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淑萍 秦彩霞
寧夏中衛市人民醫院,寧夏 中衛 755000
早產兒是指妊娠在孕28周至37周出生的成活的新生兒。新生兒保健工作中可以說三分靠醫師,七分靠護理,而早產兒孕齡不足37周出生后的護理就顯得比足月新生兒更為細致,孕齡越小,要求越高,我科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58例早產兒,總體成活率93.1%,極低體重兒83.0%。
由于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全、皮膚薄、棕色脂肪少、糖原貯存不足、攝入量少,基礎代謝低,產熱差,而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層薄,四肢呈伸展狀,散熱快,容易出現體溫過低,循環功能不全,引起低氧血癥、低血糖、酸中毒、呼吸暫停、硬腫癥等。所以力爭創造一個接近子宮內的小環境,保持適中溫度是必要的。早產兒將娩出前產房室溫適當提高,并準備好遠紅外輻射保暖臺,出生后即在此溫暖的小環境中擦干羊水,吸凈口鼻粘液,做好斷臍等處理,胎脂有保護作用不必擦盡。體檢正常,穿好預熱過的棉布衣、尿布后轉送,保持24~28℃室溫、55%~60%相對濕度的早產兒室,放置于事前備好的暖箱。生后第一天的箱溫可調至32℃ ±,體重小于1500g的32~34c°,小于1000g的34~36c°,5~10天后逐漸調低,最高不超過37c°。要求保持皮膚溫度36~36.5℃,肛溫37℃±,24小時溫差<1℃,相對濕度保持在60%~90%,體重越小度越高,它可減少皮膚和呼吸失水,有力于保暖重。暖箱溫濕度控制得好,可穿單衣或裸體,有利于箱溫和皮膚接觸,也有利于呼吸活動和觀察。一般2000g以上的早產兒就不一定要睡暖箱。
早產兒孕齡越小吸吮力越差,吞咽反射弱,噴門括約肌較松,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易發生溢乳、嘔吐和腹瀉,故需細致地喂養,逐步增加奶量,早產兒對蛋白質需求較大,對脂肪吸收較差,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生后盡早開奶有益于胃腸道組織及生理運動功能的成熟,提高胃腸道粘膜酶的分泌及活性,縮短靜脈營養時間,早日適應全部腸道喂養,并可促進排便,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減輕黃膽。一般情況良好,無腹脹,有正常腸鳴音或排便者,生后6h即可開始喂5%糖水,1~2次無嘔吐排除消化道畸形者,即可開奶。初喂時,體重小于1000g的超低出生體重兒0.5~1ml/次,2000g以下者1~2h1~5ml。大于2000g者可2~3h5~10ml。若胃內無乳汁殘留和腹脹者,可逐漸加量至120~180ml/kg.d。如胃內殘留大于2ml/kg和腹脹,腹圍增大1.5cm等對喂養不耐受現象,則減量或停喂一次。
白天每h喂一次,晚上每1.5h喂一次;白天1.5h喂者,晚上可延長為2h喂一次。白天2h喂一次者,晚上可延長3h一次。這樣有利于增加奶量,在晚上少吃到不吃的習慣,并有利于夜班人員的工作安排。
多數極低體重兒或一般情況欠佳者宜靜脈補液 (60~80ml/kg.d)或用靜脈高營養液。如口服熱量每日達90~100ca/kg可停靜脈營養。
早產兒的母乳中IgA、sIgA、溶菌酶等免疫物質和氨基酸、脂肪酸、鈉和熱量均高于普通母乳,故應創造條件用其母乳。無母乳者,可用早產兒配方奶,開始時1/2稀釋,以后逐漸加濃,可于3-7天內喂不稀釋的全奶。
由于早產兒體內各種維生素貯量少,生長快,易致缺乏。故生后每日應補充維生素K11~3mg和維生素c50~100m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共3天,以后給復合維生素B半片和維生素C50mg,口服每日2次,維生素E25mg/d直至體重達1800g。生后第10天可給濃魚肝油滴劑每日1滴,漸增加至3~4滴/日或肌肉注射15~30萬單位一次,生后1日可給10%枸櫞酸鐵胺2ml/kg.d。
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每次接觸早產兒前洗凈雙手。工作人員每年健康體檢一次,每季度做鼻咽拭子培養和肛拭子采樣,對帶菌者進行治療,暫時調離早產兒室。
早產兒室必須空氣新鮮,每日通風換氣二次,每次15~30分鐘。保持室內清潔,一切用品專用。每日紫外線空氣消毒。空調及暖箱的空氣過濾裝置要定期清潔。
早產兒感染者及時治療,有感染可能者及早隔離。重視每個環節,經常檢查,互相督促,杜絕感染的發生。
早產兒的喂奶,穿衣和換尿布等工作都需在床上或暖箱里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及移動。每4h一次,以免局部及肺受壓引起局部及肺循環不良。測體溫每4h一次,體溫應保持恒定,每日最高和最低溫度之差不應超過1℃,如已穩定在36~37℃之間,可改為每日上下午4時各測一次。以便及時處理,對預防硬腫癥和及早發現感染提供客觀依據。
沐浴室室溫應適應提高到28c°或以上。沐浴方式可按每個早產兒的情況決定。在沐浴時應觀察全身有無異常。早產兒每日固定時間在哺乳前測重是決定營養是否足夠的重要依據。
日常護理中對呼吸,面色、神態、反應、肌張力、活動情況、大小便等都應仔細觀察并做好記錄,這對及早發現異常極為重要。新生兒呼吸評分和計數對及早發現異常和估計預后有幫助。呼吸暫停和進行性呼吸困難三凹征需重點監護,及早診治。每日測新生兒黃疸指數,避免發生膽紅素中毒性腦病。
給氧原則以發生青紫或呼吸困難及情況欠佳者為限,濃度不易過高,時間不宜過長。數小時后青紫消失即可停氧。超低體重兒必要時可持續用氧24小時,盡量不超過三天,以免發生晶體后纖維增生癥影響今后視力。吸氧濃度不超過40%。
體重達2300g左右,吸乳良好,在室溫下能保持正常體溫,體檢正常者可出院。
[1]石樹中.新生兒窒息復蘇必讀,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沈曉明,王衛平,等.兒科學,第七版,上海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