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淑霞
寧夏中衛市婦幼保健院,寧夏 中衛 755000
會陰切開縫合術是產科助產中最常用的手術之一。我院以往的會陰側切,直接采用傳統的縫合方法:即采用圓針,絡制腸線縫合切口肌層和陰道黏膜,再用三角針、細絲線縫合皮膚,5天后拆線。自2008年10月以來,我院產科試用可吸收性縫合線連續縫合的方法縫合會陰側切切口或自然Ⅱ°以內裂傷切口共400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產婦選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經陰道分娩的產婦共400例,年齡22~30歲之間,其中初產婦293例,占73.25%,經產婦107例,占26.75%。
1.2 材料和方法
1.2.1 材料 取CHOMIC絡制醫用可吸收性軟質縫合線。規格為線號3/0、長度75cm,針長16mm,針彎曲度3/8的圓體角針。
1.2.2 方法 ①在胎兒娩出前用2%利多卡因5ml行會陰部神經組織麻醉或切口侵潤麻醉。②會陰切口可根據產婦的會陰情況和術者的習慣在避開血管豐富處切開產婦會陰的左側或右側。③胎盤娩出后,經常規檢查后取縫合針線自切口頂端稍上方開始扣鎖連續縫合陰道黏膜直至處女膜內緣。④縫針從處女膜內緣下入會陰切口的肌層。連續縫合肌層到切口外端的最頂點處穿出。⑤把縫針針尖調轉,在皮下約0.5cm深處左右交替向上縫合皮下組織。⑥縫合至處女膜外緣后,將縫線從處女膜下方縫入處女膜內緣,在處女膜后的陰道黏膜打結。⑦整個縫合過程各組織要按解剖層次對合整齊、拉線松緊適宜,不能過緊過密,注意止血,不留死腔。
2.1 產后情況 產后2~4小時產婦即可做起哺乳、活動、產后第4天檢查;切口對合整齊,切口內因無線結埋藏無硬結、紅腫、觸痛。
2.2 產56天檢查 會陰切口沒有因縫線不吸收而引起的排斥反應,切口感染率為0,縫合線周圍無其它不良反應。陰道縫線針口無縫線斷端外漏,線結自然脫落。切口愈合好、愈合率為100%,疤痕小。會陰、陰道外觀及彈性恢復自然。
此方法操作簡單易掌握,無因縫線不吸收而引起的排斥反應,因而減輕了產婦的痛苦,有利于產婦產后的身心健康和母乳喂養。不需拆線,只要產婦及嬰兒情況允許,在產后3~4天即可出院。縮短產婦的住院時間,深受產婦及家屬的歡迎。
可吸收性縫合線是通過水解吸收,無論在深淺的皮下組織內均吸收完全。縫線支持傷口28~35天,產婦無異物感和不適,56天完全吸收,連接縫線的圓體角針和柔軟而耐拉的縫線,對于組織、肌肉及黏膜損傷極小,適用于正常會陰組織的側切口,也適用于會陰組織水腫、脆弱的側切傷口。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6:80.
[2]山東省衛生廳.醫療護理文書規范[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00.
[3]包家明,霍杰.護理健康教育問答[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