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川西氣礦消防大隊,四川 成都 610000)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和企業生產經營仍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地方,部分國企不同程度地存在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脫節的現象。有的企業沒有專門的黨務工作機構、黨務工作人員,把主要精力和企業資源用于“抓經營”、“抓管理”上,直接導致了部分企業領導干部把抓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分離;有些黨組織不能有效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并沒有切實到位;企業黨建工作與經營工作在“結合”和“服務”上難以到位,有的黨組織陷入黨只管黨,就黨建抓黨建的自我循環之中,有的則陷入經濟工作的具體事務中,削弱和淡化了黨的自身建設。做好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必須切實解決這些問題,做到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有機結合。
企業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在于做好“服從和服務生產經營”這篇文章。緊緊圍繞生產經營開展黨的工作,是企業黨組織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也是企業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所在。圍繞生產經營開展工作,不是降低了企業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而恰恰是企業黨建工作擺正了位置,找準了著力點。如果脫離生產經營這個中心,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就失去了生命力。同樣,如果沒有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發揮,沒有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有力保證,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就容易出現偏差。堅持以生產經營為中心開展工作,并不是說黨建工作要依附和局限于生產經營,而是通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引導和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促進企業的生產經營。
《黨章》第二十三條對國有企業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做了明確界定,其主要任務是保證、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企業的貫徹執行,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支持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經理(廠長)依法行使職權,充分依靠職工群眾,引導企業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為經濟工作提供支撐,為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提供保證。這些規定也充分說明了企業黨組織及其黨建工作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企業黨組織與企業經營管理班子盡管性質不同,但都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不可或缺的組織,兩者構成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共同體。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兩者只是工作職責分工不同、管理角度不同而已,管理目的則具有一致性、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目標之于企業,猶如燈塔之于輪船。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組織的主要任務和職責,就是調整本企業的生產管理和合理配置企業資源,完成企業的經營指標和發展戰略指標,這也是企業黨組織的任務。共同的目標決定了存在于同一經濟體的管理組織在企業運行中融合的必然性。實踐證明,如果企業經營管理與企業黨建形成“兩張皮”,將不利于企業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從思想上真正明確企業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有機結合的必要性。
1.以交叉任職和選拔復合型干部為手段,營造黨委領導與行政領導“一肩兩職”、“一崗雙責”的新型企業領導體制
無論是工廠制企業還是公司制企業的領導體制,在堅持黨委書記和廠長(或經理)分設原則的同時,黨政交叉任職和黨政一人兼職的特點非常突出。同時,為了保證此種體制結構的實施,提出配備素質較強的復合型干部的要求,也是一個鮮明的特點。從工作上看,凡是當過書記的廠長(或經理),都能注意在工作中重視黨建工作,注意發揮黨組織作用;凡是當過廠長(或經理)的書記,抓黨建工作都能夠自覺地與企業生產經營結合。為此,盡量配備“復合型”干部擔任企業領導,已經成為多數人的共識。可以說,黨政交叉任職和黨政一人兼職體制為加強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提供了組織支持,為兩者的有機融合創造了有效的領導體制。
2.堅持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原則,加強程序性制度建設,營造融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為一體的領導決策機制
在企業運行中,根據企業改革發展實際,修訂完善各項議事決策制度,明確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的具體事項和工作規則;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的下屬企業,堅持企業黨組織負責人通過法定程序分別進入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中的黨員依照有關規定進入黨組織班子,為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提供體制保證。建立和堅持黨委常委會、黨政聯席會等制度,按照“分清責任、細化內容、程序表達、依法決策”的要求,做到黨委對重大問題先集體研究,然后由進入法人治理結構的黨委成員通過多種方式反映黨委的意見建議,使黨組織的主張在企業決策中得到重視和體現。為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證監督職能,黨組織決策前深入調研,為正確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決策中充分醞釀討論,集中集體智慧;決策后完善措施,組織發動,督促落實,確保決策成效的最大化。
3.構建“黨群工作一體化”機制?
這是對黨組織與群團組織的工作進行融合創新的一種工作模式。其具體做法是:在新經濟組織中,以各級黨組織為核心,以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為依托,以“黨、工、青、婦”一體為載體,以引導、監督、維護為要素,以凝聚人心和促進發展為目的,通過機構上對應設置,人員上交叉任職,工作上統一協調、形成合力,最終實現黨的建設、群團建設和企業發展的共贏。
1.黨建工作責任考評與生產經營績效考評相結合
把基層黨組織的職責分解為領導班子及干部隊伍建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等項目,同時把生產經營重點目標設置為否決指標,使之成為公司落實和評價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基本形式。在黨員中推行先進性量化考評工作,結合不同單位、不同崗位的實際,分別確定量化指標,考評黨員參加黨內生活、完成本職任務和其它突出貢獻的情況,使之成為激發和衡量黨員先進性發揮的有效載體。黨內這兩個評價體系的考評指標都與生產經營和績效考核緊密相關,使黨建工作內容由“虛”變“實”,指標由“軟”變“硬”。同時,把黨建工作責任考評情況納入生產經營績效考核指標,通過黨建工作責任和經濟工作責任雙向考評,實現“兩手抓、兩促進”。
2.堅持黨員素質提高與培育企業骨干相結合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要增強企業持續發展的活力,就必須重視職工隊伍的素質建設。因此,企業黨組織在做好黨員干部教育管理經常性工作的同時,要在優化基層領導班子結構上下功夫,通過公開競聘、組織提拔,把有知識、有能力的經營管理人才選配到領導崗位上來,使基層組織建設適應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的需求。而在具體的結合上,就是要把黨員培養成生產經營能手,把生產經營骨干中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成黨員,把經營管理者中的優秀黨員推薦為黨務工作者,把優秀黨務工作者推薦進入經營管理層,從而形成黨的組織建設與生產經營管理良性互動的工作格局。
3.黨建主題實踐活動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結合
開展載體活動是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最佳方式。既要講求方式新,也要兼顧效果實。摒棄“就黨建抓黨建”的傳統黨建工作思路,主動貼近中心抓黨建;把改革發展工作的難點作為黨組織活動的著力點,做到黨政同心、目標同向;把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作為黨組織活動的落腳點,注重協調、維護企業和職工的雙方權益。不能搞一些“點子工程”、“面子工程”、“政績工程”,也不能搞一些“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的活動。載體活動不求場面大,可以通過立功競賽、服務承諾、黨內創優等方式進行落實。開展黨建載體活動,一是要推動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的工作向前進步,為生產經營承包任務的完成創造有利條件;二是要能得到各級組織和職工群眾的認可,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三是要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四是要能推出一批先進典型,帶動職工群眾同心協力,共闖難關。要打破打打旗幟、喊喊口號、拿拿工具的表面工作,科學設計載體活動,緊跟企業發展形勢,想一事,干一事,成一事,以群眾的口碑和發展的成果作為檢驗和衡量黨組織工作的標準。
1.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
要結合時代對企業發展的新要求,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發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工作對象上看,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都面對廣大的職工,目的都是為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培育良好的職業素養,調動職工生產工作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因此,我們要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要在培育職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族美德上下功夫,在“樹一流人品,做一流產品”上下功夫,在行風建設上下功夫,在形成統一的企業價值觀上下功夫,在增強職工“企業榮我榮,企業興我興”的集體主義精神上下功夫,在廣大職工認同的企業文化上下工夫。
2.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管理相結合
要圍繞企業安全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等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和難點,采取征集安全警句、合理化建議等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廣大職工的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積極性、創造性極大地迸發出來。各級黨組織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全過程,在制定有關制度辦法時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增強制度辦法的適應性和可行性,更易于被職工所理解和接受;在推行時注意搞好學習培訓和思想引導,為企業管理掃清障礙。
3.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面對企業改革改制時期職工思想比較活躍、利益沖突和矛盾增多的客觀實際,要建立和完善輿情信息網絡,定期開展思想動態調查,及時掌握職工群眾的思想狀況,加強對重大傾向性問題的預警和調控。注重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關心職工工作生活,堅持每年為職工辦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建立職工扶貧幫困基金和助學獎勵制度,做好困難職工檔案動態管理,及時幫助解決職工實際困難。積極妥善解決職工的合理訴求,化解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