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孫鵬
淺析學生年齡特征在團體輔導中的重要性
黑龍江 孫鵬
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功能是發展和預防。輔導教師只有了解并熟悉青少年發展心理學,方可把握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發展主題,引領學生走過充滿曲折與坎坷的人生道路。學生年齡特征不僅決定教師選題的方向與范圍,也決定著教師在團體輔導中素材的選擇、語言的使用以及活動的設計。可以這樣講,學生年齡特征關系著團體輔導的各個環節的實施和輔導結果的呈現。
年齡特征;學生;團體輔導
伴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各種思潮的沖擊,我們的學生在心理和行為等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近期我校一年級學生的《SCL—90心理衛生自測》結果表明,學生中有30%~40%左右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癥狀,其主要表現為人際敏感、恐怖、焦慮、強迫、抑郁等。
所謂團體心理輔導,是指運用團體動力學原理設計團體活動、課程、內容,用以預防及處理個體在各個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團體輔導是一種系統性的輔導,它強調輔導的預防性和發展性功能。團體輔導為了達到輔導目標并實現其輔導功能,必須運用團體動力以凝聚團體成員,催化團體氣氛,激發團體成員產生建設性的行為和開放性的反應。
作為學校以教學班為單位而開設的團體輔導而言,每個團體都具有其特定的年齡特征,理論上講,這為心理輔導教師開設團體輔導課提供了便利,可實際情況卻顯示:由于輔導教師忽視學生年齡特征這一因素,導致現在的團體輔導課呈現出比較“混沌”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三種傾向上:傾向一:選題的單一化。傾向二:活動的單調化。傾向三:游戲過熱化。
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功能是發展和預防。輔導教師只有了解并熟悉兒童與青少年發展心理學,方可把握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發展主題,引領學生走過充滿曲折與坎坷的人生道路。本文將以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期”發展理論為基本理論依據。
埃里克森的一個基本思想是這樣闡述的:個體經歷每個階段時,都會對社會生活形成某些基本的態度,任何一個階段內出現的問題將會導致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困難;每個階段都有一個主要的挑戰性任務,這個任務就是解決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矛盾沖突所帶來的發展危機。埃里克森這一“心理社會期”理論,為班級團體輔導發揮其發展性和預防性功能的重要意義做了最好的理論詮釋。
心理輔導課是中小學生心理發展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設計心理輔導活動課,必須充分注意到中小學生的具體年齡特征,突出其不同年齡階段要達到的不同要求,使各個階段輔導內容的設計理念能夠與中小學生變化中的年齡特征相吻合。
1.學生年齡特征在主題選擇環節的論述
中學生的主要年齡特征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生理上的劇變和性意識的覺醒。第二,自我意識的迅速增強。第三,認知水平的發展不均衡。第四,情感意志的不穩定性。第五,社會交往圈子的不斷擴大。因此,整個中學階段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任務是發展自我同一性,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二是在整個學年中,圍繞著“自我的統整與混亂”這一核心,有計劃、分步驟地抓好考前心理輔導。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發現,人格發展的各個階段是按不變的順序開展的,而這個順序是生物學上成熟的結果,是兒童青少年社會心理發展的需要。兒童青少年在成長中的某個時期,其成熟度應該合適某種行為的發展;如果錯失發展或學習的機會,其損失甚至是一生都無法彌補的。因此,我們在學校的教育與輔導中,只有尊重學生的這些需求和心理發展規律,抓好每一個成長的關鍵期,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所以我們在選題操作環節上要切忌“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關鍵期理論,充分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從發展和預防角度對中小學的心理輔導活動課做出通盤的考慮和安排。
2.學生年齡特征在輔導理念表述環節的論述
輔導理念是輔導教師設計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指導思想和設計指南,它反映了輔導教師對組織某一次輔導活動的理性思考,它側重于表述輔導教師對輔導主題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說,理念是心理輔導活動課的靈魂,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價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體現在輔導理念上,所以,心理輔導活動課的生命在于理念,成敗在于理念,是否能促進學生成長也在于理念。
3.學生年齡特征在輔導目標設定環節的論述
在團體輔導過程中都要有其特定的目標。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又或是即時性的。一般來說團體輔導的目標應該被界定得很清楚、很具體、很大眾化。當然,有些時候,目標也可能是籠統的、一般化的;但對于心理輔導活動課而言,目標的明確和清晰對于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輔導任務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例如,在人際交往的心理輔導活動課中,可列出如下六個輔導目標:(1)了解人際交往的一般心理效應;(2)懂得人際交往的四種心態;(3)學會人際交往的秘訣;(4)注意克服不良的交往方式;(5)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與同學之間的認識,在交往中樹立正確的認識態度,特別是對真正的朋友與酒肉朋友有一個明顯的區別;(6)從具體的事例中總結出交往的真正藝術,升華為理論層次,用來指導自己的人際關系。
4.學生年齡特征在活動設計環節的論述
學生年齡特征在活動設計環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素材的選擇、活動的選擇、語言選擇三個方面。
(1)在素材選擇方面: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有區別的選擇。
(2)在活動選擇方面:小學階段更適合于選擇簡單的動作類和游戲類,中學階段更適合選擇案例類、表演類、體驗類、認知類,相比較而言,體驗類更加適合高中生使用。當然,這里只是在大的方面作了一個大致區分,實際的選擇還是要結合主題的設計有針對性的選擇,很多時候這些類型的活動也可跨年齡段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輔導教師需要有所創新,而不是照搬硬套。
(3)在語言的選擇方面:這里面與第一點里面的論述有些相似,也是要根據理解能力的發展有所區分,這里包括教師語言內容的區分、語音語調的區分、表述時感情的區分。總的來說,要既自然又容易被學生接受。
綜上所述,可以這樣說,輔導教師對學生年齡特征的把握應該貫穿整個輔導思路。
隨著社會的認識以及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的努力,心理教育在學校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心理輔導課就是老師帶著學生開心的玩,很簡單,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價值。在這種輿論環境下,我們很多一線的老師也就變的日漸消沉,變得不再相信自己所做的職業是很有意義的。
其實,真正上好一節心理輔導課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每個環節都需要認真斟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水平。以前在寫論文時,總覺得沒什么可寫,究其原因是題目選的太大、太籠統,其實,對于我們輔導教師而言,攻克每個微觀的內容就是進步。
[1]鐘志農.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實務.寧波出版社,2007版,第三章.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版,第七、八章.
[3]楊治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版.
[4]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第十一、十二章.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商業學校)
(編輯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