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琴
人生有夢不覺累
——記全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先進工作者、南樂縣土地整理儲備中心主任郭毛選
□姜慧琴
他,遠近聞名,身材偏胖,聲音洪亮。
他,創造了南樂縣國土資源局的多個第一:第一個土地估價師證書的持有人,第一個獲得“全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他,就是郭毛選,南樂縣國土資源局土地整理儲備中心主任。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名黨員,一名普通的國土衛士,一個因為夢想在不斷學習的學生——
夢想起航,有所學:我的老家在河南河北交界處的一個小鄉村,少年時代那個黃沙遍地、塵土飛揚的環境影響了我,也讓我的理想從此出發。
郭毛選1989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河南大學地理系。隨后到成立不久的南樂縣土地管理局工作。他說:“那時候,人人提起我們老家都知道有一個‘西沙窩’,顧名思義,就是黃沙成堆成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輩們望著寸草不生的沙灘唉聲嘆氣,那時的我總想,如果自己能變魔術讓沙灘長出莊稼就好了!”所以從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十分努力,用廢寢忘食來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他從一個小小的名詞解釋開始學起,如有疑問的地方,就翻閱有關法律條文或請教有關專業人士,不鬧明白是不罷休的。回想過去,郭毛選自嘲地笑:“現在看來,當初也許有些不是問題的問題,卻讓我費了很大的勁兒去研究,但我不后悔!沒有辯論就不會清楚,沒有疑問就不會進步。理論掌握得不夠、法律掌握得不深、業務掌握得不精,怎么能夠干好工作?”
正是由于這樣的較真兒和“鉆牛角尖兒”,他的業務能力日益精通臻化。由他主持編寫的《南樂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曾獲國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優秀成果三等獎、河南省土地利用優秀成果二等獎。
夢想展翅,有所用:說得再好不如拿出實際行動,我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百姓為了鄉親,幸運的是,我從事了這樣一項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會用心來搏。
南樂縣國土資源局的土地整理工作是單位的工作亮點也是榮耀,在濮陽市也首屈一指,上級領導部門及其他兄弟單位等代表多次到南樂現場觀摩交流。但是最初的探索道路卻是曲折艱難的,郭毛選既是項目的管理參與者,也是南樂土地整理變遷的見證人。
南樂縣黃河故道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是南樂縣第一個土地整理項目,也是國家投資地方承擔的重點整理項目。郭毛選結合外地先進經驗與本地實際不斷探索,辦公室、項目現場來回跑,連續不斷加班,苦心鉆研。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他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如:成立專門的土地開發整理機構、制訂相應的項目實施配套措施、研究出臺本縣土地整理專項工作規劃等,終于摸索出了適合本地的土地整理項目工作長效機制,黃河故道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得以成功實施,也讓此后該局實施的24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得以順利開展。
2003年開始,南樂縣國土資源局找到了依托土地整理項目平臺,服務“三農”發展之路。黃河故道土地整理項目就是成功的一例,郭毛選往返在縣、鄉、村之間進行溝通協調,和當地政府一起組織群眾代表去外地參觀考察……經反復研究,他硬是帶領大家在昔日的“不毛之地”種植節水蓮藕,如今這里已變成“農業觀光示范區”。
幾年來,由于郭毛選的成績突出,尤其是在土地整理工作方面有較大貢獻,2004年他榮獲“濮陽市學習李連成建設西辛莊式小康村活動優秀駐村工作隊員”稱號,2010年被評為“全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先進工作者”,2011年又獲得“南樂縣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夢想飛翔,有所思:走過風雨,走過成敗,今天的我對自己有了重新定位,那就是用自己的所學服務于決策,服務于更廣闊的天地。
郭毛選說過一句話:“我常常在想,一個人所學到的東西,一是服務百姓,二是對人有用?!惫P者曾經領教過他的“求實為民”。一次填寫測量數據時,我將3.45公頃四舍五入寫成3.5公頃,我清楚地記得他看了我上報的數據后很生氣:“誰允許你寫成3.5公頃的?你以為這是做數學題呀?多出來的0.05公頃算誰的?我們不僅僅是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筆下一個小數點都會給老百姓帶來很大麻煩!”我當時十分生氣,認為他小題大做。可是當我親臨糾紛現場,看到老百姓為了尺寸之地而鬧得不可開交時,我才明白,大意不是年輕的資本,面子不是工作的前提。
因為業務精通,郭毛選多次在不同場合進行授課,把所學知識傳授給大家。在工作之余,他也開始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親自或參與撰寫各種理論文章,寫出自己的心得和經驗,為別人提供服務或決策參考。
走到今天,郭毛選已在南樂縣國土資源局工作二十余年,他說:“工作了那么多年,我有愧于家庭,有愧于父母、愛人和孩子,但是我無愧于社會和百姓,因為有夢一直引領我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認真前行,如履薄冰,雖苦猶樂。”
(作者單位:南樂縣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