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光
吉林省公主嶺市中醫院,吉林 公主嶺 136100
慢性胃炎是一種近年來比較常見病癥,西藥缺少特效治療,臨床以上腹隱痛、飽脹不適,噯氣納差等為主要癥狀,屬于中醫的“胃痛”、“胃痞”、“痞滿”之病證范疇,筆者依據其主要臨床表現,用自擬調肝和胃湯治療43例,取得較好療效,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43例患者,男24例,女19例;年齡最小者24歲,最大者63歲,平均年齡45歲;病程最長者10年,短者6個月,平均5年。
1.2 診斷標準 臨床癥狀:胃脘脹痛或伴脅痛、噯氣頻繁、上腹脹滿、嘈雜泛酸、惡心嘔吐、飲食減少等消化系統癥狀,有其中三項以上表現,并反復或持續發作2個月以上者。
43例全部以內鏡檢查結果為診斷依據,其中淺表性胃炎17例,胃炎伴膽汁反流8例,萎縮性胃炎9例,萎縮性胃炎伴糜爛9例。
用自擬調肝和胃湯治療。基本方藥物組成:柴胡12g,白芍15g,枳殼10g,香附10g,甘草5g,延胡索10g,黃芩5g,川楝子3g,蘇梗10g,太子參 15g,白術 10g,云苓15g,黃連5g,吳茱萸10g。隨癥加減:氣偏重者加佛手、香櫞皮,痛甚者加五靈脂、丹參,反酸嘈雜者加海螵蛸、瓦楞子,納差食減者加炒谷芽、炒神曲,濕濁中阻者加厚樸、藿香、砂仁,胃氣上逆、噯氣較甚者加旋覆花、半夏,胃陰不足者加烏梅、麥冬,胃寒加干姜、桂枝。每日1劑,水煎2次,混勻后分3次于飯后1小時溫服,每次150毫升,30天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囑其注意飲食規律,忌暴飲暴食,禁煙忌酒,忌強烈刺激性食物。
3.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痊愈:自覺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胃鏡復查活動性炎癥消失,停藥后無反復;有效:自覺癥狀消失或減輕,胃鏡復查粘膜病變范圍縮小,炎癥有所減輕;無效:自覺癥狀及體征無改善。
3.2 結果 治療43例,痊愈19例,有效29例,無 效5例,總有效率為88.38%。
陳某,男,36歲,以主訴胃脘脹滿疼痛反復發作半年,加重3天。多在進食油膩后發作,納食減少,噯氣較頻,泛酸,怒而加劇,牽及兩脅。曾服三九胃泰及西米替丁無明顯療效。1周前胃鏡檢查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就診時癥見:胃脘部疼痛脹滿,噯氣頻作,泛酸,胸悶納差,體倦乏力,舌質偏紅,苔薄白,脈弦。查體:胃脘部壓痛明顯。診斷:慢性胃炎,胃痛。予以調肝和胃湯加減治療。處方:柴胡12g,枳殼10g,陳皮5g,白芍15g,香附10g,炙甘草5g,黃連5g,延胡索10g,黃芩6g,炒麥芽10g,佛手12g,海螵蛸15g,旋覆花10g(包),半夏10g。服藥5天后癥狀明顯緩解,10天后腹脹、泛酸等癥狀消失,僅感胃部隱痛。2周后自覺癥狀全部消失。
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很高,有資料顯示占接受內鏡檢查患者的80%~90%,而且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升高,50歲以上者發病率可高達50%。由于慢性胃炎臨床表現多種消化系統疾病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慢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所以應引起臨床工作者高度重視,探索有效的治療方法。試析慢性胃炎的主要臨床癥狀,胃脘脹痛或痛及兩脅、噯氣吞酸、嘈雜痞滿、飲食減少,中醫辨證應為肝胃不和的證候,其發病機理主要在于肝氣失于疏泄,胃腑失于和降,臟腑功能失調而發病,故肝胃不和為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機和基本證型,所以調肝和胃為其基本治療原則。
慢性胃炎中醫屬胃痛范圍,多由飲食不節、偏食辛辣、嗜甘飲酒,導致積滯不消,久之中陽受損,加之情志刺激,肝失調達,肝脾氣機郁結而發病。丹溪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又曰:“凡郁皆在中焦。”肝失疏泄,肝氣郁結,橫逆犯胃,引起胃失通降,故見胃脘痛、噯氣泛酸等癥。脅為肝之分野,而氣多游移,故攻竄兩脅。
以法統方,自擬調肝和胃湯,方中柴胡、枳殼、川楝子、香附、蘇梗、白芍調肝疏肝,行氣和胃;太子參、白術、云苓、炙甘草益氣健脾,養中和胃;黃連、黃芩、吳茱萸清肝和胃,以提高對肝胃不和所致噯氣吞酸、嘈雜痞滿之療效。全方共奏調肝理氣,養中和胃之效,使慢性胃炎脘痛或痛及兩脅、噯氣吞酸、嘈雜痞滿、飲食減少諸癥得以平息。據兼癥不同,酌入對癥藥物,更能加強本方治療效果。此方既吸收了“胃宜通降則和,治胃調氣為先”、“胃受納腐熟,治胃兼顧消導”、“病久每多夾瘀,療胃務必活血”之前輩治胃經驗,又宗景岳疏肝行氣之意,兼有清熱和胃之功,治療慢性胃炎效果顯著。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黃連、黃芩、吳茱萸有抗幽門螺桿菌作用;太子參、白術有調整胃腸運動和提高胃粘膜屏障及其防御的功能;白芍具有恢復胃動力及胃粘膜代謝水平,加速胃粘膜的修復,甘草中含有生胃酮,可促進胃粘膜再生;柴胡、枳殼、川楝子、香附、蘇梗可增強胃腸平滑肌的蠕動,有促胃動力作用,符合治療慢性胃炎的選藥標準。
總之,自擬調肝和胃湯治療慢性胃炎,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從其發病的主要病機,確定治療方法,據證合藥,取得滿意療效。同時藥物和現代藥理研究也有密切關系,其療法有顯著的臨床意義。
在使用本方治療慢性胃炎時應注意調節情緒,應當恬淡虛無,怡情悅性,使真氣從之,木舒胃和,有益于疾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