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標 江 敏 邵 露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
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與科研關系探析
◆張金標 江 敏 邵 露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
教學是高等學校的中心工作,科學研究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研究型大學應堅持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使教學和科研實現良性互動、協調發展,促進學校教育健康發展。
教學研究型大學 教學與科研 協調發展
目前,我國高校根據學校的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劃分為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其中,國家“985”建設的高校、“211”建設的高校為研究型和研究教學型大學,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為教學研究型大學,只培養本科生的高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為教學型大學。自從洪堡將科學研究引進大學以后,大學的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教學與科研作為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兩大主要職能,從兩者關系來看,教學是基礎和核心,科研是教學的延伸和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但兩者關系處理不好也有矛盾。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國內高校都在爭創一流大學的今天,探討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將有助于高校人才的培養和高校的健康發展。
有人在評析我國高等教育現狀時指出:“從重點大學的科研實際來看,科研幾乎從來不為人才培養服務,倒是一直在與教學搶時間,搶精力,以致于教學在科研的擠壓下,在學校中沒有地位”。這樣的批評雖然有過激之嫌,但應該說還是客觀地提示了我國高校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在眾多的教學研究型大學中,教學與科研作為高校的兩大基本職能,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失衡關系,大多數教學研究大學過于重視科研,而對處于學校中心地位的教學工作關注不夠。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使得科研成果越來越成為社會評價大學的重要標準,科研工作成為高校的地位和實力象征。相對于教學成果,出科研成果周期較短,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于是教學研究型大學把大量的資金投向科研,從而削弱了對教學的投入。在這一背景下,教學研究型大學大多數教師將主要精力用于撰寫論文,申報科研項目,“重科研、輕教學”成為很多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師的工作現狀,而這一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的教學質量與水平。
大多數教學研究型大學在教師崗位聘任,職稱評定及對教師能力評價方面,主要看教師發表論文的質量和數量,科研項目經費和獲得多少科研成果,而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沒有制定出科學的評價方法,一般不作為主要的考核指標。以致于老師普遍認為科研是“硬指標”,教學是“軟任務”,使教學工作受到嚴重沖擊,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由于科研資源和科研水平與研究型大學之間存在著差距,大部分教學研究型大學在科研上投入多、產出少。科研成果的質量也難于研究型大學相比,有些教師由于急功近利的追求科研成果,導致“學術腐敗”產生。
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功能各異,教學與科研必須同步進行。但是在教學研究型大學實際工作中,經常會碰到將兩者對立起來的現象。因此正確認識教學與科研的關系,解決思想上的誤區,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搞好學科建設和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通過教學教師自己對基礎理論更加融會貫通,并且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會對一些自己末曾思考過的問題進行更多、更細致的思考,從而促進自己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為老師從事科學研究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學的過程是師生科技互動的過程,教師利用自己的主導作用,將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者學科前沿性知識,向學生講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能動性。學生則發揮主體作用,利用自身的智力資源,無禁區、無約束的思維視野,促使教師在新的研究領域馳騁,通過教學相長,師生都可以從中獲取科研靈感,從而更進一步搞好科學研究。
科研對教師學術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在老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進程中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在同一進程中也促進學生智力和體力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觀。科研可以促進教師學術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在科研活動中的積累和沉淀可以提升其學術水平,并提高教學層次,滿足學生進一步的求知需求。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將科學研究方法及手段通過教學傳授給學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只有通過深入開展科學研究,才能將科研工作中積累的大量寶貴經驗加以提升和系統化,補充到課程和教材中,可以促進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優化課程體系,保證課程的可持續發展,為教學提供活力。
教學與科研是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兩大職能,教學為科研奠定基礎,科研為教學提供保證,而科研是學校快速發展的后盾與動力,其目標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這個根本目標。教學研究型大學要鼓勵教師一手搞教學、一手抓科研,將教學和科研有相機地結合起來,堅持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使教學和科研實現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學校領導、教師應樹立教學科研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思想。目前,社會對高校的評價方式越來越多,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機制越來越完善,但不可否認,科研成果仍處于中心地位,甚至是評價的唯一標準。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不斷積累與沉淀的過程,任何急功近利的舉措都可能會影響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還應認識到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二者對學校的發展是同等重要,讓教學與科研享受同等待遇,從而促使學校的教學與科研兩者協調發展。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教學工作,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專門人才;同時在教學工作外,教師還應承擔起科學研究任務,堅持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發展,在教學與科研之間形成一個適當的比例,保持一定的平衡關系,促進教師教學科研雙豐收。
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及自身辦學資源的相對不足,我國大部分教學研究型大學科研實力比較薄弱,要在短時期內趕上研究型大學的科研水平是很不現實的,所以不能將有限的辦學資源大量用于科研投入,尤其要遵循科學辦學規律,不能搞科研“大躍進”。要積極引導教師結合自身實際課程的教學內容,應注重課程教學的水平提高與所講授課程相關聯的科研項目研究,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的地緣或行業優勢開展特色研究。教學研究型大學應該從根本上打破教學與科研分立和失衡的傳統辦學理念,堅持教學與科研統一性原則,以教學改革帶動科研立項,以深化課程教學引導教師的科研研究,以科研促進教學,建立起教學與科研良性互動的機制,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管理者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并全面實施一系列科學、規范、有效的教學和科研管理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與科研的雙向積極性,激發他們對教學與科研的熱情。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與科研失衡的問題,就必須要建立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科學評價機制,通過各項評價指標,綜合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對教學與科研的評價給予同等的重視,盡量做到客觀、公正、合理。在科研管理上,要加強對研究成果的“質檢”,把考核的重點從對成果數量的統計轉移到對質量的鑒定上。在教學管理上,要正確制定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指標體系,提高教學考核的科學性、可行性,適當提高教學業績在教師考核、職稱晉升中的權重。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正確的政策導向,引導教師端正教學科研態度,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從根本上解決科研和教學價值導向失衡的問題。
重視教學的大學是好大學,重視科研的大學是好大學,既重視科研又重視教學的大學才是優秀的大學。教學與科研是教學研究型大學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學是立校的根本,科研是強校的保證。只有堅持教學與科研并舉,根據自己的定位和校情制訂合理的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科學評價機制,在管理上以人為本,才能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和諧發展。
[1]熊丙奇.高職的真正“短板”不是科研是教研[N].中國青年報,2009-12-14.
[2]程良倫.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37-38.
[3]翁路英.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與科研職能的平衡路徑[J].黑龍江教育(高考研究與評估),2009,(9):15-17.
[4]朱建成.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與科研共生機制初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