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張勇
職業學院體育教學的實踐與改革探究
黑龍江 張勇
經筆者多年實際工作經驗總結得出:職業學院體育教學的實踐與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入和提高,依據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以新的思路對體育課教學模式進行實踐和研究,建立起一套適合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新模式勢在必行。
職業學院;教學模式;體育;實踐;改革
在人類跨入知識經濟的新世紀,充滿著競爭與挑戰,擁有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健康的體質是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物質基礎,也是高素質人才成才的物質基礎,“健康第一”是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新理念。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同樣要肩負起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使命,依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四個基本理念: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4.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應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只要符合現代的辦學理念,適應社會的發展,能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就可以說是成功的教育,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有健康的身體,優良的品質和樂觀的態度。具體實施辦法:
許多社會學者的研究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類正沿著文化——科學——長壽這個軸心,螺旋式地向前發展。早在70年代末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提出了新時代人才的三項基本標準,即“健康的體魄、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科學的文化知識”。因此,目前各大專院校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應是為社會輸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而不是單一的體育技能突出的競技型運動員。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應在以下五個方面得到很好的發展: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在當今的體育教學中,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使體育過程更加人性化、具體化、全面化。
按不同專業的特點修訂各專業體育教學大綱和目標,把新興時尚的體育運動項目引入課堂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提高對體育課的興趣,喚起學生主動參加運動的意識,逐步培養他們終身鍛煉的習慣??梢赃m當增設健美操和形體訓練及辦公瑜伽等方面的內容,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塑造優美的體態及行為習慣,為其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踐課是體育教學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課堂上師生表現為面對面直接交流的形式,教師作為先知,把學生帶進課堂,這里是學生學習的領域之一,學生通過運動參與發展體能、獲得運動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此時教師應注意的問題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就是組織形式的運用水平。體育教學中的任何組織活動都是通過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來進行的,它可以分為全班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什么時間采用什么樣的組織形式來教學是區分教學效果好與差的關鍵所在。這可以說是教學的一種藝術,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和研究,提高實踐課的組織能力,它有助于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實踐課的教學中,教師還應特別注意一點就是在鍛煉學生身體,傳授技能時更要關心其心理健康。體育活動不僅有助于身體健康,也能增進心理健康。教師要通過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質和調節情緒的能力。在教學中,要防止只重視運動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心理健康目標達成的現象;要努力使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既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又發展心理品質;要注意創設一些專門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別的手段,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學校體育是實現教育方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工作質量的好壞,關鍵在于體育教師,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執行者。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的角色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要想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教師要從職業型“教書匠”轉變成事業型“教育家”;體育教師要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成學生發展的促進者。之所以有些學生不愛上體育課或是對某些體育教師有意見,是因為教師自身沒能準確定位,或忽視體育教育或是自身的教學水平不夠,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作為一名合格的現代體育教師,他就應該是造就人才的生產者;是繼承、傳遞和發展體育技能和健康知識的授業者;是發現、培養和輸送優秀人才的啟蒙者;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啟示者和表率者。
體育成績的評價應有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要改變以往只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單一的總結性評價,著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個別差異,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發現、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在自己的水平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在學生體育課成績的評定中不僅要有教師的參與,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對體育課進行評價可以采取三種方式:一是學生自我評定——學生對自己的運動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等進行的綜合評定。二是學生的相互評定——學生對組內各個成員的運動技能、情意表現及合作精神等進行的綜合評定。三是教師評定——依據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度,行為表現和進步幅度等,考慮學生自我評定與組內互相評定的情況,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定。弱化體育課考核與評價,以等級、標準形式的體育課考核,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有的學生在課堂積極努力,但由于身體特殊原因條件,在考試時仍不能達到及格,使學生思想負擔過重,影響到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與“健康體育”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學院應根據現有的體育教學資源實際情況,制定一套適合本學院學生發展的考核體系。首先,積極實行學生選項學習,并引入新興、時尚的體育運動項目,如:瑜伽、健美操、太極拳的教學,這樣只要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學習和練習,達到及格是很輕松的,稍做努力就可能有更好的成績,因為這幾個項目不分體質的強弱,只要用心去練習,就會有收獲。而且通過考核,還能使學生的技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說在太極拳考核中,可以把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各式以表格的形式體現出來,每一式都從手法、步法、身法、神態、協調性、連貫性等方面進行考核,在考核結束后學生都能拿到自己的考核單,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自已在哪個動作上還應改進和加強。教師有依據地對學生提出意見,學生們也能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使整個考試過程在輕松愉快中度過,學生的水平都能得到充分發揮,由此他們也更加喜愛上體育課,各項技能也越練越好,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社會的發展、教學改革在不斷的深入,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體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也在不斷變化。針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的育人作用,選擇適當的體育教學模式來完成本學院的體育教學目標,這已成為各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職業學院在這方面更應把握機會,轉變觀念,給學生以自信,讓體育伴隨他們走向社會,走向成熟。
(編輯 王旸)
(作者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