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婧一 劉艷華 焦陽 盛一 (東北農業大學成棟學院 黑龍江)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校辦學體制和模式創新的產物。“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這也是獨立學院長遠發展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獨立學院需要做到觀念的創新、方法的創新及體制的創新。
近年來,獨立學院為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的精神,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也不難發現,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并不多,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的發展。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總體上有如下幾點需要創新和發展:
首先體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在許多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存在人員編制較少、課時量教大的問題。受教育成本投入影響,獨立學院往往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輔導員放低要求,輔導員基本忙于事務性的工作,缺少對學生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及學生學習目標的培養,無法準確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問題。其次體現在師資整體水平有限,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由于思想政治課程教師數量不夠,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課程普遍采取大班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使任課教師無力與學生進行更多更廣泛的交流,也無法對課堂紀律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最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師隊伍建設滯后。同等條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習、培訓的機會要比其他任課教師少,進行學術交流、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也要少得多。師資的不穩定與薄弱對獨立學院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很大的負作用,從而造成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
人生觀是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不同的人生觀決定人們不同
的人生道路。 獨立學院有些學生人生觀不夠明確,除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沒有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特點采取針對性、實效性的方法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些學生自身的挫折感和失敗感。對于過去,由于高考失敗,他們內心有一種較強的自我否定感和心理暗示;對于現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會不認同,學校不重視,自我不滿意,因而產生自卑感;對于將來,他們往往缺乏清晰的認識,合理計劃,以及有效行動,導致人生觀很不明確。
改革開放以來,受市場經濟自發性特點和利益原則、等價交換原則的消極方面影響,。獨立學院學生同樣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某些腐朽沒落生活方式的充斥,使他們在學習中也帶有功利主義的傾向,只對那些實用的知識感興趣,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忽視政治熱情的培養,對他們的價值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另一方面,當今社會于分注重學生的學歷、畢業學校是否名牌,用人單位對獨立學院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持懷疑的態度,這必然會使獨立學院學生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使獨立學院學生更加要求學校教授課程的實用性,不利于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
信仰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種狀態,它表現為人們對其認定的、體現著其最高生活價值的某種對象由衷依賴和執著不渝的追求,它統攝并指導著人的整個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動指南。
大學生處在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復雜多變社會環境中,他們的精神世界經受著嚴峻的挑戰。他們不僅受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熏陶,而且也受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封建迷信等各種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的影響。如果不注意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去占領和武裝他們的頭腦,那么非馬克思主義東西必然會乘虛而入,擾亂他們的精神世界。只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和指導,才能保證他們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需要的人才。
新形勢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終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 是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斷提高廣大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這個根本目的決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用馬克思主義教育大學生,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此,必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
二 是要始終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就在于從思想政治理論的高度,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科學性,使大學生不僅在情感上,更能從世界觀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只有牢固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聚廣大青年學生,才能產生經久不衰的動力,使他們既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又看到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奮發有為,建功立業。
三 是要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就是要在廣大青年學生中樹立堅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覺地堅持和弘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形成維護國家民族利益、促進民族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和高尚情感,使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在大學生的心靈深處扎根。通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導他們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倡導者和實踐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人才基礎。
四 是要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要求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大學生道德素質的試金石,是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思想道德素質是評價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標準。我們評價一個人素質高低時,首先要看他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如果一個人學業上存在缺陷,并不一定從根本上影響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卻可以貽害他一輩子。以“八榮八恥”的標準來衡量大學生日常表現中的對與錯、合適與不宜,并及時地作出肯定與否定、贊揚與批評等評價,能夠使廣大青年學生明辨是非,避免違規犯錯,同時也能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