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榮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我院護理查房中的180份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外科41份,內科37份,婦產科35份,五官科30份,皮膚科26份,中醫治療科11份,180份首診醫囑總共有1002條,以上醫囑均由我院主治醫師所下達。調查的范圍為來我院接受治療的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患者;將醫囑的分為五類,一般護理常規、級別護理、飲食護理、治療醫囑以及臨時醫囑。
2.1 只注重治療醫囑 180份病例中,治療醫囑的總計245條,執行率為100%,但是一般護理和級別護理的遺囑執行率分別占80.55%和77.78%,飲食護理的醫囑執行情況最低,僅占55%。導致這一現象的最本質原因可能與傳統的護理模式有密切關系。護理只是注重每天的輸液、打針、體溫和脈搏的測定以及患者呼吸情況等,對其他的醫囑基本忽視,而且護理記錄質量較差,護理時往往不能按照常規護理以及級別護理的要求進行,因此發生了醫療糾紛也無法拿出充分的證據。從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患者飲食護理的執行率很低,除了與醫院后勤的伙食有關系外,與護理人員也有著重要的關系。本院曾出現食道靜脈曲張患者因為護理人員未按時指導患者進食,導致靜脈血管破裂,生命垂危,最終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
2.2 護理人員對一般護理和級別護理認識不足。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許多護士對常規護理和級別護理區分不清,對護理內容不熟悉甚至了解不全面,這也是導致常規護理和級別護理執行率較低的一個原因。
2.3 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許多護理人員在執行醫囑時未將醫囑執行視為一種法律職責。在護理過程中,如果護士單純的執行治療醫囑,對于其他醫囑置之不理,一旦出現患者護理方面的并發癥,患者或者其家屬則以護理標準為由要求醫院進行損失賠償。
3.1 加強護士法律法規的學習。首先要對護士進行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的教育,并將其列入護士工作計劃之中,對護士定期進行法律法規的考核以加深法制觀念。
3.2 充分認識醫囑的法律性。作為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極為重要的的文件就病例書寫規范指出“醫囑是醫生在醫療活動中下達的醫學指令”,由此可見,醫囑具有法律條例的效力,護理人員應該完整地、有效地、及時并準確的執行,否則出現醫療事故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3 醫囑執行情況應與護理考核掛鉤。護理管理者應深入到臨床對護理人員的醫囑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督促。加強并督促護理人員學習和掌握常規護理、專科護理以及級別護理的知識,并定期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護理人員的待遇中去。
3.4 對護理記錄和護理質量進行提升。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護士一般對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進行護理方面的記錄,而對于一般的患者護理人員往往不做護理記錄和觀察。目前,無論是病危患者還是一般患者,在我院必須實施詳細的護理記錄,并將護理記錄作為護士和患者共有的法律文件。一旦患者因醫療糾紛上訴醫院時,可作為護理的憑證,進而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1]余元星,李世君.護士執行醫囑現狀及對策探討.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4,1(3):94-95.
[2]李敏,劉志軍,陳曉紅.醫囑記錄單中存在的糾紛隱患與對策.中國病案,2008,9(10):11-12.
[3]阿孜古麗·艾尼宋雯,李宇曉.手術室護士執行醫囑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現代醫學研究,2010,26(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