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令
零庫存從字面本身理解就是企業的庫存應達到以下兩種狀態:(1)庫存貨物的數量趨于零或等于零;(2)庫存設施、設備的數量及庫存勞動耗費同時趨于零或等于零。這種狀態無論是從企業的角度還是從全社會的角度都是一種理想的庫存狀態,因為在現今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獲取更多利潤的最有效的途徑即是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關鍵就在于杜絕浪費。零庫存恰恰是將企業和社會中占用成本最大的庫存降低至最低點。
零庫存是一種特殊的庫存概念,零庫存并不是等同于不要儲備或沒有儲備。所謂零庫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等)在采購、生產、銷售、配送等一個或幾個經營環節中,不以倉庫存儲的形式存在,而均是處于周轉的狀態。
對零庫存的探討要追溯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豐田公司,伴隨能源危機,再加上日本國內資源貧乏,豐田公司的大野耐一等人考察美國汽車工業之后,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準時制(JIT)生產方式”,所謂JIT是指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式將正確的數量的正確的貨物交給正確的人,以實現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上沒有積壓的原材料和半成品。這不僅大大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庫存及資金的積壓,而且在實施JIT的過程中,提高了相關生產活動的管理效率。需要說明的是,豐田汽車公司只是在生產領域實現了零庫存,在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銷售領域則沒有實現零庫存。JIT生產方式是豐田汽車公司在逐步擴大其生產規模、確立規模生產體制的過程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JIT的核心思想總結起來有兩點:避免浪費和消滅庫存。JIT生產方式為日本豐田公司渡過第一次能源危機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說零庫存是準時制生產的結果。
零庫存并非就是指物品的庫存數量為零。從庫存數量上看,零庫存是指保持合理的庫存量。這個量會根據國家、地區、產業、行業和企業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應該以以下幾個目標為出發點確定合理的庫存量。第一,以保證生產和銷售順利進行的目標。企業不會產生由于庫存原料不足而出現停產的現象,也不會產生由于庫存商品不足而出現滯銷的現象。第二,以整體供應鏈成本最優為目標。由哪些供應鏈合作伙伴去承擔庫存,以及分別承擔多少庫存,都應該以整體供應鏈成本最優為目標去確定。第三,以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為總目標。從整體國民經濟的角度看,庫存的總量是一定的,僅僅是庫存處于哪個領域哪個部門和哪個環節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從國民經濟的大局出發,去確定合理的庫存量。
從庫存時間上看,零庫存是指物品的庫存周期最短。即將物品的入庫和出庫的時間間隔盡量縮短,力求入庫與出庫的同期化,使庫存管理由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轉變,就像海爾總裁張瑞敏說的,讓倉庫成為一條流動的“河”。
從庫存成本上看,零庫存是指物品的庫存成本最少。庫存成本是由建設倉庫的固定投資和折舊費用再加上在庫物品的管理費用所構成的。可見,建設倉庫的固定投資和折舊費用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只能降低物品的管理費用,從而降低庫存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成本最低不僅指單個企業的成本最低,而應該兼顧供應鏈和社會成本的最低。具體的方法還是保持合理的庫存量和縮短庫存周期來降低物品的管理費用。
由此可見,零庫存的確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眾所周知,企業之所以要設立倉庫,主要原因:一是保障生產和銷售正常運行;二是為適應市場的變化。如果有一種新的供應方式能更好地滿足生產需要和市場需要時,企業的庫存就會自動減少,進而在一定范圍內取消,從而實現零庫存。配送恰恰具備這種功能和特點,它能以相對集中的社會庫存建立起有較強供貨能力的社會保障系統。
(一)配送企業所組成的社會供應系統能夠有效的替代企業內部的供應系統。配送系統能擔負起向企業生產線直接供貨、配套供貨和及時供貨的任務。這種準時配送不但使企業不需保持自己的庫存,或只需保持少量的保險儲備(真正意義上的零庫存),將企業從庫存的包袱中解脫出來,同時釋放出大量的儲備資金,進而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何樂而不為?
(二)配送企業可以實行集中庫存,庫存的總量遠低于各企業分散的庫存總量,利用規模效應,使單位存貨成本下降,同時又能為眾多的生產者和經營者提供周到的、全方位的后勤服務,能夠有效的適應生產節奏變化和市場形式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生產和銷售為主業的企業,自然無需再單獨設庫儲存貨物或過多地庫存貨物。
(一)以“多批次、少批量”的方式向用戶配送貨物。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面向社會、面向眾多用戶配送貨物的。由于服務對象眾多,所以配送中心可以集中各個用戶的需求進行統籌安排送貨。這樣在湊整運輸車輛、提高運輸效率的基礎上,配送中心可以做到大幅度降低每個用戶、每個批次的送貨量,同時增加送貨次數。因為以少批量多批次的方式去供貨和送貨,每次運送的貨物數量少,所以配送企業可以直接將貨物運送到車間和生產線上。又因為配送企業送貨次數頻繁,用戶庫存物資中的“經常性儲備”數量得以縮減,以至于趨向于零,從而呈現出零庫存狀態。
(二)用集中庫存和增強調節功能的辦法,有保障地向用戶配送貨物。在實踐中,配送中心適當的集中庫存,增加庫存物資的品種和數量,形成強大的調節能力和服務功能。因此,用戶不會存在由于缺貨而影響生產的顧慮。顯然,在這種有保障的服務體系支持下,用戶的庫存也日趨弱化。
(三)配送企業采用“即時配送”和“準時配送”方式向需求者供貨。為了滿足用戶的特殊需要,在實際操作中,配送中心常常采用“即時配送”和“準時配送”等供貨方式,客觀上能緊密銜接供求和保障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用戶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因其庫存壓力大大減輕,必然會自動縮減甚至取消自己的庫存。
實現零庫存的途徑有很多,其中配送是一種作用范圍更廣、影響更大的運作方式。因為配送是整合社會零散資源、實行規模化、專業化的物流功能,加之配送本身具有的靈活性,能兼容其他生產方式的特點和優點,所以,配送是一種能夠改變企業庫存結構的綜合性的運行方式,通過推行配送制去實現企業的零庫存前景廣闊。
[1]李創、王麗萍.《物流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2]楊曉雁、周艷軍、傅永華.《供應鏈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3]陳煒.網絡市場銷售下物流配送的零庫存控制.《中國市場》.2009年第6期.
[4]呂群智.淺議在生產管理中如何實現零庫存.《北方經濟》.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