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龍
(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自主管理體系的構建
◆丁寶龍
(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高專院校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技術能力為目標。作為職業大學的輔導員應通過班級管理的形式,加強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大學班級,是大學校園里的最基層單位,是大學生集中活動的最根本單位。大學校園環境相當于“半個社會”,它是高校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時期。大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社會實踐的機會也增多,輔導員面對眾多性格各異的學生難以全部把握。高校大學生在遵守校規校紀以外,做好自主管理這一方面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該如何加強大學班級各方面的建設,從而更好地使大學生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
什么是自主管理?可能沒有準確答案。自主管理,應該不是“老師分配任務,學生接受任務”,而是從設想到策劃到落實到總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老師只是輔助支持給予建議。在學校,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體。我們發現,學生自主意識不強與教師的傳統管理方法是分不開的。傳統管理中,有些教師過度放任學生,認為既然學生自主管理就不需要多加干涉;有些教師對學生認真負責,事必躬親,學生被動接受管理。因而我們首先要轉變教師管理教育觀念,通過學習使老師們認識到只有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會學生管理,學生才會自主管理。將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時,教育才有效果。學校提供學生參與管理,參與制度制定的機會,才能使他們產生責任心和使命感,才能讓學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識。教師在管理中,應該鍛煉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建設發展平臺,使學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加強教室文明建設,增加班級管理制度,規范行為
讓學生熟悉學校管理制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室設置班級公約,班訓。懸掛公示欄,將班委名單、好人好事、獲獎名單、違紀名單等張貼在公示欄內,讓學生一目了然。提醒學生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提醒班級干部時刻以身作則。這樣既增加了班級管理透明度,又美化了教室,提高學生進取心,有利于班級管理,也有利于教學效果提高。
2.“副班主任制”,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
班級建設中每一個學生應當承擔起主要角色,讓學生做到“人人參與班級管理”。輔導員事事俱到,事必躬親,不免身心疲憊。任課老師只管教書,不抓育人,有時上課靠輔導員來維持秩序。實行“副班主任制”,每人做一天副班主任,全員輪流上崗,分擔班級管理部分工作,按照學校管理條例對全班進行管理。這一制度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進取心和責任心,使課堂教學有序開展,優化了學風、班風。
3.“承包責任制”,提高班干的管理能力
設置“小干部”,將班內事物分塊管理。大學管理中擴大班干部的概念范圍,有利于提高大家的責任心和職責感。班委會設置班長、學習委、團委、宣傳委、組織委、文藝委、體育委等幾個職位。通過自主教育管理使學生走從被動接受教育到主動選擇機會的道路。班長負責控制并及時向輔導員報告全班生活學習情況,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學習委必然是班級的學習優秀的學生,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團支部書記負責全班同學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班級形成一個團結、文明、健康、進取的班集體;宣傳委圍繞國內外的形勢,校內外的大事,以各種形式及時向同學宣傳、報道,了解、收集各種有價值信息,對學校、外界信息及時向同學傳達,對班級情況及時反饋(校報投稿、院報投稿等),板報的設計和班級各項工作的宣傳,班級的信件管理;文娛委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組織各種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體育委負責全班同學的各項體育活動的組織和安排,增強同學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組織委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組織好班級的各項活動。
4.實行“干部包轉后進生制”,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提高班級整體素質
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思想表現或學習成績等,總有好有差。如果不管后進生放任自流,不僅影響整個班級穩定,也會影響學生健康成長。我們應關心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這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責任。實行“干部包轉后進生制”班級干部不僅嚴格要求自身上進還要幫扶后進生,學習委以包學習為主,班長、團支書等干部以包轉行為及思想品德為主。輔導員和班級干部經常與學生談心,多方面關心、幫扶、教育他們。班干及時反映學生學習表現狀況,輔導員對學生的進步并給予表揚鼓勵,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幫其增強信心。
5.“形象設計”,認識自我、設計自我、完善自我
優化班風應該從每一個學生做起,從小事抓起。“形象設計”,通過老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的基礎上,設計自己的形象,如思想品德、學習、特長、行為等多方面,評價自己認識自我,階段性的自我反饋。每學期初自己設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如本學期學習方面達到什么程度,改變那些不良習慣,等等。制定了目標就要按照目標去做,逐步完善自我。學生在實施目標的過程中,加上輔導員及老師及時地督促、指導和幫助,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進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諦和核心”。自我形象設計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覺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班集體建設,優化班風。
6.分組管理,合作互助
現在大學生獨生子女多,他們共同的特點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和自由本性,以自我為中心、合作互助意識差,影響了班級和諧氣氛的形成。嘗試改變這一現象,根據“學習互補,性格互補”等原則,成立合作小組,開展集體活動,如宿舍衛生評比、溫馨小家活動等。評價是以小組集體評價為主。這樣的評價方法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團結、合作、互助的氣氛空前濃郁,使班級建設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7.開展活動,拓展知識面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用每周班會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形勢多樣的活動,以達到擴展學生知識面、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素質、增強體質的目的。這由組織委員負責,并做到活動有計劃、有組織、有記錄、有總結。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百科知識競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演講比賽;增強學生體質的體育活動。
8.完善學生評價體系,激勵學生自主管理的主動性
在學生中開展評優活動,樹立學習榜樣。學校每學期都有評優活動,我們可以以院系為單位為學生增加評優項目,如學習優秀獎、個人單項獎(社會先進個人、學習先進個人、文體先進個人)、道德風尚獎 (誠信標兵)等、文明宿舍標兵、溫馨小家等。通過評選在班級、院系學生中樹典型,爭先進,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通過對學生的全面培養,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只要轉變觀念,以人為本,才能點燃學生自主管理的火花,讓學生“綻放”生命的活力。
[1]李定超.學生自主管理開拓一片藍天[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06).
[2]潘志東.實施班級動態管理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2007,(12).
[3]慕麗娜.高校學生自主管理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