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民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有關會計人員的培養也在不斷創新方法,以便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對會計人員的需求。會計職業素質作為會計人員勝任會計工作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特定能力,是決定其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性因素,一直受到會計教育界的關注和廣泛探討。本科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我國本科院校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對于提升我國會計人員整體水平、促進我國會計專業教育發展意義重大。
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在要求企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時,也給會計人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更高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本科院校作為會計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必須根據經濟發展不斷修正專業培養目標,努力培養具有高度職業興趣、高尚職業道德和高超職業技能的會計人才。
職業興趣是指人們對某種職業活動具有比較穩定而持久的心理傾向,它是一個人探究某種職業或從事某種職業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特殊個性傾向,它使個人對某種職業給予優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表現為有從事相關工作的愿望和興趣,擁有職業興趣將增加個人的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和職業成就感。職業興趣受個人需要和個性、認識和情感、家庭環境、受教育程度、社會因素以及職業需求等因素的影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要學好會計、干好會計,首要的任務即是培養對會計的職業興趣,能夠對會計知識產生渴求感,對會計工作產生趣味性,具有通過會計職業實現人生價值的遠大理想。
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一定的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在我國,由于相繼發生了深原野、瓊民源、鄂猴王、鄭百文、銀廣夏、黎明股份等財務造假與審計失敗案件,會計人員與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處于本科階段學習的大學生,年輕充滿活力,品格性情均在成長形成中,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做好引導非常重要。
職業技能是指人們從事某項職業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術水平與工作能力。現代會計人員要做好相關工作,必須具備高超的職業技能。首先,在專業知識方面,必須具備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信息技術、法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對現代經濟運行規律、企業運作與管理、現代經濟法律知識以及財務會計知識等非常了解;其次,在技術水平方面,要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與數據分析,能對計算機軟件進行必要的二次開發,能利用英語進行商務交流;再次,在工作能力方面,要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職業判斷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以及承受壓力的能力等。
現階段,絕大多數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都是采取老師講、學生學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特別是在會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會計科目等的教學方面,基本上是靠學生死記硬背,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枯燥乏味,缺乏對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
現階段,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學生道德教育與其他專業學生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相同的,都是通過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政治理念,培養過程中并沒有針對會計專業的誠信品質培養制定特別的方案。特別是在授課過程中一般采取大班上課的形式,課堂講授內容比較枯燥,部分學生對此并不重視,導致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效果并不明顯,有關道德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現階段,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針對市場需要以及學生職業發展規劃設置了很多專業課程,側重于對專業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基本技能的培養,所以絕大多數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業務素質都不錯,理論修養水平也較高。但是,由于本科院校對會計專業人才相關能力的培養欠缺,導致學生畢業之后在職業判斷能力、創新能力方面明顯欠缺,嚴重制約著職業層次的提升。
本科院校會計專業職業素質教育的開展首先必須樹立職業素質教育的正確理念。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AECC)在其第一號公報《會計教育的目標》中就強調“學校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對于學生來講,職業素質的培養遠比傳授知識重要。知識在不斷地更新,企業新的經濟業務大量涌現,會計處理、會計規則不斷更新變化,永遠也學不完,如果沒有學習知識的方法與能力,學過的許多知識很快就會過時。
我國本科院校會計人才培育應從會計知識掌握、會計科研能力培養、會計誠信品質塑造、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形成、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等諸多方面來對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整合,建立起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為核心的課程體系。首先,適應“寬基礎、厚專業”培養學生的需要,本科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適當加大公共課程的比例,拓寬學生的專業基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繼續學習的能力;其次,針對當前專業劃分越來越細、相近專業之間的區分度并不十分明顯的情形,課程設置適當淡化專業界限,減并一些不規范的專業方向,避免學生受專業所限而知識面窄、社會適應能力不強;最后,對于會計專業方向課程,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合并,采取選修課的形式或者以會計專題的方式向學生講解,主要是讓其了解會計專業發展方向。
目前,無論是國際會計準則還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其制定都由“規則導向法”向“原則導向法”轉變。原則導向法制定準則的優點在于簡明扼要,應用完善的概念框架反映會計準則的基本確認、會計計量和報告要求等,解釋性指南和實施性指南明顯減少,這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判斷力。在這種形勢下,本科院校會計教學必須由實務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理論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注重會計理論教學,加強能力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培養理論基礎扎實,有較高職業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會計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單向傳輸式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式、實務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要創新會計教學方法,案例教學要充分關注“會計事件”,特別是證券市場上發生的“會計事件”,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分析能力;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逐漸養成自我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習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