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以科學理念協調推進國土資源工作
——衢江區加強國土資源工作的實踐探索
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國土資源工作既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又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更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衢州市衢江區立足區情實際,將國土資源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整體謀劃,堅持以“統籌、集約、和諧”的科學理念協調推進,努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能力,取得了較好成效。
始終把國土資源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堅持“空間與要素、開發與保護、城市與農村”統籌互動、協調推進。
堅持“謀長遠拓空間、抓當前保要素”兩手抓,努力為長遠發展創造條件、留足空間,同時也為當前發展所需的土地、資金需求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謀劃長遠拓展空間。為促進人口向中心鎮中心村集中、產業向功能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于今年初有序啟動村規模調整,全區506個行政村調整到271個,實現了規模調大、布局調優目標。按照“退出有序、布點優化、程序到位、引導有方”的規劃理念,以建設用地總規模、空間布局等為重點,在充分研究對接“十二五”規劃、城鄉規劃以及部門專項規劃的基礎上,對基本農田面積、標準農田面積、耕地保有量、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新增建設占用土地、人均城鎮工礦用地等主要指標進行分解,科學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規劃控制指標要求,統籌安排城鄉用地,合理安排城鎮用地,努力保障農村建設用地,實現建設用地效益最大化,為長遠發展做好空間規劃。扎實推進衢江經濟開發區整合提升,整合提升方案獲省政府正式批復,規劃總面積達103平方公里,包括開發區已開發區塊、東擴區塊、物流園區、新城區、衢江發展備用區等五大區塊和五個鄉鎮園區,成為衢江未來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平臺。另一方面,提升當前要素保障水平。牢固樹立市場化運作理念,全面實行國有建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推行政府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積極做好用地報批、征地、供地工作,著力盤活土地資產,為經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土地、資金要素保障,實現土地開發和經濟建設的良性循環。2009-2010年,全區共完成用地報批2824畝,其中新增建設用地2551畝,完成征地3319畝、供地1899畝,有力地保障了建設用地需求。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建設用地需求不斷擴大和耕地保護要求不斷提高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須做到開發與保護并重,以開發擴展耕地資源,以保護提升耕地質量促進經濟發展與耕地、生態保護的協調平衡。一方面有序開發土地資源。立足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挖潛各類可開發資源,對全區范圍內低丘緩坡、低次園地、廢棄工礦區、宅基地等進行了全面清查,全區擁有25度以下低丘緩坡9萬畝、低產低效桔園3萬畝,可開發整理,復墾,的土地資源相對豐富、潛力較大。注重土地開發整理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堅持與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村住房改造緊密結合,制定土地開發整理三年行動計劃,將任務按年度、分鄉鎮進行分解,并落實到山頭地塊,實現土地資源的有序開發。“十一五”期間,全區共整體搬遷自然村90個,完成低丘緩坡,廢棄園地,開發2.6萬畝、建設用地復墾5000畝,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我區建設用地復墾項目榮獲2009年度浙江省“十佳建設用地復墾”質量示范工程。加強政策引導,出臺了土地開發地力提升和土地流轉政策意見,加強后續種植管理,對開發土地實行統一流轉、統一發包、規模經營,以土地開發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另一方面,科學保護土地生態。堅持生態文明理念,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堅定不移地守住42.18萬畝耕地“紅線”,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護土有方”。大力實施基本農田質量提升工程,近三年共實施基本農田建設9600畝。“十一五”以來大力實施干堤加固、小流域綜合治理,完成干堤加固和小流域治理24公里,實施中低產田改造5.4萬畝。加大重點水域、地域的土地污染治理力度,多渠道、全方位防治耕地水土流失和污染。同時,加快10平方公里的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和1.8萬畝的省市級糧食功能區建設,不斷提升耕地耕種質量,千方百計提高耕地產出水平。
堅持城鄉統籌、科學有序,優化區域間的土地資源配置,實行差別化的土地利用調控政策,促進城鄉合理分工與協調發展。一方面,科學規劃推進城市建設。按照“突出優先發展區域、明確限制發展和重點保護區域”的主體功能區規劃,突出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兩大平臺,對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產業項目等進行統籌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城區、工業園區傾斜,加快推進工業開發區、綜合物流園區、新城區等的開發建設,促進重點區域的產業、人口、資源集聚集群,協調互促,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合理布局推進農村發展。按照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堅持把有限的土地指標向“1+X”,1個集鎮和若干個中心村,集聚,有序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舊村改造,為退出的村莊在集鎮、中心村預留建設用地,并加強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配套,逐步引導農民向集鎮、中心村搬遷,做大中心集鎮和中心村,縮減自然村,逐步優化村莊布點,從而實現生態保護與加快發展的和諧統一。
始終把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作為推動科學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社會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堅持“用土有效”,著重從提高用地率、供地率和產出率入手,全面提升土地使用效益。
堅持“挖潛盤活”理念,著力破解用地緊張矛盾提高用地率。積極開展“三舊”,舊城、舊村、舊廠改造、“退二進三”工作,制定出臺城區工業用地和綜合用地處置政策,積極挖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2007-2010年,開發區共盤活閑置土地1200畝,新城區完成工業用地處置150畝,有效提高閑置土地的使用效益。堅持“質量統率”理念,堅決將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業轉移出去,2006年以來,先后實施了49家化工企業、58家礦產品加工企業、24家磚瓦企業等一系列專項整治,推進了企業“騰龍換鳥”,引進了娃哈哈啟力飲料、夏王紙業、東宇電子等一批優質大企業,提升了產業層次。堅持“畝產效益”理念,強化單位面積的投資強度,嚴把項目準入門檻,試行工業用地“招拍掛”機制,切實引進用地少、質量好、效益高的項目開發區投資強度2005年的65萬元/畝提升至2010年的151萬元/畝。
全面開展批而未用土地專項清理,建立批而未用土地數據庫和臺賬,全面掌握轉而未供、用而不足等情況,按照不同情況、不同原因,分類制定消化利用年度計劃,逐宗提出處置意見,規定所有經批準征收的土地在2年內完成征地工作,其中到2010年年底前完成50%以上,加快已簽約項目的資金到位和落地速度,通過具體建設項目供地消化已征農轉用土地500畝以上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確定項目供地責任部門,限期辦理供地手續。對于不能供地的項目,盤活轉而未供農用地轉用指標。對轄區內企業用地情況進行認真摸排,對照土地出讓合同和投資協議,推進企業節地挖潛示范項目建設,通過典型示范,促進一批低效利用土地提高利用效率。
以“存量加快調優、增量提升層次”為目標,堅持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提升土地產出率。一方面,努力優化存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工業28條”,集中資源支持規模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資源消耗少的龍頭企業。深入實施“龍頭企業壯大”工程,建立龍頭企業培育庫,開展三個“30強”企業競賽活動,鼓勵企業爭先進位。積極推進“低效企業提質”工程,支持引導低產低效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企業整體效益。另一方面,努力提升增量。通過高水平、高質量的增量投入來推動單位土地面積產出效益,實現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大力實施招商選資,注重引進“五好”項目,突出發展高檔特種紙、先進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以高科技產業提升土地產出水平。衢江經濟開發區單位用地產出,工業總產值/工業用地總面積,由2004年43.4萬元/畝提高到2010年的202萬元/畝,畝均稅收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遞增。
國土資源工作是現代社會的敏感區域,必須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堅持以“和諧”的理念協調推進,為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土地征收是國土資源工作的難點和焦點,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我區對重點建設項目征遷工作,堅持召開征地維穩風險評估會,事先分析問題,制訂方案,研究對策,配強班子,抽調工作能力強、懂政策的人員成立專業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征地政策處理。注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解釋,積極爭取被征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主動幫助群眾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征地工作順利進行。積極開展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被征地人員的思想認識確保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實現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2008年以來,全區被征地人員全部實現即征即保。同時,注重加強對被征地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實現就業。
落實“天上看”,全力抓好衛片執法檢查自查自糾,對各類違法違規用地進行全面排查梳理,分類有序處理,力求做到矛盾不激化、問題不上交。強化“網上管”,在行政審批過程中,嚴格執行有關法律規定,法定程序履行到位,堅決防止未批先占等違法行為發生。突出“地上查”,建立政府主導、部門配合、聯合執法的土地執法監管新機制,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處置國土資源違法違規行為。
2009-2010年,我區切實采取有力措施,扎實推進各類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整治工作,出臺《關于建立區域土地違法行為綜合防控機制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妥善處理了歷史遺留積存的違法違規用地。針對農村違法違規用地情況,堅持預防在先、教育為重、治理為本做到堵疏結合,一方面加強農民建房用地的審批服務對符合建房條件的及時給予審批,另一方面加大執法力度,全區各鄉鎮均建立農民違法建房巡查制止小分隊擁有土地協管員120名,切實承擔起本區域的農民建房管理責任,并發揮村級組織的日常監督管理作用,確保對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發現和查處在萌芽時期,今年以來,全區新發生的94宗各類違法違規建房都及時得到制止,維護了良好的農村土地使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