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永杰 郭文喬 鄭東明
山東省青州市人民醫院藥劑科,山東 青州 262500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是發生于賁門與幽門之間的炎性壞死性病變[1-2],多見于45~55歲的中老年人。其典型表現為饑餓不適、飽脹噯氣、泛酸或餐后定時的慢性中上腹疼痛,嚴重時可有黑便與嘔血。目前質子泵抑制劑強抑酸效果已被臨床所認知,其尤其適用于消化性潰瘍的治療。2010年1月~2011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應用以雷貝拉唑鈉為主的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患者6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胃潰瘍患者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齡25~67歲,平均(35.2±3.9)歲;病程3個月~4.5年,平均(1.2±0.1)年。所有患者均經纖維胃鏡檢查、快速尿素酶法確診為Hp陽性的活動性胃潰瘍,治療前2周內均未服用質子泵抑制劑和抗生素藥物。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 >0.05)。
治療組給予以雷貝拉唑鈉為主的三聯療法:雷貝拉唑鈉(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20020330)20 mg,1次/d + 克拉霉素(西安利君制藥有限責任公司,H10960280),0.5 g,2次/d + 阿莫西林[石藥集團中諾藥業(石家莊)有限公司,H10980075],1.0 g,2次/d。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北京太洋藥業有限公司,H19990114),20 mg,1 次/d + 克拉霉素 + 阿莫西林。均餐前l h口服,連用10 d。
治療結束后4周復查兩組患者胃鏡及Hp。潰瘍愈合判定標準:痊愈,胃鏡顯示潰瘍及周圍炎癥全部消失;顯效,潰瘍消失,仍有炎癥;有效,潰瘍縮小≥50%;無效:潰瘍縮小<50%。痊愈或顯效計為潰瘍愈合。Hp根除判定標準:HP檢查方法為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切片改良Giemsa染色及14C-UBT,復查其中兩項檢查均呈陽性者為Hp未根除,均呈陰性者為Hp根除。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率的比較用x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治療組潰瘍痊愈18例,顯效37例,有效3例,無效2例,潰瘍愈合率91.67%,Hp根除率90.55%;對照組潰瘍痊愈12例,顯效36例,有效8例,無效4例,潰瘍愈合率80.0%,Hp根除率91.06%。可見,治療組潰瘍治愈率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Hp根除率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0.05)。
治療組出現頭暈1例,惡心l例,腹瀉l例;對照組出現頭暈2例,均自行消失。
胃潰瘍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是發生在賁門與幽門之間的炎性壞死性病變。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服用非甾體消炎藥(NSAID)、胃酸分泌過多及遺傳因素、情緒波動、過度勞累、飲食失調、吸煙、酗酒等因素均可引起胃潰瘍。因此,抑制胃酸分泌和根除Hp就成為臨床治療胃潰瘍的首要方法。奧美拉唑是一種能夠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的質子泵抑制劑,可選擇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抑制處于胃壁細胞頂端膜構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漿內的管狀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3],從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并能夠使胃內pH值增高,對Hp有顯著的殺滅作用。
雷貝拉唑鈉是新一代的質子泵抑制劑,是目前唯一不完全依賴細胞色素P2C19酶基因型的質子泵抑制劑[4]。其能迅速、有效地抑制基礎和餐后胃酸分泌。其快速抑酸與雷貝拉唑鈉的高pKa值使其能在壁細胞分泌小管內高度聚集和快速活化為次磺酰胺形式有關。
與奧美拉唑相比,雷貝拉唑鈉是唯一對各種基因型患者都能提供穩定相同的抑酸效果的質子泵抑制劑,并且受藥代動力學影響小,顯效時間快,療效好,副作用少,作用持久[5-6]。此外,胃潰瘍治療的三聯療法中應用克拉霉素(大環內酯屬抗生素)和阿莫西林(青霉素類抗生素),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對Hp具有良好的殺滅作用,促進胃內潰瘍愈合,緩解因胃潰瘍所致的上腹痛、飽脹、反酸等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以雷貝拉唑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潰瘍愈合率91.67%較對照組(以奧美拉唑為主的三聯療法)潰瘍愈合率80.0%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HP根除率治療組(90.55%)與對照組(91.06%)比無顯著性差異(P > 0.05)。
此外,兩組均出現不良反應,其中治療組出現頭暈1例,惡心l例,腹瀉l例;對照組出現頭暈2例,均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后癥狀自行消失。
綜上所述,以雷貝拉唑鈉為主的三聯療法對于Hp陽性的活動性胃潰瘍患者,起效快,抑酸快速且持久,Hp根除徹底,療效穩定,副作用少,個體差異小,是臨床治療胃潰瘍的有效藥物。
[1]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M].第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00-150.
[2]葉任高,陸再英. 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20-160.
[3]遇蘇寧,張三奇,楊春娥. 質子泵抑制劑的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2,11(1):680-682.
[4]全國多中心協作組.雷貝拉唑對消化性潰瘍癥狀的治療作用及其安全性研究 [J].臨床內科雜志,2004,21(2):85-87.
[5]張學涵,王聲旺.雷貝拉唑四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97例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9):55-56.
[6]孔麗琴.雷貝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48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