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琨 徐麗娟 齊月 佟玲玲 張紅梅
淺談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介入術患者中的應用
逯琨 徐麗娟 齊月 佟玲玲 張紅梅
目的 探討子宮肌瘤介入術患者的護理方法及護理效果。方法 對我科收治的 72例行子宮肌瘤介入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統計,給予及時有效地護理干預。結果 通過對 72例子宮肌瘤患者介入術的治療和護理,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滿意度高。結論 給予患者術前、術后的良好護理指導,能使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提高和改善其生活質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促進護患關系。
子宮肌瘤;介入治療;護理指導
目前臨床上越來越多的子宮肌瘤患者放棄傳統的手術切除術,選擇要求保留子宮而接受介入術治療,現將我科 2008年 7月至 2009年 12月收治的子宮肌瘤介入治療圍手術期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 7月至 2009年 12月我科確診為子宮肌瘤并自愿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 72例,年齡 25~59歲,平均年齡(39.5±4.3)歲,本組所有患者術前均經盆腔B超、IA-DSA、婦科檢查確診。
1.2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和處理。
2.1 心理護理 術前患者常表現出情緒低落、憂慮等情緒,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接觸中要以和藹的態度,采取心理疏導、解釋、鼓勵和安慰等方法做好心理護理,讓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講解手術大致過程和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及應對方法,使其能積極與醫護人員配合,使患者對手術治療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夠積極主動地以最佳狀態配合手術。
2.2 術前護理 給予常規檢查 B超、心電圖、血常規、血糖、出凝血時間、肝腎功、離子等,術前 1d作靜脈碘過敏試驗,取30%泛影葡胺 1ml靜脈推注,30min后觀察結果,無異常反應者為陰性,若出現惡心、口唇發麻、皮膚蕁麻疹等癥狀則為陽性反應,應立即報告醫生,并給予地塞米松 10mg,異丙嗪25mg肌注,并密切觀察病情。術前備皮,鍛煉患者床上排空大小便、床上排尿,術前 4h禁食水,并備好術后所需物品及藥品。
2.3 術后護理
2.3.1 心理指導 向患者詳細地解釋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腹痛、惡心、嘔吐、發熱、陰道出血、便秘、腹脹等,讓患者有心理準備,指導患者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面對手術產生的疼痛,教會其緩解疼痛的放松方式,如幽默法、分心法、回憶法、傾訴法等。
2.3.2 基礎護理 ①患者臥床期間做好基礎護理,術后患者采取去枕平臥 6h,頭偏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誤吸造成窒息,鼓勵患者深呼吸,沙袋壓迫穿刺點 3h后取下,絕對臥床 16h后可下床活動,72h內避免劇烈運動,避免引起穿刺部位出血;②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 4h,可減少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注意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有無滲血,穿刺點是否干燥,觀察肢體遠端血運情況,右側足背動脈活動情況及皮膚顏色、濕度,以防止股動脈栓塞;③術后常規靜脈輸入抗生素 3~5d,預防感染;注意沙袋有無脫落,及時更換滲血敷料,鼓勵患者早下床活動,促使胃腸道早期恢復,減少腹脹的發生;④術后注意保持尿管通暢,一般手術后次日均可拔除,同時保持會陰部干燥、清潔,用 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 2次/d。
2.3.3 病情觀察 術后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劇烈腹痛的情況,以及腹痛部位、時間、性質、程度等,觀察切口生長情況,給予隔日換藥 1次,注意有無滲血、滲液,一般術后患者恢復時間較短,3~4d切口就可愈合,若有滲液,應及時妥善處理;檢查股動脈穿刺處包扎固定是否良好[1],周圍有無滲血及皮下血腫,若有應及時加壓包扎,觀察陰道出血情況,出血期間根據需要常換會陰墊,禁盆浴,避免使腹壓增加的動作。
2.3.4 出院健康指導 指導患者術后 1個月、3個月、6個月復查 B超,記錄子宮及肌瘤大小的變化,囑患者遵醫囑繼續服用抗生素 3~5d,預防泌尿生殖系感染;1年內注意避孕,避免劇烈活動,如有腹痛、陰道出血等情況及時來院復診。
子宮肌瘤介入術是較傳統的手術切除方法具有微創、不開刀、不影響生育、不影響夫妻生活、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安全有效等優點,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解除患者對介入手術的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以及不良心理行為因素,心理因素可以影響疼痛的程度,能有效的減輕或消除疼痛[2]。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可提高實施子宮肌瘤介入術患者有效配合的程度、治療的依從性,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增強心理應對能力,建立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提高治愈率,促進手術后軀體和心理的康復。
[1] 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24.
[2] 夏海鷗.婦產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301.
163316黑龍江省大慶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