量等方式治療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治療效果明顯,恢復較快,可考慮本次腹瀉由細菌感染引起,但由于未采集大便樣本,無法確定具體的病原菌。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食鹽檢測結果,可排除化學性食物中毒?;谝陨戏治觯鶕妒澄镏卸驹\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GBl4938-94)第4.1.5條規定,經綜合分析,本次事件為不明原因的細菌性食物中毒。
通過以上分析認為,因食品加工和貯存不當,容器污染等是造成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本次食物中毒自接到報告始,在區政府的領導下,相關部門反應迅速、應對有力、措施恰當,及時控制了中毒事態的發展,未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進一步提升了本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有力保護了公眾生命安全。處理事件過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區政府成立領導小組,并根據部門職責組成專門的工作班子,積極開展善后處理。市、區衛生局先后派出醫療、預防專家參加醫療救治和流行病學調查,回訪出院患者,開展健康教育,進行心理疏導。省衛生廳也派出省疾控中心專家趕赴現場指導調查處置。搞好宣傳教育,普及飲食衛生知識。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積極治療現癥患者。
為更好的處置此次事件,進一步做好善后處理工作,正在采取措施如下:擴大宣傳教育,組織專家進行專題講座,進一步提高突發事件處理的技術水平,增強法制意識,防范事件的發生,講解腹瀉病常識,普及飲食安全衛生知識,培訓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提高技術水平,增強上報意識。進一步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恐慌心理,正確對待突發事件。嚴格執行集體就餐的上報制度,強化安全意識,防范重大事件的發生。進一步強化法制意識,加強法制監督,使突發事件在第一時間得到控制和處理。
[1] 王世杰,楊杰,諶志強,等. 1994~2003年我國766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分析[J]. 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6,7(3):25.
[2] 袁月明,黃銳敏,陳輝,等. 南山區2004年細菌性食物中毒檢驗結果與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