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雷斯
無論種族和年齡,估計全球有10億人口有維生素D缺乏癥。這主要是由于氣候、生活方式以及對皮膚癌的關注,導致了人們“暴露于陽光”越來越少。1997年的膳食營養素攝入量指南(DRI)提出了維生素D的重要性,認為許多專家以防止佝僂病和骨軟化癥的維生素D初始給予劑量過低。DRI建議的值為200IU,適應人群包括嬰兒、兒童、50歲以下的成人、孕婦以及哺乳期婦女;400IU的適應人群是50歲~70歲的成人; 600IU的適應人群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為了預防慢性疾病,我們可能需要攝入更多的維生素D建議劑量。新的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D對癌癥、心臟病、骨折和跌倒、自身免疫性疾病、流行性感冒、2型糖尿病以及抑郁癥可能有預防作用,許多醫療機構已經上調了維生素D建議劑量至少1000IU。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種類很多,以維生素D2(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膽鈣化醇)較為重要。在人體腸粘膜細胞中,膽固醇在脫氫酶的作用下生成7-去氫膽固醇,它在皮膚受太陽紫外線照射時,可以轉變為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3。一些因素,如,膚色、年齡、受太陽紫外線照射的數量和時間、以及地理位置,都會影響到維生素D的生產。維生素D可以影響骨骼、腸道、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胰腺、肌肉、大腦、以及細胞周期的平衡。其主要的作用是維持正常的血鈣血磷濃度,有效維持骨骼健康。
維生素D的活化形式需要經過兩次羥基化。骨化三醇(1,25-二羥基維生素D3)是維生素D3最重要的活性代謝產物之一,半衰期大約是15個小時,而另一種重要的活性代謝產物骨化二醇(25-羥基維生素D3)的半衰期大約為15天。
維生素D缺乏癥的危險因素包括:①生活在北緯地區(就美國而言),②未能獲得日光直接照射至少15分鐘/天,③非裔美國人或黑人,④老人,⑤超重或肥胖。眾所周知,佝僂病和骨軟化癥都是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癥。肌肉骨骼疼痛和牙周疾病也可能暗示存在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適量的維生素D不足的癥狀比較隱蔽,一般包括:食欲不振、痢疾、失眠、視力問題、口腔和喉嚨的燒灼感。繪制骨化二醇血中的濃度曲線,是維生素D狀態的標準測試方法,因為骨化二醇具有更長的半衰期。
維生素D的正常范圍是30~74ng/mL,事實上,這個正常范圍在不同實驗室有所不同。大多數專家認為,維生素D用于預防作用的劑量在35~40ng/mL是合理的。一些人提出,預防癌癥的維生素D最佳濃度為50~70ng/mL,預防心臟病的最佳濃度為100ng/mL。當血液濃度達到88ng/mL甚至以上時,維生素D的副作用或毒性可能會出現,癥狀包括:惡心、嘔吐、便秘、頭痛、嗜睡和虛弱。過多的維生素D可能會使血鈣濃度增加,劇烈毒性可導致高鈣血癥和高尿鈣癥。
維生素D可以減少細胞增殖,增加細胞分化,抑制新血管的生長,并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許多研究結果表明,維生素D水平偏低和癌癥風險增加相關,其中和大腸癌風險增加的相關性最高。有研究(Creighton University study)結果顯示,絕經后婦女接受1100IU的維生素D3(加鈣)后,和安慰劑組比較,4年后的癌癥發生率下降77%。HPFS的研究結果顯示,和低水平維生素D組相比,高水平維生素D組的結腸癌發生風險可能降低一半。
但是,一些研究結果并沒有這么樂觀。研究(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發現,和安慰劑組比較,服用400 IU維生素D3(加鈣)組的女性的乳腺癌發生風險較低。許多評論家認為,維生素D的給予劑量(指400 IU)太低,并不能夠預防癌癥。2006年的一項(Finnish study of male smokers)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平較高的受試者的胰臟癌風險增加三倍,但是未發現吸煙是一個影響因素。2009年美國的一項研究(大部分是不吸煙者)并未支持上述結果,該項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D水平和胰腺癌在整體水平上沒有關聯性,但是需除了日光照射低的亞組人群之外,因為該亞組組內結果顯示,和維生素D水平較低相比,維生素D水平較高與胰腺癌呈正相關。
因此,就維生素D水平和癌癥風險的相關性而言,還無法獲得一個明確的結論。
幾項研究結果一致表明,維生素D對心臟的保護作用,可能是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抑制炎癥或直接作用心血管壁細胞來介導的。Framingham心臟研究結果顯示,和維生素D高水平患者相比,維生素D低水平(<15ng/mL)患者的心臟病風險高60%。HPFS研究發現,和維生素D高水平(>30ng/mL)受試者相比,維生素D低水平(<15ng/mL)受試者的心臟病發作幾率高2倍還多。另一項隨訪4年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和高水平(>30ng/mL)患者相比,維生素D低水平(<15ng/mL)患者的高血壓發生風險高3倍還多。
雖然迄今為止證據是有利的,但是與癌癥和維生素D的關系一樣,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維生素D預防心臟病的作用。
已知維生素D有助于身體對鈣的吸收,對骨骼健康有著有利的作用。另外,快肌纖維存在的維生素D受體(VDR),是對維生素D水平下降作出反應最快的。據研究推測,維生素D可以增加肌強度,進而防止跌倒。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在老年人,維生素D低水平可增加骨折和跌倒風險。
納入12項骨折預防試驗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每天服用約800IU的維生素D,可降低股骨近端非脊柱骨折風險約20%,而每天服用約400IU時則顯示沒有任何益處。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就塔夫茨大學的老齡化問題,進行了相關維生素D的最佳調查。他們認為:“降低跌倒風險的維生素D劑量閾值(起始劑量)是700IU,之后逐步增加劑量?!?/p>
簡而言之,維生素D可以預防骨折和跌倒的結論獲得了現有研究數據的強力支持。
由于維生素D有調節免疫系統和增加抗炎的作用,因此經推理認為,維生素D缺乏癥可能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癥(MS),1型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研究者認為,維生素D缺乏癥可能會因季節性刺激而在冬季暴發。大量的試驗對維生素D和免疫系統疾病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一項納入的受試者為白人的前瞻性研究結果發現,和維生素D水平最低相比,維生素水平最高者進展為MS的風險降低62%。隨后一項芬蘭研究指出,和沒接受維生素D的兒童相比,從出生就接受維生素D的兒童的1型糖尿病風險降低近90%。一項來自日本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接受維生素D劑量為1200IU/天的兒童的A型流感發生率降低40%;但是兩組兒童的B型流感發生率沒有顯著差異。
更多的針對維生素D和免疫系統相關性的研究正在進行,這是目前的熱點研究領域之一。
一些研究結果表明,維生素D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但很少有研究對維生素D和抑郁癥的關系進行探討。一項針對年齡≥65歲的非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結果發現,隨訪3年后,和安慰劑組相比,接受700IU維生素D(加鈣)組的受試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小幅增加。一項來自挪威的涉及超重人群的研究結果顯示,隨訪1年后,和對照組相比,接受高劑量維生素D(20,000IU或40,000IU,每周)組的受試者的抑郁癥狀量表評分獲得顯著改善。需要重復這些結果,以確定維生素D和糖尿病或抑郁癥風險存在相關性。
只有少數食物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包括:強化乳制品和早餐谷物,富含脂肪的魚,牛肝,和蛋黃。除了增加陽光照射外,獲得更多維生素D的最好方式是直接攝入補充劑。傳統的多種維生素制劑含有約400IU維生素D,但是現在許多多種維生素制劑實際上含有800IU~1000IU。維生素D的劑型有多種,包括:膠囊,咀嚼片,液體和滴用形式。魚肝油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但是大劑量時存在維生素D毒性風險。
用于補充劑的維生素D有兩種形式,D2(ergocalciferol) 和 D3(cholecalciferol)。D3是首選的形式,因為它是化學性質類似于人體產生的維生素D的形式,并且在增加維生素D水平方面比D2更有效。由于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服用時應和含有脂肪的膳食一起攝入。一般來說,每天服用100IU的維生素D,2~3個月后維生素D的水平可增加1ng/mL。一旦達到目標值,大多數人每天服用劑量800~1000IU就可以使維生素D水平保持在目標值。即使每天服用的劑量高達1.0萬IU也不會產生毒性,但是,除非醫務人員要求,一般不建議每日攝入量超過2000IU。維生素D缺乏癥的高危人群,應首先進行維生素D的血液測試;劑量達到3000IU~4000IU時可能會被要求進行血藥濃度的檢測。
補充維生素D可能會和幾種類型的藥物發生作用。糖皮質激素可以降低鈣的吸收,進而導致維生素D代謝紊亂。由于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奧利司他和消膽胺(一種陰離子交換樹脂, 用于治療膽汁郁滯性瘙癢癥)可以降低它的吸收效果,它們應該相隔幾個小時服用。苯巴比妥和苯妥英增加肝臟中維生素D的代謝,沒有活性的產物增加,鈣的吸收減少,這同樣又妨礙了維生素D的代謝。
雖然相當多的研究結果認為,維生素D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骨骼健康,但是在達成“維生素D可以預防慢性疾病”共識之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試驗。美國醫學研究所(IOM)正在審查針對維生素D的研究。特別是,IOM 將考慮維生素D和癌癥、骨骼健康以及其他慢性病之間的關系。在2010年初進行了一項重要的研究(Vitamin D and Omega-3 Trial),以確定每天服用2000IU維生素D3和1000mg的EPA(二十碳五烯酸)加DHA(十二碳六烯酸),是否可以降低癌癥、心臟病、中風、以及其他疾病的風險。這項隨機試驗將納入約20,000名健康的男性和女性,該項研究結果應該就補充維生素D的問題提供更深入的見解。
隨著維生素D缺乏癥的人數不斷增加,它對健康和慢性疾病預防的重要性,成為了研究的新領域。維生素D防癌作用的最有力證據,來自于針對大腸癌的研究。維生素D預防骨折和跌倒的潛在作用的證據力度也很強。目前,還需作進一步研究,以評估維生素 對心臟病、自體免疫疾病、流行性感冒、糖尿病和抑郁癥的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