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松,蔡俊燕,吳勤峰,劉 蘇,孫 麗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西醫院校針灸學教學探微
郭愛松,蔡俊燕,吳勤峰,劉 蘇,孫 麗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針灸是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西醫院校學生中普及針灸知識是一項富有戰略意義的工作。針對西醫院校學生知識結構及針灸學課程學時少的特點,從教與學2方面進行改革,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促進針灸學術發展。
西醫院校;針灸學;教學方法
針灸是中醫學的重要分支,歷史悠久,為促進人類健康發揮了重大作用。西醫院校開設中醫針灸學課程,是我國醫學教學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落實“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并重”醫療方針和政策的具體體現。201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議將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西醫院校推廣中醫針灸學教學對帶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針灸學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針對西醫院校學生知識結構特點及針灸學課程學時少的特點,從教與學2方面著手進行改革,現介紹如下。
針灸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灸學中經絡腧穴等理論基礎知識較抽象,讓具有西醫思維模式的學生感到晦澀難懂,導致學生難學,教師難教,教學效果不佳。西醫院校開設針灸學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針灸學課程的學習,掌握針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以便運用針灸方法和技術防治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了解和認識針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及臨床優勢,拓展醫學視野,開闊思路。目前,大部分西醫院校針灸學課程只安排了36學時,教師無法系統講授針灸學知識。鑒于此,只有明確課程目的,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針灸學是一門獨立于西醫體系的學科,而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中醫基礎理論較薄弱的西醫院校學生,如果一味以中醫理論闡釋經絡、腧穴理論,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和接受。因此,我們根據西醫院校學生知識結構特點,在講解針灸理論的同時,注重針灸學與現代醫學間的聯系,以現代醫學對針灸的研究成果輔助詮釋抽象的針灸學理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針灸學理論。如講授緒論部分時,除講述針灸的歷史源流、實用簡便性、學習方法外,還介紹針灸在西方的發展、適應證及在麻醉鎮痛、減肥方面的療效等;講授經絡理論時,強調經脈系統是一個具有多層次結構和功能的網狀系統,折射著神經、血管、內分泌、運動等各系統的影子,加強了經絡理論與現代醫學的聯系;講授腧穴學時,把穴位解剖,包括腧穴的定位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刺灸的角度、深度、方向和人體解剖學知識密切結合,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學生在短時間內直接獲得大量信息的主要渠道,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醫學教學模式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現代教育思想、豐富專業知識,而且要學會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構建新型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為此,我們充分發揮計算機模擬性和互動性較強的特點,重視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如利用多媒體技術講授經絡腧穴、刺灸法及針灸治療,使難以理解的針灸學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目了然,加深了記憶,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生動,進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但是,教學中切忌以多媒體技術取代教學,以免影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由好奇轉而產生疲倦或厭學,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會浪費資源。
我們在針灸學教學中還采用PBL教學法,該教學法[1]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注重培養臨床思維,強調實用性知識的傳授和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與講授內容相關的理論或臨床問題,學生帶著問題查閱資料,在班級內討論交流,并走上講臺講述學習心得,提出疑難問題和個人見解。實踐證明,PBL教學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長期以來,由于受多方面條件限制,針灸學教學中存在“三多二少”現象,即“理論教學多、書本知識多、老師講得多,學生親自動手少、臨床實踐少”,西醫院校這種現象更為普遍。針灸學是一門“理、法、方、穴、術”并重的學科,其中“理、法、方、穴”是理論,“術”是技能,理論是基礎,是學好針灸學的前提,動手實踐更是針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只有具備精湛的技能,才能讓所學理論真正地服務于臨床[2]。雖然西醫院校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不會直接從事與針灸相關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但針灸技能的訓練能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抽象的針灸學理論。如通過練習進針、行針體會“得氣”和“經絡感傳”。
西醫院校學生具有較好的解剖生理學、外科學基礎,學生動手能力強,易于理解和掌握針灸臨床實踐內容,但如果只學不做,也只是紙上談兵。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加強了學生的技能訓練,如要求學生反復練習持針、進針、行針、針刺補瀉手法及拔罐、艾灸等技能,并結合所學腧穴的不同,掌握不同的針刺方向、角度、深度。從針刺安全角度考慮,針刺先從四肢穴位開始,再到腹部穴、腰部穴,最后到背部穴位;所刺穴位數量由少到多,從針刺單個腧穴到多個組合。在治療學部分強調針灸處方原則與方法,突出針灸本身的臨床治療特色和療效優勢。如急性腰扭傷治療,近取“阿是穴”、夾脊,結合“四總神歌”遠取委中,簡潔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同時,我們還改革了針灸學考試形式,變單一的課堂考試為綜合考試,既有筆試,又有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內容主要是技能訓練的內容,占總成績的30%。這種考試方式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理論知識,促使其提高操作技能。事實上,由于針灸適應證廣、療效明顯、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的特點,很多西醫院校學生畢業后會重新學習針灸操作技能,提示我們應重視針灸技能操作教學。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主動、有效地使用施教者提供的學習資源,充分利用學習、環境要素與他人、教師和學習伙伴協作,充分發揮個體的創造潛能,從而追求自我實現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3]。針灸學內容多,而西醫院校學時少,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系統掌握針灸學知識,我們提倡自主學習,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興趣。如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中醫針灸學理論或臨床相關問題通過圖書、網絡資源等進行自主學習。
西醫院校附屬醫院數量多、規模大,臨床教學科研水平高,且各附屬醫院都有針灸科或與針灸相關的科室,所以我們把對針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組成針灸學習興趣小組,由專門的教師指導,課余時間或假期到針灸科室進行臨床實踐。通過一定時間的自主學習以及教師的輔導,學生對針灸學知識有了系統和深入的認識。同時,我們也建議這部分學生報考中醫針灸方向研究生,促進針灸學術發展。
“雙語教學”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4]。雙語教學是實現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重要環節和措施。中醫針灸已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醫學以針灸醫學為先導正在走向世界,而語言是國際交流的最基本要素。在西醫院校針灸學教學中,我們以中文為主,同時用英語講解基本概念和操作應用,讓學生對針灸學專業術語有一定了解。目前,很多西醫院校開始招收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對中醫針灸有濃厚的興趣,此時,進行一定程度的雙語教學,對針灸學知識的傳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實施,既達到了傳授知識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臨床實際操作技能,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西醫院校針灸學教學實踐是一個長期而又不斷探索更新的過程,需要教師從教與學2方面著手,與時俱進,推動教學改革,提高西醫院校針灸學教學質量,促進針灸學術發展。
[1]張燕,顧江,李學軍,等.PBL教學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1):95~96.
[2]鄒燕齊,黃泳,陳俊琦.探討針灸教學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方法[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6):985~986.
[3]馮雅娟,李軍,傅立新.針灸臨床教學的自主式學習模式探索[J].山西中醫,2007,23(6):61~62.
[4]許云祥.針灸學雙語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針灸,2006,26(6):673~674.
G420
B
1671-1246(2011)15-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