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中醫院,湖北 武漢 430070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中風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其中中風偏癱是最常見的中風后遺癥,常引起一側肢體肌力減退,活動不得或完全不能活動。偏癱病人多伴有同側肢體的感覺障礙,如冷熱不知,疼痛不覺等。近年在中藥內服的基礎上運用中藥外用熏洗法治療中風偏癱30例取得了一定療效,現報告如下。
觀察病例均為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58~83歲;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一側肢體活動不利。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兩組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P>0.05)。
均根據兩組患者的病情選擇中草藥口服,有高血壓病患者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疏風活絡湯外用熏洗治療,處方:當歸10g,黃芪20g,川芎20g,防風10,蘇木30g,千年健30g,木瓜30g,威靈仙30g,活血藤30g,桂枝10g,鉆地風30g,尋骨風30g,牛膝15g,香樟木30g,路路通30g,伸筋草30g,紅花10g,藤力根30g。伴有腰膝痠軟等癥狀者可加入懷牛膝30g、杜仲10g。隔日一劑,水煎熏洗。兩組患者均觀察60天。
對治療前后患者的神志、言語、肢體運動功能等主癥進行綜合評定參照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療效評定標準。顯效:中風的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如半身不遂,肢體感覺障礙等明顯改善。有效:中風的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如半身不遂,肢體感覺障礙等有所改善。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如半身不遂,肢體感覺障礙等無明顯改善。
兩組中風偏癱療效比較:治療組30例,顯效8例,有效18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86.7%。對照組30例,顯效4例,有效12例,無效14例,有效率為53.3%。兩組比較治療組療效明顯 (P〈0.05)。
關于中風的記載,早在《內經》中就有卒中,昏迷有仆擊,大厥,薄厥等描述。對半身不遂又有偏枯,偏風,身偏不用,痱風等不同的名稱。中醫對中風偏癱的辨證,認為多為氣虛血瘀阻滯脈絡。而自擬疏風活絡湯中黃芪益氣通絡,擴血管降低血小板粘附性,改善微循環,當歸補血,養血,活血,降低血小板凝集,溶血栓,擴張血管,減輕體內缺氧,川芎行血中之氣,抵制血小板聚集,具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中藥熏洗通過藥力和熱力的有機結合,促進皮膚對藥物的吸收,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放松痙攣肌肉,改善細胞內環境的酸堿度,削弱酸性物質對神經末梢的刺激,促進體內無菌性炎癥的吸收,減少組織粘連和促進損傷的愈合,達到消炎,消腫,軟堅散結及上痛的作用。全方共奏疏風活絡,益氣活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