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魏紹喜 姚海嶺
班級管理六法
安徽 魏紹喜 姚海嶺
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使之形成團結、上進,學習氛圍濃,班風正的團隊,有很多方法。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嘗試到實行班級管理六法的效果較好。
新生入學時,學生間互不了解,由教師先委任五名學生組成第一屆班委會,任期一個月。一個月后,學生間有了相互了解,就開始實行“五二”輪換制,先讓全班學生對班委會工作進行民主評議,然后用無記名投票方式從五名干部中選出較好的繼續留任,其他兩名班委從沒當過干部的學生中選出,并由班主任老師重新分工,組成新一屆班委會,任期任為一個月,依次類推。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證了班干部是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有利于樹立學生榜樣,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通過干部的選拔和培養,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既保證了班干部的相對穩定,又使其具有活力,有利于班集體的鞏固與進步;避免了學生干部“常任制”和集體輪換的種種弊端。采取這種方法需注意的是:教師要及時作好被輪換下去的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提高認識,努力學習,遵守紀律,爭取在下一循環中再創佳績。
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自我管理的直接動力來源于學生自我服務,行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是青少年發自內心的行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引導自我管理行為首先要強化自我管理的意識。一方面,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的獨立性教育。另一方面,要激發和強化學生的成就感。
青少年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他們樂于遵守紀律,樂于配合教師的工作,也樂于為集體服務,只要教育得法,每個孩子都會成為班級管理的積極參與者,基本的途徑是給予正面強化。
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導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將“捕魚”的本領傳授給學生,不是直接將“魚”給他們,即通常所說的“授之漁”,而不是“授之魚”。
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須要信任學生,相信他們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成了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訂嚴密的活動計劃;其次,要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只能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而不能一手包辦整個活動,而且還應該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機會;最后,要重視對活動結果的評價,強調其活動的深遠意義,致使其長期發揮效力。
多與學生接觸、交流。除上課外,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思想動向,也能增加學生對老師的親近感,信任感。久而久之,學生就和老師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了。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對帶好一個班的有很大的幫助。
要有效的轉化后進生,教師必須真正了解他們的心理,從中找到有利于轉化的因素。一般來說,自卑,孤獨,懶散是后進生普遍心理。這種心理的表現是缺乏自信。后進生受到一次表揚或鼓勵,得到一次承認,他們就會激動許久。這里有我們可利用的因素——學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這實質就是要得到一點自信,獲得了一點自尊,可促使學生為了下一次的心理滿足而努力。自尊,就是我們尋找的可利用的因素,使后進生變化的動力。自尊心人人有之,強烈的自尊心是一種可貴的精神能源,如能激發,就可釋放巨大的力量。因此,教師應時刻注意后進生,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教育一個學生,單方面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經常和學生家長溝通是帶好一個班級所必須的。定期召開家長會,經常不定時的家訪,可以及時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在和家長對話時,教師要如實地向家長介紹班級管理工作以及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在學校學習,生活思想表現情況,征求學生家長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然后與家長共同商定教育,管理孩子的方法。同時也要向家長詢問在家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對癥下藥,有的放矢。這樣,教師和家長可攜起手來,達到管理班級,培養下一代的目的。
在黑板報上開辟一個專欄,作為班務公開欄,把學生普遍關心的諸如:收費情況,“三好生”,班干部,各類評選結果;近期做好人好事最多的先進個人;學習進步最快的學生名單等內容公布在公開欄里。既可以增加透明度,同時也可以起到激勵先進,促進后進的作用,對班級管理也大有益處。
近幾年來,筆者一直嘗試著用上述幾種方法做班級管理工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師生關系融洽,學生間團結友愛,學習上你追我趕,勞動中也是爭先恐后。
(編輯 王旸)
(作者單位:安徽懷遠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