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宇
(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09級研究生)
基于“三結合”理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探析
◆張代宇
(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09級研究生)
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探究的現實必要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堅持“三結合”理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構建方法與實施步驟本三個方面,對“三結合”理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進行探析。
職業生涯規劃 “三結合”理念 教育體系
當今社會處于快速發展和復雜多元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挑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正是基于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特點和內在需要,幫助他們在認知自我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目標,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合理規劃自己的學業和職業生涯。
1.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接受社會所要求的道德行為準則、政治素質要求等,即“內化”效果,內化成功與否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著名德育專家魯潔把內化過程概括為感受、分析、選擇三階段。內化需要將外部的、客觀的東西與受教育者內在的、主觀的東西相結合,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正是基于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學生在認知自我的基礎上,制定目標,進行合理的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支撐、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充分發揮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實現教育的內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于青年學生提升個人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2.當前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還不完善
生涯規劃教育的理念自上世紀70年代提出以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得到了迅速推廣,并形成了各自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涯規劃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教育理念和教育途徑方面均明顯滯后,如我國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缺乏規范的教育教學體系,大多數學校沒有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更多的時候仍舊是依靠幾堂課、幾場招聘會和部分測試、學習活動完成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強調的是就業指導服務、就業政策講解等,缺乏科學的教材和專業的老師,缺乏完善的教育方式和實踐模式等。
1.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與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
當代青年學生視野開闊,思想解放,但也存在著理想信念模糊等問題。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進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但是,我們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須擺脫“高、大、空”的現狀。當前,我們必須更多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改革開放成果展等各種途徑,讓青年學生真正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當今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不斷提升,當代青年學生須努力學習,頑強拼搏,不斷提升自己,拓展自身綜合素質,及時規劃好自己的人生目標,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標,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貢獻。所以,我們應該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
2.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與專業培養目標和評價體系相結合
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國內外有很多研究,也有比較成熟的測評軟件,這些都具有通用性。但必須注意兩個問題:
(1)一般和特殊相結合的原則。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不能一本教材打天下,要實現“本土化”,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要結合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適合專業特點的生涯規劃體系。如某工科學院確立了“一種精神,三種能力的”地方院校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我們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就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以及應用研究能力、技術開發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目標細分和分步實施原則。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就業渠道呈現多樣化,我們如何評價一個學生?筆者認為,只要能夠挖掘自己潛能和優勢,結合市場需求為個人和社會創造財富,實現人生價值的,就是人才。所以我們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志向,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輔導,引導他們建立起與“目標”相適應的職業生涯規劃。
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與實踐評估反饋相結合
生涯規劃必須堅持遠大目標和階段目標結合,使學生在每一學年、一學期,甚至每個星期都有自己的小目標,逐步落實,逐一實現,最終完成學業目標。一方面,我們可以借助生涯規劃教育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利用測量工具(如卡特爾的16PF測驗、MBMBTI人格測驗、霍蘭德的職業適應性測驗、斯特朗的職業興趣量表等)幫助學生更加科學、客觀地認識自我。另一方面,評估標準要跟個人的目標相結合,要為每位青年學生建立個性化的成長檔案,記錄生涯規劃的實施過程,記錄他們在不同階段所制定的目標以及目標的實現情況等,分階段編印學生的成才發展報告,揚先進,樹榜樣,引導青年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與反饋。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而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和規定,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供組織上和制度上的保障,確保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規范地、可持續地發展。首先需要從宏觀層面整體把握,全盤規劃,統籌安排,如要有專門負責的部門,要有人才梯隊、財政預算、教材體系等。
職業生涯規劃具體實施步驟:
(1)規劃前的發動、教育和組織工作。通過講座、形勢政策課、公選課等途徑強調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建立一支專門負責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隊伍;
(2)認知自我和認知環境階段。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的模型和工具對自身的特點、興趣、能力等進行測試,確定社會需求是什么,周圍的環境允許或支持我干成什么;
(3)實施階段。制定出目標以后,要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分步實施計劃并嚴格執行;
(4)評估反饋和激勵。引導學生根據成才發展報告和目標完成情況,及時反省和修正自己的學業目標,找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采取適當的激勵和懲罰措施,接受父母、老師和同學的監督,有效完成自己的目標。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激發青年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為步入社會工作做好準備,同時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無論是作為教學人員,還是管理人員,都要充分認識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生涯規劃。教育部門已正式將職業規劃納入教育體系,但目前還處于探索實驗階段,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更規范、更科學。
[1]袁旦.全新工程教育理念下大學生學業規劃[J].就業研究,2008.
[2]從考研看大學生生涯發展規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3): 106-107.
[3]胡禮祥.成功從大學開始——大學生發展與規劃[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趙云猛.職業生涯設計與就業指導[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