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秀萍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蒙醫骨科,內蒙古 通遼 028000
1.1 一般資料 患者年齡在15—54歲之間,其中15—21歲11例,21—54歲35例,男性:38例,女性:8例。
1.2 臨床表現 本組病例多數發生在冬春兩季,以青年男性發病者多,15—40歲多見,起病較隱匿,早期無明顯癥狀,致使延誤治療最佳時間,病程纏綿容易造成殘疾,多數患者反復發作,單側或雙側坐骨神經痛、腰痛、腰僵3個月以上,無明顯呼吸道癥狀,無外傷的胸痛、胸廓活動受限或突然發生脊柱及四肢大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
1.3 治療方法 46例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位23例。
(1)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對記住疼痛較重的患者給予蒙藥合日呼—5口服合并外用熱敷,具體方法:患者每次口服4—6g,每日二次均為文火煎服,早晚各一次。1KG大粒鹽在鐵鍋內翻炒加熱后加入15g合日呼—5湯,灌入紗布袋中,熱敷于疼痛部位,每日3—5次,一周為一個療程,3—4個療程為限。
(2)對照組:在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出現疼痛較重的病人給予止痛對癥治療。
治療組緩解疼痛,恢復功能平均為3—7天,對照組緩解疼痛為7—14天,但是大多數患者是使用大量鎮痛劑才可以緩解疼痛。治療組有一例出現輕微燙傷,無其他毒副反應,經過治療燙傷部位痊愈,對照組有8例出現疼痛引起無法睡眠,抑郁和大量口服鎮痛藥物出現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3例出現耐藥性,出現毒副反應率為50%以上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髖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疾病。主要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癥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癥,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血沉可增快,從而C反應蛋白可增高,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和放射性為依據,早期X線表現普遍性骨質疏松骶髂關節炎等,繼而侵犯整個關節,最后關節間隙消失,發生骨性強直,內科學在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當中消炎止痛為主,首選青霉素,止痛劑有曲馬多、芬必得等,蒙藥 (合日呼—5湯)方中含訶子,川楝子、梔子、地格達、苦參以上五味有清熱燥“協日烏速素”止痛功效,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疼痛起到了很好的緩解和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1]熊思富.強直性脊柱炎的康復治療[J].中國臨床康復2002.7 191.
[2]李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7.9.25,19-2521.
[3]張乃崢.臨床風濕病學.第一版[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199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