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魯海燕
1.遼寧省鞍山市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遼寧鞍山114051;2.遼寧省鞍山市婦兒醫院,遼寧鞍山114000
子宮剖宮產瘢痕妊娠是異位妊娠的一種少見形式,是指胚胎附著于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瘢痕的微小縫隙上,是子宮肌層妊娠的一種特殊形式,有別于子宮峽部妊娠。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以往罕見的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CSP)的發生率逐漸增多。有剖宮產史的異位妊娠中,剖宮產術后切口妊娠發生率(6.1%)超過了宮頸妊娠[1],具有巨大的潛在危險。如處理不當,可能發生大出血、子宮破裂甚至子宮切除。本研究探討如何早期診斷CSP及選擇恰當治療方案及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報道如下。
2005年1 月~2010年1月鞍山市婦兒醫院共收治14例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后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經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超聲、彩色多普勒及其他輔助檢查確診。年齡26~39歲,平均(31.23±4.22)歲;2例患者剖宮產2次,其余為1次,均為子宮下段橫切口。孕1~6次,平均(3.75±1.23)次;產1~3次,平均(1.43±0.42)次。行人工流產或清宮術,最少1次,最多5次。
均有停經史,停經時間35~75 d。1例無陰道流血,10例不規則無痛陰道流血,4例流血同時伴下腹隱痛。9例行清宮術。其中6例術中大出血(>400 mL),4例術后出血不止;4例藥物流產后陰道流血不止,行清宮術,術后仍陰道流血不止。13例有早孕反應,因要求終止妊娠就醫,1例無早孕反應,陰道不規則流血就醫。婦科檢查3例無明顯異常,2例子宮下段膨大,1例有血塊阻塞宮頸管,6例子宮稍大于正常,3例子宮明顯大于正常。
14例患者尿HCG陽性;血β-HCG入院時為100.09~57 311.63 μ/L,平均(8 850.95±494.13)μ/L;14例均經超聲確診,8例于子宮峽部前壁內見妊娠囊;6例見不均質回聲團塊,團塊周圍有血流,瘢痕肌層連續性中斷,肌層變薄,孕囊與膀胱之間距離小于5 mm,孕囊與膀胱之間肌層有缺陷[1]。
宮腔內無妊娠證據;宮頸管內無妊娠證據;妊娠囊位于子宮前壁峽部;在膀胱和妊娠囊之間缺乏子宮肌層組織。在B超診斷有疑問或為了明確診斷,可用MRI檢查確定胚胎著床部位。而有剖宮產史及停經后陰道出血或腹痛有助于綜合診斷。
①雙側子宮動脈栓塞介入治療4例:子宮動脈內灌注氨甲喋呤50~100 mg,2~7 d后行宮腔鏡下清宮術。②切口妊娠病灶切除術加子宮修補術3例:開腹或腹腔鏡下直視清宮,術后直視下結扎子宮表面怒張血管,連續縫合子宮下段薄弱處,并加強離斷的子宮肌層。也可以在直視下切除子宮局部病灶,疊層連續縫合子宮肌層。③藥物保守治療6例:氨甲喋呤(MTX)50 mg,深部肌肉注射,1次/d,共5 d,口服米非司酮150 mg,1 次 /d,共5 d。同時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及止血支持治療。1周后視血β-HCG下降情況追加氨甲喋呤50 mg,肌注1~2次,總量不超過200 mg,血β-HCG高者加用中藥活血化瘀湯輔助治療。復查血β-HCG<1000 μ/L時宮腔鏡直視下行清宮術。④子宮次全切除術1例:患者由外院轉入,出血多,危及生命。
藥物治療失敗1例,在藥物保守治療過程中出現陰道流血最多,血β-HCG升高,進行了子宮次全切除術。其余13例患者均達到治療目的。
由于剖宮產損傷子宮內膜,產生瘢痕引起子宮內膜間質蛻膜缺乏或有缺陷,受精卵在此著床后常發生底蛻膜缺損,滋養細胞可直接侵入子宮肌層,不斷生長,絨毛與子宮肌層粘連、植入甚至穿透子宮壁[2]。本研究中患者都有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史,主要以停經、不規則陰道流血為主要癥狀。因此遇到有剖宮產史的患者出現停經后不規則陰道流血,要高度警惕。若B超發現孕囊位于子宮下段,高度懷疑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妊娠可能。
B超是診斷子宮疤痕妊娠的金標準。當有剖宮產史的婦女再次妊娠時,應首先進行超聲檢查,了解孕囊位置協助診斷,若在剖宮產切口處,要特別注意,避免誤診。
盲目吸/刮宮有大出血危險,以至于緊急情況下不得不切除子宮保全生命;藥物保守治療有效,但應選擇合適病例,由于病情不同,治療方案不統一。治療時間較長,必須做好二次治療準備;子宮動脈栓塞術,有效安全,但花費較高;子宮切口妊娠病灶切除術加子宮修補術,治療效果好,恢復快。只有大出血或其他治療失敗時才考慮子宮切除[4-6]。
[1]Seow KM,Huang LW,Lin YH,et al.Cesarean scar pregnancy:issues in management[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4,23(3):247-253.
[2]彭學玲,宋仕云.異位妊娠119例病因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1):63.
[3]Fodin PA, Bassil S, Donnez J.An ecto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evious cesarean scar[J].Fertil Steril,1997,67(2):398-400.
[4]Ozkan S,Calkan E,Ozeren S,et al.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and hysteroscopic management of a viable 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J].J Obstet Gynaecol Res,2007,33(6):873-877.
[5]周顥.剖宮產子宮切口瘢痕妊娠3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09,6(21):158-159.
[6]李慧芳.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3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