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月明
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撕裂 64例臨床分析
智月明
目的 探討剖宮產術子宮切口撕裂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 64例子宮切口撕裂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持續性枕后位、持續性枕橫位、胎先露≥±3 cm、產婦第二產程、巨大胎兒者子宮切口撕裂發生率明顯增加。結論 子宮切口撕裂是剖宮產術中常見的并發癥,子宮切口撕裂與剖宮產前產程、胎方位、胎先露高低、胎兒體重有關。術前應嚴密觀察產程進展,積極處理,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充分了解胎兒體重、胎方位和胎先露等因素,選擇適當子宮切口,采用正確娩頭方法,減少剖宮產術并發癥的發生。
剖宮產術;子宮切口;撕裂
剖宮產術是產科最常見的手術,也是解決難產的主要方法之一,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及社會諸多因素影響,剖宮產率正在不斷上升,使之產生的并發癥也有所增多。子宮切口撕裂是剖宮產術中的常見并發癥,也是威脅產婦生命的危險因素,應引起產科醫師高度重視。為降低子宮切口撕裂發生率,分析 64例剖宮產術子宮切口撕裂的病例資料,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 2008年 4月至 2010年 5月行剖宮產術 1048例,其中頭位 846例,臀位 199例,橫位 3例,發生子宮切口撕裂 64例,發生率為 6.11%,孕婦年齡 23~38歲,發生子宮切口撕裂病例均為臨產產婦。
1.2 方法 手術方法按子宮下段橫切口的手術步驟,均采用腰-硬聯合阻滯麻醉。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子宮切口撕裂的相關因素 子宮切口撕裂與剖宮產前產程、胎方位、胎先露高低、胎兒體重有關。剖宮產前產程:第一產程 4例,第二產程 60例;胎方位:枕前位 7例,持續性枕橫位 16例,持續性枕后位 41例;胎先露高低:胎先露≥±3 cm者52例,胎先露<±3 cm者12例;胎兒體重:胎兒體重≥4 000 g者 54例,胎兒體重<4000 g者 10例。子宮切口撕裂64例產婦均為臨產,第二產程子宮切口撕裂發生率明顯高于第一產程(P<0.01)。枕前位、持續性枕橫位、持續性枕后位子宮切口撕裂發生率中以持續性枕后位最高,持續性枕橫位、持續性枕后位與枕前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持續性枕后位與持續性枕橫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胎先露≥±3 cm者,子宮切口撕裂發生率明顯高于胎先露<±3 cm者(P<0.01)。胎兒體重≥4 000 g者,子宮切口撕裂率明顯高于胎兒體重<4000 g者(P<0.01)。
2.2 子宮切口撕裂的類型 均采用子宮下段橫切口,64例子宮切口撕裂傷中,切口左側撕裂 48例,切口右側撕裂 11例,切口雙側撕裂 5例。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挽救母嬰生命最常見的手術,子宮切口撕裂是剖宮產術中常見的并發癥。我院 2008年 4月至2010年 5月行剖宮產術 1048例,發生子宮切口撕裂 64例,發生率為 6.11%。子宮切口撕裂在第二產程明顯升高,這與第二產程子宮下段延伸拉長變薄,局部組織受胎先露壓迫致缺血、水腫變脆有關。若規律宮縮建立,試產時間不應超過8 h,宮口開大 6 cm以內應為剖宮產理想時機[1]。為預防子宮切口撕裂發生,應嚴密觀察產程進展,正確處理產程中各種異常情況,避免第二產程延長,及早行剖宮產。
持續性枕后位與枕前位相比,子宮切口撕裂發生率明顯升高,這是因為持續性枕后位胎頭俯屈不良,多以枕額位(11.3 cm)通過切口,比枕前位俯屈良好的枕下前囪徑(9.5 cm)增大 1.8 cm,故易造成子宮切口撕裂[2]。剖宮產術中手取胎頭時不可伸手入宮腔不考慮胎方位,任意將胎頭娩出,為預防子宮切口撕裂有效的方法是將枕后位胎頭輕柔慢慢轉成枕前位娩出。
胎兒體重、胎先露高低與子宮切口撕裂關系密切,胎兒體重≥4 000 g,胎先露≥±3 cm者,子宮切口撕裂率明顯升高,對于胎頭深固、胎兒體重≥4 000 g,應正確選擇子宮切口,保證子宮切口能順利娩出胎頭,可選擇子宮下段橫弧切口,切口不宜用手撕法切開子宮下段,而應采用切、撕、剪法,以保證切口孤度長度均夠大[3]。手術方法是在子宮下段正中橫切 2~3 cm,術者將兩食指插入切口內,適當用力將切口撕至 4~5 cm,然后左手食指中指伸入宮腔內作指引,右手持子宮剪弧形向上剪開子宮肌層延長兩側切口至兩側圓韌帶內側,使之成為一長約 10m弧形切口。此法較單純用手撕法延長的切口弧度大,有利于胎兒娩出,以減少子宮切口撕裂。
采用正確的娩頭方法,可減少子宮切口撕裂的發生。胎頭高浮,不易娩出時助手可在宮底上加壓下推宮底,使胎頭下降至切口時術者右手進入宮腔娩出胎頭。胎頭深固,在子宮下段切口下方露出胎兒頸部或胎肩時,說明胎頭已深嵌入骨盆內,此時應采取提胎肩后,術者將右手展平插入盆底或單葉產鉗撬胎頭,將胎頭撬至切口水平再娩出。如上述實施不能奏效,可消毒外陰,助手從陰道內將胎頭上推至切口下[4],行手娩胎頭。
子宮切口撕裂出血時應迅速用卵圓鉗夾持出血處,認清切口撕裂頂端與周圍的解剖關系,在撕裂口頂端上 0.5 cm處進針,以防漏縫因撕裂而退縮的小動脈造成闊韌帶血腫,如為闊韌帶血腫,應打開闊韌帶前后葉避開輸尿管縫合止血[5]。
總之,為避免子宮切口撕裂,產科醫師術前應嚴密觀察產程進展,積極處理,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充分了解胎兒體重、胎方位和胎先露等因素,選擇適當子宮切口,采用正確娩頭方法,減少剖宮產術并發癥的發生。
[1] 李春竹.1101例剖宮產術子宮切口撕裂原因分析.臨床誤診誤治,1998,11(1):451.
[2]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779.
[3] 田孝坤,劉元姣.實用婦產科手術損傷預防學.科學出版社, 2000:348.
[4] 楊鸝,高楠.剖宮產術中娩頭困難.實用婦產科雜志,1996,141 (1):117.
[5] 陳月媚.255例剖宮產術子宮切口撕裂傷的臨床分析.臨床醫藥實踐,2009,18(7):515-516.
130021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