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兵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淺談新形勢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
◆楊忠兵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重創新”的體育教育人才已經成為 21世紀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以我國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理念變遷歷史為鑒,以現代課程理念和時代發展的脈搏為依托,探求高職體育院校專業課程改革的理念,以此為我國高職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高職體育院校 課程改革 理念
每位高職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都能形成一種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學模式,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教學順利進行,但是卻又束縛了體育教師的思維方式,使自己陷入條框之中,影響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受傳統習慣的影響,高職體育教師在上課時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結構模式: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種結構對課程的幾個部分限制得過死,從形式和內容上過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視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養功能。
高職學生是否愿意接受,教學效果如何,能否將學到的全部體育知識變為終身運動習慣,并轉化成價值,這是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只有進行必要改革,才能適應高職體育的發展和需要。
高職體育課的學習內容應由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及體力來自主選擇。比較熟練地掌握幾種自已喜愛的健身手段與方法,并養成在校或今后終身運動的習慣,才有利于促進高職學生體育興趣的進一步培養和個性的鞏固與完善,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的目的。
由于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生活環境、營養、勞動、體育鍛煉的影響,人的體質到了成年便會出現明顯的等級差異,這種差異決定了對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接受能力。千篇一律地灌輸系統內容,往往導致高職體育課的效果不佳。
由于認識的模糊,懶惰抑制著健身手段的行為轉化,這就是造成我國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身體不是很在意的原因。因此,提高高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正確認識,進行鍵康教育、增強體質的教育、健美教育等,也應是高職體育課一項不可忽視的內容。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每個人都有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望和健身防病的迫切要求。
創新和改革體育教學,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改革落后的和錯誤的體育教學模式,摒棄不適合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發展的體育活動,用科學的方法創造性地制定和推出一系列適合學生素質提高和體育教學進步的教育方法。
由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傳輸知識的教學方法,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接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勤于練習、主動探索,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由被動灌輸轉變為積極引導。
改革教學組織形式首先要重視理論教學,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能夠在理論不通的基礎上盲目地進行體育訓練,這樣有可能會導致運動中損傷,或是因為不懂得某項體育活動的規則和技巧而在競技比賽中失分,等等。一些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諸如體育理論、運動生理、運動醫學、保健知識、競賽規則、裁判法等等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要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潛質來制定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科學的鍛煉方法。根據學生身體素質、體育基礎、對運動量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擅長和愛好的不同來進行分班或分科組織教學。
體育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只有身體健康,才能保證科學文化知識和各項職業技能的有效學習和掌握。另外,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體育活動上來,使他們多余和旺盛的精力得到分散,既能鍛煉身體,形成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又會有效地避免學生因不能合理安排課余時間而被社會上一些不良的嗜好或現象所誘惑。
學校團委和學生會等學生管理和組織機構要積極配合體育教師,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或者通過舉辦體育節、運動會、開展體育知識競賽,體育表演,體育比賽,體育游戲等活動來吸引學生參加,激發學生的體育積極性,將“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的口號和精神滲透到每個學生的生活理念中,滲透到整個校園文化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團結活潑的校園氛圍。
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價要做到全面、客觀、公正,這樣才能反映一個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真實水平,有利于今后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學生對體育的重要性的認識和興趣的提高。因此,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評價方法。要充分利用評價的導向作用,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差異,學習態度和進步幅度給與評價,結合學生所掌握的體育知識技能、身體鍛煉效果等給與公正合理的評價。
在平常的教學活動和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應注意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模仿作用,教師要以文明的形象感染學生,對學生要真實的關心和愛護。課堂講解應生動形象,動作示范要準確熟練,要引起學生鍛煉的興趣,使他們產生躍躍欲試的感覺。教師過硬的業務能力和優良的心理素質,是獲得在學生中的威信、密切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學科也在不斷的發展,知識體系也在不斷的更新。雖然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才,但是仍然要樹立“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建設一支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的新型教師隊伍。
總之,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直接關系著未來人才的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必將成為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高職體育教學要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素質出發,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各種探究方法,設計合理、科學的教學和評價體系,樹立創新型的現代教育理念。
[1]管勇生,楊云生,王斌.新課程理念下高校體育的改革 [J].體育學刊,2004,(4).
[2]李建軍.現代中國學校體育思想尋蹤[J].體育與科學,2002,(1).
[3]許燕敏.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的設計與嘗試[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3).
[4]張惠春,范國梁.新中國學校思想 50年[J].體育學刊,2003,(2).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人才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如何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大膽地進行教育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這是每個高職體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