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常萍
吉林省安圖縣白河林業局醫院,吉林 安圖 133613
急診是醫院的重要窗口,當那些患有各種急癥,有著各種心情的患者,從四面八方來到醫院就診時,首先來到的就是急診,而接觸病人最多的是急診護士。做好急診窗口病人的心理護理工作是提高急診病人的心理護理工作,提高急診工作質量,應用感動式優質服務使病人得到滿意的治療環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現總結如下。
1.1 思想素質,急救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尚的醫療道德。對病人要有深切同情心,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具有急救意識和應變能力。同時要有團隊作戰精神,與醫生及其他人密切配合協作,齊心協力搶救病人,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2 業務素質,急救護理人員應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還應盡可能多學習、掌握與急救護理相關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精湛的技術。
1.3 身體和心理素質,急救護理人員應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和穩定的情緒,掌握溝通的技巧,與病人和家屬協調的合作關系。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只有做到身心健康,才能勝任急診急救工作的需要。
急診護士在治療護理中,要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一些急診、危重病人的心理多半是求醫心切,他們害怕得不到及時診治和搶救耽誤病情,擔心診斷不準而耽誤病情,一些慢性病人療程長,見效慢,患者表現焦慮,疑難之心理,長期復診的病人大部分關心治療效果、預后,表現安全心理,渴求新醫藥,小兒患者表現為害怕,見陌生人恐慌。
3.1 患者來到醫院,護士要本著時間就是生命的原則,爭分奪秒地安排患者就診和治療。要根據病情輕重緩急,協助重危患者及時就診,并迅速積極地投入到搶救中去,同時用積極的語言及暗示的方法使患者對醫生高度信賴。為患者造成一個能夠尋求自尊、自重、關心和愛護的氛圍創造一個良好的求醫環境,使他們保持安全積極的心理狀態。
3.2 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文化護理,進行健康教育,對疾病預后憂心忡忡的患者和一些慢性病患者要做好心理護理,要向他們介紹同類病人治療及恢復的經過,使病人掌握基本的防病常識,耐心解釋疾病與心理狀態的關系,以及藥名、用藥作用、療效和預后,使病人精神上得到安慰,消除其疑病心理,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要鼓勵病人加強鍛煉。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治療狀態。增強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3.3 對老弱病殘的要優先照顧,解決就診時的心理障礙和感動式服務,對待小兒患者要態度和藹,目光和藹,語調委婉,這樣不僅減輕了小兒對治療的恐懼心理,而更重要的是小兒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樂意接受治療,決不能恐嚇患兒,以免在小兒幼小的心靈中對疾病的治療留下可怕的記憶,從而對治療產生抗拒心理,如發展到這種程度,再來糾正這種心理是十分困難的。
3.4 護士和患者之間建立相互平等、尊重、信任和合作的關系。
語言是護士與病人溝通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在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時,護士應善于針對不同病人的實際情況,正確運用語言,發揮語言在治療和護理中的積極作用。
4.1 安慰性語言
安慰是臨床上常用的心理護理方法,語言安慰的施展性很大,如外傷患者普遍存在緊張、焦慮、恐懼心理等。
4.2 禮貌性語言
講究禮貌是護患交談的原則。使病人產生親切感,由于技術操作不熟悉而給患者帶來痛苦時,應主動說:對不起。
4.3 保護性語言 作為患者,有對自己的隱私要求醫護人員給予保護的權利。
4.4 解釋性語言 因患者患病性格會變得粗暴、固執,加之文化、修養等因素,遷怒于醫護人員。這時應多做解釋,動之以情,小之以理,從而贏得病人信賴。
4.5 鼓勵性語言 對失去自理能力及毀容后悲觀失望的患者,護士應采取一些生動的鼓勵性語言讓病人充分感到生命價值,面對自身狀況的現實,振作精神,鼓起生活勇氣,重建生活信心。
以上是急救護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和應掌握的評議運用技巧,對患者心態具有重要影響。要求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評議的學習和修養,注意評議的保護性、靈活性、科學性,充分發揮評議在患者心理護理中的重要作用。
[1]王庸晉.急救護理學班,2001.
[2]王金風.中華臨床醫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