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茉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五官專業,福建 福州 350000
從肺論治 張守杰等[1]自擬宣肺通竅湯從肺論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65例全部治愈,其中療程7天者48倒,療程14天者12例,療程21天者5例。邱美和[2]以中耳屬肺為理論指導從肺論治分泌性中耳炎,即初期宣肺祛邪,風寒者宣肺祛風、散寒通竅,荊防敗毒散加減;風熱者宣肺疏風、清熱通竅,銀翹散加減;挾濕者則佐祛濕通竅,九味羌活湯或香薷飲加減;中期瀉肺利水,治用耳聾治肺湯,并佐以化痰祛瘀之法;末期補肺復元,用耳聾治肺湯和補肺湯治療。胡明等[3]運用中醫“竅病從肺論治”的理論對于急性期患者從肺論治,運用宣肺通竅利濕的方法治療分秘性中耳炎,并在自擬基礎方上辯證加減,總有效率95.1%。
從脾論治 單育彥等[4]認為老年人多因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濕邪積滯耳竅而發病,治療以健脾益氣為主,以益氣聰明湯加味 (黃芪、人參各15g,蔓荊子、葛根、白芍各9g,黃柏、升麻、炙甘草各6g)治療老年分泌性中耳炎21例,總有效率93.1%。于少林等[5]運用參苓白術散和通氣散加減治療脾失健運性分泌性中耳炎12例,治愈8例,顯效4例。林文森[6]認為慢性者的治療原則是補腎健脾,通竅滲液,治療方藥中應適當加健脾補氣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從肝腎論治 周紹莊[7]認為肝經循行于耳,久病不愈,疲滯內竅,氣機不暢而致本病,滋肝血、祛疲滯為治療本病的主要法則,自擬宣通開竅湯治療46例患者,有效率86.96%。林文森[6]認為慢性滲出性中耳炎治療原則是補腎健脾,通竅滲液,若鼓膜粘連應活血軟堅。補腎分滋養腎陰,溫補腎陽。李曉平[8]認為此病系肝膽之火上擾清竅,或痰濕阻滯所致,治則為瀉火行氣通竅。用小柴胡湯加減配合鼓膜穿刺等西醫外治法治療患者56例,治愈率達89.5%。
從痰淤論治 干祖望[9]認為本病有風邪之痰、濕濁之痰、脾虛之痰和腎虛之痰之分。風邪之痰又有風熱與風寒之分。偏于風熱者,應疏風清熱消痰;偏于風寒者,應疏風祛寒消痰;濕濁之痰應清熱利濕化痰;脾虛之痰應健脾化痰;腎虛之痰則應溫陽補腎。根據中耳內液體的不同,稀者用王氏二陳湯,稠者用溫膽湯,極稠者用控涎丹。于少林等[5]運用通竅活血湯和通氣散加減治療痰瘀阻滯性分泌性中耳炎8例,有效4例,無效4例。杜長河[10]從痰論治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治清熱疏風化痰。基本方:半夏10g、陳皮6g、白芥子6g、茯苓 10g、枳殼10g、白僵蠶10g、浙貝母10g、桔梗6g、石營蒲6g、生甘草6g。偏于風熱合銀翹散加減;偏于風寒合荊防敗毒散加減。臨床療效滿意。李官鴻[11]等用行氣活血,利濕通竅的方法治療本病42例,結果顯效28例,有效13例,無效1例。
韓曉麗等[12]觀察利濕通口服液 (蘇葉、澤瀉、白術、浮萍、菊花、石菖蒲、葛根、皂刺、甘草等)治療滲出性中耳炎187例,有效率為97.3%,與對照組 (龍膽瀉肝口服液組)相比,療效有顯著差異 (P<0.005)。廖月紅等[13]報道通竅膠囊 (毛冬青、車錢草、柴胡、茯苓、川芎等)治療50例,痊愈16例,顯效17例,有效14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94%,與對照組 (龍膽瀉肝丸組)相比,療效有顯著差異 (P<0.01)。張斌[14]用鼻咽清毒劑 (蒼耳子、七葉一支花、兩面針、野菊花、夏枯草、龍膽草、黨參、甘草)治療分泌性中耳炎118例,2個療程的有效率分別為88.1%與92.3%,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 (P<0.01)。
陳萍[15]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中藥基本方劑:柴胡 10g、川芎 5g、香附10g、石菖蒲 10g、黃芩10g、地龍10g、蒼耳子10g、澤瀉15g、甘草5g,加減治療:痰濕重者加法半夏、陳皮以燥濕化痰;肺熱者加桑白皮、葶藶子、車前子等瀉肺利水。配合西醫治療:治療率85.7%,對照組單純運用西醫治療,治療率65.3%。車翔[16]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藥基本方劑:黃芪15g、黨參15g、葛根15g、升麻10g、黃柏15g、白芍藥15g、蔓荊子15g、甘草15g,并在此基礎方上辯證加減。配合西醫治療,治療率89.3%,對照組單純運用西醫治療,治療率67.8%。
綜上所述,近年來中醫藥辨證治療SOM取得了較大進展,且幾乎無副作用,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目前,中醫藥臨床研究的整體水平不高,具體表現在臨床研究以個案報道、經驗總結、病例總結為主,前瞻性研究基本缺如,很多臨床研究缺乏隨機對照,許多療法、方藥的可重復性差,其所報道的臨床療效缺乏可靠性、科學性,質量堪憂,更不能為臨床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因此,對分泌性中耳炎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性文獻進行整理,以期通過循證醫學手段指導本病的臨床科研設計及臨床實踐治療,并為今后的研究提供線索與思路。
[1]張守杰等.宣肺開竅法治療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療效觀察與機理探討,2002,10(6)263-264.
[2]邱美和,滲出性中耳炎從肺論治三法[M].新中醫,1996,2:6-7.
[3]胡明等.竅病從肺論治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療中的作用[J].天津醫藥,2007,35(10):787.
[4]單育彥,益氣聰明湯治療老年分泌性中耳炎21例[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3:197-198.
[5]于少林,韓斌,辨證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61例[J].陜西中醫,2002,23(9):792-793.
[6]林文森.補腎法在耳病中的應用[J].天津中醫,2005(3):41.
[7]周紹莊.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46例[J].湖南中醫雜志,1999,15(1):39.
[8]李曉平,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56例報告[J].航空航天醫藥,2004,12(2):35-37.
[9]干祖望.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學[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3(9):75-79.
[10]杜長河.從痰論治分泌性中耳炎[J].河北中醫,2002,24(5):333—334..
[11]李官鴻,鐘利群,王萬秋.中藥治療分泌性中耳炎42例[J].四川中醫,2002;20(7):71..
[12]韓曉麗,陳太平,沈伏,等.利濕通口服液的研制和治療滲出性中耳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9(6):269-271.
[13]廖月紅,李云英,古興華,等.通竅膠囊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1,12(5):324-325..
[14]張斌.鼻咽清毒劑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1999,7(1):32..
[15]陳萍.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醫綜合治療[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7,7(7):251-252.
[16]車翔.中西醫結合醫結合治療分泌性中耳炎[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