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政 黑龍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150086
電子技術專業“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尚德政 黑龍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150086
電子技術課程在電子類各專業都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程又是學生受益終生的知識基礎。那么如何使職業院校的學生掌握好專業的必備知識,盡快地將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迅速增長才干,從而得心應手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實現職業教育的目的,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就業能力等是職業教育必須思考的課題。筆者認為在電子技術專業中實施“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是最佳途徑之一。
電子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我們實施的電子技術“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專業發展能力。以能力為本位,將職業資格標準納入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將職業資格考核標準與課程教學大綱相銜接,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轉變學科型的課程觀與教學質量觀,采用職業型的標準化測試評價方法,以技術應用能力的評價為核心,重建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標準,使之與職業資格鑒定標準相接軌,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照職業技能鑒定對電子類高職人才職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結構要求,對電子技術課程結構進行改造,構建與職業資格鑒定相通的人才培養方案。企業綜合實踐分為企業崗位實習和畢業實習。尋求課程設置與職業能力培養的最佳結合方案,進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合理銜接的課程結構設計,我們對職業崗位能力結構及培養方案作了細化研究,對教學大綱進行了全面修訂與完善,根據職業資格標準,建立了人才培養方案。
在整合課程和教學內容方面,對相關職業資格鑒定的內涵進行解析,根據職業資格證書的“應知、應會”要求,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重組課程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相銜接,將其所需的理論知識融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技能要求融入實踐教學課程或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在課程的設計上,貫徹應用性、針對性、實用性原則,在課程的教學要求上,注重訓練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依據《電子設備裝接工》、《無線電調試工》職業資格標準(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對電子技術知識的要求,把職業證書的考證制度引入教學環節,設計了職業技能實訓和職業資格鑒定模塊,設計了將理論知識、技能訓練與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的相關內容,以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發展方向的意愿,將學習內容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供學生選擇
此外,根據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為度原則、市場和企業的需求原則、應用性和實踐性原則以及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原則,對課程內容進行了優化整合,力求體現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等特點,實現理論與實踐、傳統技術與高新技術、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相互銜接、相互整合,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我們對電子技術課程知識的加工和整合,其定位體現了高職教育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的課程綜合結構。在課程建設中,課程教學中精簡理論淵源和推演,突出專業基礎知識的結果、應用領域及工程應用案例。根據市場和企業對電子技術職業崗位知識、素質、能力的要求,對課程和教學內容優化整合。將《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子仿真技術(EDA)》整合成《電子技術》課程。增設常用儀器使用、電子裝配技術、就業指導等實用課程。
在課程考核標準與方式方面,借鑒和吸收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標準與方式,建立以職業技能考核為核心的職業型標準化考核方式,以及以畢業生跟蹤調查和用人單位評價為主的“用戶”評價機制,以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使考試的方法切合職業技術應用的實際。
在構建新的課程體系過程中,對職業技能培訓類課程的考核標準與方式進行了改革探索,參照《國家職業標準》的考核標準與方式,以課程教學目標為根本依據,結合課程的性質和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對考核的內容、形式以及采用的手段進行科學設計,將理論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相結合,同時注意課程學習與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前集中培訓的合理銜接。通過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方式,檢測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共同促進學生達到學習目標。通過課程考核改革的試點,努力使教學目標與國家職業標準相符合,以保障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促進教學、教學管理、學生學習方式的全面變革,進一步推動專業課程改革的。
積極改革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采用項目教學法等以問題探討為主的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和素質。通過實用性課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在教學中,將教師的科研課題作為實訓課題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課題分析、資料搜集、確定方案、硬件電路設計、軟件設計、PCB板焊接、系統調試、運行結果分析、方案修正、系統使用說明書編寫,并完成實訓報告,進行答辯、成績評定和項目總結。實訓考核標準包括平時實訓表現、各階段任務完成情況、基礎理論分析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實訓報告完成情況和答辯等。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學生得到了真實、系統的訓練,所學理論知識得以綜合化應用,職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得以訓練,并在分析課題、制訂實施方案、分析運行結果等過程中,鍛煉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根據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實踐,各專業按照職業資格標準和職業資格鑒定的要求,編寫了相關專業教材和講義,以及其他課程的相關實訓指導書。并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
1、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符合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課程結構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
2、教學目標注重訓練學生的知識綜合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
3、教學內容反映“新穎寬泛、適度
基礎、注重應用”的高職特點。
實踐教學環境是“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條件之一。為此,學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改善實踐教學環境,將原有的兩大職業教育平臺(校內技術中心和校外實習企業)發展為三大職業教育平臺(校內技術中心、校外實習企業和職業技能鑒定所)。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確?!半p證”融通人才方式成功,學院在建設掌握職業訓練標準的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方面采用專、兼職并舉,兩條腿走路方針。加強專任教師的雙師素質的培養,組織專任教師參加職業資格培訓與考證;組織專任教師參加院內實訓基地建設和教材建設;鼓勵專任教師參與企業生產服務與科研實踐;鼓勵專任教師承擔或參與校內外課題研究與科研活動等。其中,專任實訓教師參加相應的職業資格培訓與考證是培養掌握職業訓練標準的雙師素質指導教師的最直接的有效途徑。積極引進具有雙師素質的兼職教師,聘請企業專家、技術能手作為兼職教師;通過校企合作,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熟悉帶教要求,具有教學經驗的企業實習指導教師隊伍。近年來,本院教師積極參加職業資格培訓與考證,取得良好成績。經鑒定獲得技師資格證書,通過實訓指導講義的編寫和實訓實施計劃的制訂等工作,加強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的訓練。學院軟硬件建設為實施“雙證”培養模式提供了保障。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05.081
尚德政 男,56歲,講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督導員,研究方向:電子信息高技能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