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合
(鄭州鐵路局 調度所,河南 鄭州 450052)
鐵路運輸的特點決定了運輸生產過程環環相扣,行車部門只有牢固樹立全局一盤棋的思想,密切配合、協同運作,才能實現運輸暢通和安全高效。但是,日常行車組織工作中的不協調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運輸組織的暢通高效。
機務方面:機車試風緩慢,運行速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及調車機車不按規定時間整備或整備時間延時等;車務方面:夜間不裝卸,外勤接發車遲緩,對晚點旅客列車組織不力等;車輛方面:檢車、試風不能與機務和車站作業同步,車輛扣修較隨意等;施工方面:個別施工維修項目存在天窗時間利用率不高,虛耗天窗時間的現象。以上這些因素從不同方面制約了運輸效率的提高,影響挖潛擴能提效,增加運輸成本支出。
自實行綜合“天窗”修以來,工務、電務、供電等設備故障較之前有較大減少,但機車和車輛故障排除收效不明顯。2011 年以來,鄭州鐵路局發生設備“五故”(機車設備故障、線路設備故障、信號設備故障、供電設備故障、車輛設備故障) 296 件,影響旅客列車 289 列、貨物列車 810 列,延時 252.2 h。
以鄭州鐵路局為例,目前共有車站 237 個,其中貨運營業站 162 個,平均站間距 16 km。根據 2010 年的運量統計,年發送量 10萬 t 以下的貨運營業站有 39 個,占總貨運營業站的 24%,貨運營業站布局過密、運量較小。全鐵路局共有專用線 642 條,其中散堆裝貨物專用線 240 條,年到發貨物 11982.5萬t,占全部專用線到發貨運量的 51.5%。目前具備整列取送條件的專用線僅 76 條,89% 以上的專用線不具備整列取送條件,20%~30% 的專用線1批作業車不足20 車,專用線“小、散、弱”,不但造成人員、設備、運力等資源的分散配置和浪費,而且給鐵路運輸組織、安全監控等帶來困難,制約了鐵路集約化經營、精細化管理、規模化發展。
調度部門作為行車組織的指揮中樞,在運輸暢通和安全高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調度基礎工作薄弱的問題制約著運輸暢通和安全高效。部分調度人員素質不高、業務不精,未全面掌握區段站作業情況,對列車運行情況不夠了解,導致列車運行調整計劃質量不高、調度命令發布不規范的情況屢有發生,存在著命令中受令單位不全,命令內容含糊不清及調度命令重號、錯號等問題。這些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運輸安全和生產。
(1)充分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施工單位對料具、人員、分工等必須進行充分準備,詳細檢查,并預測可能遇到的問題及需要采取補救的措施,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2)監控施工過程。要進行全程的安全、質量監控,特別是與工務、電務、供電、水電等有關的施工,有關部門要派人到現場監控,防止原有設備損壞,把好質量和安全關。下達施工封鎖命令時,調度部門嚴格把關,并制定出周密的客貨列車運行方案。
(3)規范施工操作。對各種施工,必須按照施工的操作標準化進行作業,禁止簡化作業程序,對已批準和發令的施工,施工部門必須按時按要求進行,嚴禁只要點、不施工,不得延點施工,嚴格按照批準的內容施工,不得擴大施工范圍,施工與運輸須密切配合,互通信息。
(4)嚴格施工管理。強化對施工的審批制度,凡準備不好、措施不力的施工不予審批。嚴格按施工等級進行包保,千方百計壓縮施工時間,減輕對運輸的干擾。
對于鐵路運輸企業而言,運輸暢通和安全高效是大局,應教育車、機、工、電、輛等單位和部門的職工,樹立全局一盤棋的思想,加強配合,服從調度指揮,實現多點互動。機車乘務員要多拉快跑;車務站段職工要提高列車接發效率;技術站職工要提高列車解編效率;工務、電務部門要確保行車設備質量,提高“天窗”時間利用率;車輛部門要提高檢車效率,按規定扣車,盡可能與車站作業同步,有條件時對臨修車輛采取不摘車修理,壓縮列車在站停留時間;調度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能力,適時調整列車運行和會讓,挖掘設備設施的潛力,提高能力利用率。積極探索運輸組織各部門間的協作互動機制,制定較為完善的激勵約束辦法,促進與行車有關單位和部門間的相互統一和協調運作,最大地發揮設備能力,提高運輸效率。
在完善工作機制、強化設備故障考核等方面下功夫,杜絕設備簡化修、漏修和失修等問題。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不斷提高維修質量。結合工作實際和季節特點,抓好重點地段、重點設備、突出問題的綜合整治,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設備質量動態達標。進一步提高安保裝備的科技含量,加強現有安保裝備的養護維修,確保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1)優化貨運站布局。結合站段管理結構優化、鄭西客運專線開通運營、圃田集裝箱中心站建成使用、大型裝車點逐步形成規模和全面推行煤炭抑塵等具體情況,根據運輸能力釋放情況和貨源適度集中的要求,抓好貨源流向流量分析,合理規劃和調整貨運站布局,通過強化設備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加強運力傾斜,做大做強貨源相對集中的貨運站,逐步整合運量小、設備設施差、裝卸效率低的貨運站點,實現運輸能力和運輸效率的不斷提高。
(2)提高專用線效率。改進專用線管理模式,新建或改擴建的專用線必須具備直通運輸的條件,為實現鐵路與企業的直進直出、無縫銜接創造條件。以大型裝車點為依托,抓好專用線品類整合,逐步實行按品類集中辦理,整合運量小、設備條件差、安全隱患多的專用線。
(3)發揮大型裝車點作用。在推進大型裝車點建設的同時,抓好已建成大型裝車點的日常運營管理工作,堅持按月核定運量考核基數,加強日常分析考核,抓好運力支持,充分發揮大型裝車點的作用,不斷提升經營效益和效率。
充分發揮調度在生產指揮中的龍頭作用,把好“調度人員定職關和轉臺關”、“調度員工的教育關”和“隊伍素質考核關”,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學用結合;完善、優化獎勵機制,充分調動調度員工鉆技術、學業務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其業務素質。認真鋪畫、下達列車運行調整計劃,做到合理會讓,抓好機列銜接,加速放行列車,緊盯管內工作車輸送,加強卸車組織,以卸保裝。重點抓好夜間分界口列車交接工作,緊盯孟廟、太要、嘉峰、菏澤南等關鍵分界口,加強與相鄰鐵路局的溝通協調,確保分界口列車交接順暢。積極做好中間站的掛車組織,及時收集站存零星車輛,組流上線,組織利用雜型車,壓縮車輛在站滯留時間,減少貨車占用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