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蘭 高淑蘭 石冰冰
臨床帶教老師培養護生臨床護理能力的探討
王玉蘭 高淑蘭 石冰冰
護生的臨床實習是向護理工作崗位過渡的必經階段,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重要階段,作為教與學中起主導作用的帶教老師能否適時有效地對護生進行臨床護理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護生以后的工作能力。我科作為臨床帶教科室,每年接收臨床實習護生二百余人,帶教老師嚴格要求護生,使護生的臨床護理能力大大提高,現大部分護生都已工作在臨床一線,且為臨床骨干,現就臨床帶教老師如何培養護生臨床護理能力探討如下。
護生進入科室后,帶教老師要詳細介紹病區環境,病區工作人員,護生進入治療室、換藥房及進入病房的要求,常用物品存放的位置,使護生對科室情況有一個基本了解。觀摩護理技術操作,使護生對護士工作有一個感性認識,快速適應護士角色。由于實習時間有限,帶教老師要向護生明確其??茖嵙曋攸c,使護生的學習目的明確。
帶教老師要針對護生的特點,選擇有代表性的病例,采取以提問的方式,使其分析、探討,讓其說出其要注意觀察的重點和內容,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和需要做哪些準備等,最后由帶教老師給予指導和補充,以逐步培養護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以一個實際臨床問題為起點進行教學引導,帶教老師的作用不是提供參考答案和單純的回答護生提出的問題,而是啟發護生的思維,引導護生提出問題及如何去查找相關問題的答案,從而使護生形成主動的學習習慣,使其始終處于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提高護生進一步探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嫻熟的操作技術是做好護理工作、滿足患者需要的重要條件。由于護生剛進入臨床實習,其實際操作能力相對較差,臨床上各種技術操作種類又繁多,護生初入臨床感到陌生,可將一些復雜的操作技術規程分解成簡單、容易操作的程序,以便記憶和操作,如將靜脈輸液操作,具體分解為洗手-準備物品-取藥-三查七對-加藥-核對患者-解釋并取舒適體位-排盡空氣-消毒皮膚-穿刺-記錄--再核對--拔針-整理毀型,熟記規程后,再到實踐中應用,并給予鼓勵和肯定,護生很快就能進入護士角色,從而提高了護生的動手能力。另外,帶教老師要嚴格遵守各項護理操作規程,并嚴格要求護生,帶教老師要先示范再讓護生動手操作,使他們從一開始就掌握最正確、最規范的操作技術。盡可能提供機會讓護生多練習,督促護生獨立完成操作練習,同時對于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提問,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其逐步提高基本技術操作水平。
作者單位:163311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總醫院骨科
護生進入臨床實習,急于學習各項操作,往往忽略了護理程序所要求的職業規范,對于操作時機把握不當。這就要求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除了要求護生準確完成操作外,應指導護生按護理程序的工作模式完成各項操作,即按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的順序來完成各項操作。如在進行掃床時,要評估一下操作環境,也就是提醒護生在操作前看是否有正在進餐的患者,有無正在接受無菌性操作的患者等。為患者進行導尿時,指導護生操作前環境是否符合要求,有無影響無菌技術操作的因素等,并指導護生如何進行調整,以培養護生運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模式來完成各項操作。
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護士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將服務對象堪稱一個具有生理及社會心理需要的整體,而不是只重視患者的生理或病理反應的局部[1],帶教老師要更新帶教觀念,注重護生溝通技巧的培養。教會護生與患者溝通的技巧,使護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適應新的護理模式。進入臨床實習,護生普遍存在著信心不足,護生面對患者怕說錯話,做錯事,易產生畏縮情緒,要消除這些心理障礙,帶教老師要給予護生足夠的尊重,盡可能提供機會,讓護生主動接觸患者,及時給予鼓勵并把溝通方法傳授給護生,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加以引導,做到放手不放眼,使護生掌握在接待、解釋、送別患者時的基本方法。對于新入院的患者接待,在實習前護生普遍反映不知道如何與患者溝通,進行各項操作前不知該怎樣向患者解釋,不知該如何組織恰當有序的語句,而使無臨床經驗的護生將各科知識整合為某項護理操作的解釋有一定的難度[2],要求臨床帶教老師在進行操作時,運用溝通技巧,向患者解釋,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對于新入院患者帶教老師應指導護生如何做好自我介紹,院規介紹,出院患者如何做好出院指導,以上通過老師的示范,再讓護生臨床實踐,要求護生在進行語言交流中應做到口齒清晰、表達準確、禮貌謙虛,多用禮貌性語言,巧用安撫性語言,使護生逐步掌握與患者溝通的藝術性。另外,在臨床帶教中,教師注意指導護生運用傾聽、表情、眼神、儀表、姿勢等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提高護生的非語言溝通能力。
培養護生觀察能力,同時在護理觀察過程中要養成愛思考的習慣,在工作中勤開動腦筋,從被動觀察變為主動觀察。臨床大量實例證明,護理觀察滲透著思考,思考有促進觀察的深入[3]。只有二者有機結合,護士才能在深入觀察過程中結合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對發現的異常情況做出正確分析和判斷。針對臨床具體病例,指導護生如何進行護理觀察以及觀察的重點和具體內容,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和需要準備哪些物品等。講解護理觀察的規律,逐步培養其臨床思維習慣,提高護理觀察綜合分析能力。帶教老師也可講解在臨床中碰見過的典型案例,通過剖析,研討觀察成功與失敗案例,吸取前人經驗、教訓及啟示。其次,針對臨床觀察的薄弱環節,進行講解,逐步培養護生的觀察和分析思考能力。帶教老師隨時啟發護生勤于觀察、善于思考。運用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整體護理。放手讓護生從接患者入院、問病史、查體、作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到最后實施措施,為患者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獨立完成,必要時加以指導。當發現患者的病情出現變化時,不失時機地暗示和引導護生去觀察、去發現、去判斷,這樣才能促使護生不斷思考分析,提高觀察判斷能力。
[1]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
[2] 馮方榮,李錦梅.培養中專生護生溝通能力的體會.護理管理雜志,2005,9:30-40.
[3] 胡慶華,王津立.護理觀察技能現狀分析與視野投向.護理研究,2003,17(7B):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