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龍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甘肅廣播電視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基于電大教育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研究
◆徐 龍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甘肅廣播電視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以電大教育的特點和電大學員群體特征為切入點,多角度分析基于移動網絡環境的學習資源應具備的特性;提出了基于電大教育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原則。
電大 移動學習資源 設計原則
廣播電視大學學生是一個以在職人員為主的特別的學習群體,工學矛盾普遍存在。競爭激烈和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生活給這些在電大求學的在職學習者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他們參加課堂教學等正式學習時間相對較少,亟需一種滿足隨時、隨地學習的學習形式和媒體來獲取學習資源,這使非正式學習形式在開放教育學習過程中凸顯出重要性。隨著3G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移動終端設備價格和移動通信資費的下降以及相應的支持服務技術的發展,M-Learning(移動學習)顯現出其巨大潛力,呈現出迅速發展的勢頭。移動學習本身所具有的時間上的靈活性和空間上的便捷性,正好滿足了在職學習者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需求。
海量優質的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的廣泛應用是網絡學習的核心優勢,使優秀的學習資源能夠在學習者之間共享,移動學習繼承了網絡學習的傳統優勢,力求知識共享的最大化,但是鑒于移動學習的特殊性,應用于移動學習中學習資源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資源呈現形式、容量、交互性等都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要加強對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的研究。
早期PDA等移動終端設備,無論從屏幕分辨率、CPU、存儲容量等各方面,都無法或者難以滿足移動學習需求,隨著高性能嵌入式處理器、大尺寸彩屏、大容量存儲設備廣泛應用到移動設備,在滿足常規需求的同時,移動學習的硬件條件已經成熟。IOS、Android等極具代表性的智能操作系統應用到移動終端設備上,尤其是Android系統的開源性,使智能手機的門檻降低,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適用于智能手機平臺的相應支持軟件也在成熟與完善。智能手機支持的學習內容向智能化、多媒體化、交互性等方面發展,尤其是視音頻資源的比重會有較大增長。因此,移動學習將真正成為寓教于樂、學習內容豐富的學習形式。
網絡時代的學習,是一個多元化的學習。移動學習進一步突破了時空的樊籬,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AAA學習”,即任何人(Anyone)、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學習者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進行,借助現代媒體學習。廣播電視大學學員,是以成人為主體的在職學員,由于外部或自身的因素,他們的學習時間和地點不固定,希望能夠在兼顧工作的同時進行學習,工學矛盾現象普遍存在。相對于普通高校學生而言,一般來說在職學習的廣播電視大學學生具有以下特點:
(1)學習時間松散。大部分在職學習者由于工作等各方面原因,每周到校接受面授教學的時間有限,大部分學習行為只能利用工作和生活之余的零散時間進行。可能是在上下班時利用公交車上的時間,也可能是在餐廳等待用餐前的幾分鐘,或者是散步時的閑暇一刻。
(2)學習環境復雜。在職學習者的移動學習,往往是利用擠出的工作、生活之余的非正式學習時間進行的,區別于學校的正式學習,移動非正式學習環境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果學習是在上下班的公交車上完成的,則會受到各種噪聲和周圍人流的影響。
(3)內容簡潔,實用。因為在職學習者與專職在校學生在學習動機和學習環境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沒有那么多時間系統的進行學習,所以他們希望學習內容能夠簡潔明了,并具有實用性,能切實滿足自身的需要,并能盡快解決實際問題。從這方面來看,為在職學習者設計移動學習資源時,應從學習者自身的特點出發,選擇實用簡潔的內容。
所以,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要遵循片段式、模塊化、抗干擾、簡潔易用的原則,以適應上述特點。
廣播電視大學不乏海量優質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對與現有基于“天地網”結合的網絡教學環境下的遠程教育起到重要支撐作用,但是這些資源卻不能很好的支持移動學習。
(1)資源載體
前面已經對移動學習環境下的學習者群體、學習環境等做了分析,學習者和學習環境是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的基礎,是資源優劣的直觀評判標準。
資源載體和呈現技術分析。資源載體和呈現技術分析中要分析當前學習者使用的主流支持設備(手機、PDA等)的特點以及主要技術指標和原理。包括絕大部分學習者所使用設備的品牌、屏幕大小等因素以及對圖片、動畫、視音頻等下載和顯示支持速度,對于智能移動終端設備,還要分析其所使用操作系統,分析系統間兼容性,以保證設計出的教學資源能夠最大范圍內兼容學習者的設備。最大程度地做到學習者對學習資源的充分利用。
(2)片段化、模塊化
學習者可以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學習資源與傳統網絡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資源不同,適合移動學習環境的學習資源應該具有片段化的特點,因為移動學習所依賴的移動網絡環境的傳輸帶寬不適合傳輸大段學習資源,學習者不能像傳統網絡學習的學習者那樣擁有大段連續的時間,無法進行長時間的連續學習,因此應該將每段學習資源的時長縮短,以精煉、模塊化的形式呈現給學習者,使其能夠獲得學習內容要義,進行鏈式學習。根據研究表明,通常要求將知識點在5至15分鐘內呈現出來。
(3)資源呈現形式
從教學論和教育技術學角度來講,媒體的選擇與資源的呈現形式帶來的學習效果不同,尤其是在移動學習環境中,由于其學習環境和學習群體的特殊性,選擇最有效的資源呈現形式,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前提。常見的呈現形式有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純文本形式是傳統的教學資源呈現形式,抽象的表述事物邏輯關系,在目前移動學習資源中應用最成熟,是主要表現形式。視音頻和動畫是移動學習中發展最快的資源呈現形式,其表現形式直觀、感性,學習者比較喜愛和容易接受,較之傳統的純文本資源,更據靈活性、生動性、動態性,能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呈現形式的選擇,要遵循實用、適用的原則,不必刻意追求最資源呈現形式的多樣性和前沿性,而應該根據所呈現內容和學習者的特點,恰當地選擇呈現的形式,一切要以方便學習者使用為前提。
學習資源作為電大教育的重要支撐,在基于電大教育的移動學習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設計優質移動學習資源對與電大學生進行移動學習,充分發揮其隨時隨地學習的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工學矛盾,并有利于提高在職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本文以電大教育為例,分析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原則,將在以后的研究和實踐中進一步檢驗和完善。
[1]張弛,陳剛,王敏娟.移動學習中片段式學習資源的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9,(4):68.
[2]薛琴.建設本土化的教學資源體系服務多樣化的學生學習需求[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5.
[3]方海光,劉靜,黃榮懷.基于學習對象化的移動學習資源自適應引擎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