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第一,長期以來,人們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目標認識存在著偏差,片面地認為行政事業單位結存的資產越多,其國有資產管理就越好,并以此作為考核評價政府人員的業績指標。這使得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一直以來以追求資產存量最大化為目標,不重視國有資產的管理,這種重錢輕物,重購置輕管理的錯誤理念導致了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規范的混亂局面。
第二,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大部分是由國家財政撥款購置或無償受贈的,屬于國有資產。然而,部分部門人員由于思想認識不足,在國有資產管理上存在著固化意識。一旦國有資產被歸為單位使用,他們就理所當然地視為己有。即使某些資產在本單位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使用效益,也不肯接受單位內部的統一調置。這造成了嚴重的國有資產閑置和浪費以及大量財政資金的重復投入,對資產統一調配管理體系的形成設置了重重阻礙。
第三,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一般是非經營性資產,它專門是為國家服務的,不需要計算經營效益。因此,人們長期以來主要重視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經營性國有資產,忽視了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及其管理,致使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善。
第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內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缺乏強有效的內部監管力度。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只注重業務、政治等方面的學習,根本就沒有相關國有資產內部管理制度。有的單位雖然制定了,但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得到徹底貫徹執行。例如,有的單位會計內控制度不健全,國有資產總賬、明細賬設置不全,核算不規范,不定期進行清點核對,使得總賬和明細賬不符。加之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監管力度不足,沒有一套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和合理的管理程序來約束這種違規行為,從而大大降低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
第二,問責機制不健全,相關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協調。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大部分是國有資產,無人對這些單位的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負責。甚至有些地方,單位更換領導時,不但不進行資產交接清點,有的領導還將單位資產挪為己有隨自己一起調動,這樣以來,經過幾次人員調動后,責任就很難追究。這種不健全的國有資產內部管理制度,導致許多行政事業的國有資產被個人轉為己有以牟取私利,給國家造成了大量的財政損失。另外,由于相關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使得部分單位所購置、調入的資產不能及時入賬,從而形成大量的賬外資產,使得單位賬賬不符、賬實不符,而這往往是許多腐敗問題產生的原因。
第三,管理機構權限劃分不清晰。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部門設置不統一,有的單位歸財務部門管,有的單位歸國資部門管,有的單位歸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管,有的單位歸行政主管部門管,呈現出多方共管的混亂局面。在這種模式下,各部門的職責界定模糊,管理職能主體缺位與越位并存,其監管權力要么交叉重疊要么空白缺位,部門之間發生爭執是常有之事。這大大削弱了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組織協調和監督職能,使得國有資產管理效率低下。
第一,從外部監督來看,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是負責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進行監督的主要部門。從當前情況來看,審計和財政部門將其工作重點主要放在了檢查各單位財務收支狀況的合理性上,很少去審查核實行政事業單位開支的款項是否已形成資產,更不用說去關注國有資產的管理,使用和處置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對國有資產的購置、調配、處置等重要環節的有效控制力度。
第二,缺乏有效的資產考核評估制度。當前,由于資產管理考核評估制度不健全,許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在購置、處置或者轉讓時并沒有經過相關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部分單位利用這一監管缺陷,肆意操縱價格,隨意出售國有資產,使得資產出售價格出現不申報、不評估、不公平現象,造成大量的國有資產流失。
第三,出于單位高管的行政壓力,部分審計人員不得不違背職業道德,出示非獨立審計報告,大大降低了外部監督的威嚴性,也使外部審計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外部監督機制的缺乏,不但解決不了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反而使國有資產使用效率更加低下。
第四,我國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建設尚不健全?,F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只是針對國有資產的存量管理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形成和配備這兩個重要環節尚未作出明確的規定,因此,當前還不能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行有效的監督管理。
從思想上重視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各單位要加大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政策和法規的宣傳力度,將國有資產管理作為一項主要內容列入工作目標,以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行政事業單位在聘用職員時可選擇那些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人員并定期對相關人員給予繼續教育培訓,以充分提高他們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高度。
第一,要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核算和控制制度,加強單位內部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無論通過何種途徑取得的國有資產,都要及時據實登記入賬,做到賬賬相符以及賬實相符。同時,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國有資產進行清查,查清資產盤盈或者盤虧的具體原因,對于那些由于主觀原因造成的盤虧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單位領導干部工作調動時,財政部門要對其個人經營管理的國有資產轉移交接工作進行監督,并做好離任領導干部的考核工作。
第二,成立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組織機構。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可成立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明確工作重點,劃清管理權限,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形成科學的管理機構格局。在建立必要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行政機構時,要嚴格堅持機構完備,編制合理,職能明確,人員到位,經費充足的原則,這是搞好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基礎與前提。
第一,財政部門及相關主管部門要適時對國有資產的占有使用情況進行外部追蹤與監督管理,審計部門應及時出具檢查報告或審計報告,并能夠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績效作出客觀評價,以此作為考核獎懲員工的依據,約束和激勵員工。
第二,賦予審計人員足夠的權力,保證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同時,依靠紀檢、信訪等審計形式強化監督,堅持定期與不定期審計相結合,以完善審計監督機制。
第三,要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設,提高行政人員的違規成本。要制定更全面規范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明確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及機構管理部門各自的職責權限,徹底追究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因,加大對國有資產管理的約束。另外,對于那些違反國家法規,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相關行政人員,一經查實要給予嚴厲懲罰,使他們的違規成本遠遠高于其得到的私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