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怡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
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意識培植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任 怡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
在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做好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教育工作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從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意識發展的現狀出發,引出關于如何有效培植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意識的一些啟示。
大學生 道德意識 培植
大學生是社會建設的接班人和生力軍,大學時代是其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獨立學院作為新時期高等教育辦學的一項探索和創新,是更好、更快擴大高等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不過近年來,隨著獨立學院的蓬勃發展,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意識培養的問題日益凸顯出來,也愈發引起關注。
我們組織了一次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意識狀況的抽樣調查。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知道,當代獨立學院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其發展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主流
1.熱愛祖國、弘揚正氣的愛憎觀
他們不斷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國主義情感穩中有升。他們忠于祖國、熱愛人民,有著為祖國奉獻青春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
2.奮發進取、自強不息的義利觀
他們積極投身于“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行列,有理想、有追求、獨立自主成為他們的主體形象。
3.勤學苦練、奉獻社會的公私觀
他們日益表現出了“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崇尚知識、鍛煉才能”等優良品質。同時社會責任感強烈,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二)一些消極表現
1.個人主義傾向有所抬頭
他們的思想上萌生了一定的功利化色彩,在社會活動中“喜歡出風頭”,不愿當配角,主張奉獻了就應該索取。
2.誠信意識有點淡薄
考試作弊現象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還有就是拖欠學費或助學貸款,甚至抄襲論文等學術不端行為。
3.中華傳統美德有些缺失
愛護公物的意識有所淡化,尊老愛幼、見義勇為等傳統美德也逐漸遠離大學生的道德意識范疇。
1.社會時代背景的影響
獨立學院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結構調整帶來意識形態的轉變,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行為準則及世界觀、價值觀等產生著前所未有的影響。
2.經濟全球化產生的沖擊
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使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尋求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多元意識形態和異質文化滲透的沖擊和挑戰,這也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產生很大的沖擊和挑戰。
3.傳統的應試教育對大學生道德意識的消極影響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禁錮和牽引,我們的學校教育往往片面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養成教育和道德教育,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道德意識教育尤其薄弱。
4.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特殊性
獨立學院學生有綜合素質突出,社會活動能力較強,思維活躍的特點,同時又存在文化水平參差不齊,自律觀念較差,有一些自卑情緒等問題。
1.切實加強道德意識教育
我們必須始終緊緊圍繞理想信念教育,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進行深入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旗幟鮮明地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面引導。我們必須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必須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切實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榮辱意識,并對他們加強以基本道德規范為主要內容的道德教育。
我們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意識的教育和培植,必須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要求,必須要把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實踐活動,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把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意識教育和培植的關鍵環節。
2.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環境
以人為本,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崇尚文明禮儀,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我們可以把獨立學院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活動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等各方面的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誠信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從而有效推動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和道德意識教育。
比如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活動,弘揚國學傳統文化,呼喚人文精神,加強自身修養,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發展的有機結合,使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內化為學生的人格、情操、氣質、修養和職業道德,從而營造活潑開放的校園文化氛圍。
3.構筑道德意識培植的立體模式
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簡稱綱要)曾經就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體系作出了概括: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加強社會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家庭生活等領域中的道德建設,即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
可見,良好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包含多方面的內容,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個人(自我)的密切配合,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道德教育離不開家庭的熏陶,離不開學校的教育,更離不開社會大熔爐的鍛煉,當然也離不開個人自我的實踐。因此,只有在家庭、學校、社會、自我通力合作過程中,獨立學院對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培植才可能是行之有效的。
[1]景國際.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分析及“兩課”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08,(31):84-85.
[2]劉云山,梁長榮.論當前我國的社會意識形態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