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瑞
(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張掖 734000)
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師德建設實踐與反思
張世瑞
(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張掖 734000)
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師德;建設
目前,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正處于由“規模發展”向“內涵建設”轉變的關鍵時期,如何統籌學校規模發展與內涵建設的關系,如何統籌學校當前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如何統籌人才少、資金缺和學校搶機遇快發展的關系,如何統籌當前師德建設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關系,如何統籌學校發展和教職工利益的關系就成為學校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幾年,學校以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契機,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將職業道德建設與加強教師隊伍其他各項建設相結合,出臺了《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師德教育實施意見》,制定了師德規范,營造了有利于師德建設的良好氛圍和人才成長環境,樹立了在教書育人實踐中加強師德建設的思想,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教書育人是高校師德建設的出發點和切入點。教師的作用在于教育、引導學生學會生存、生活、做人和與他人合作。醫學博大精深,學醫歷程充滿艱辛,作為醫學院校教師,身教重于言傳,只有加強自身政治素養,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給傳遞學生更多正面信息。但就目前而言,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1 職業情感存在危機
主要表現在教師凝聚力、向心力不強,工作不認真,心態浮躁,敬業精神不足,功利思想濃厚。在課時津貼等利益的驅使下,部分青年教師承擔過重的教學任務,進而影響教學質量,導致學生接受的知識含金量降低。
1.2 為人師表意識不強
少數教師為人師表意識不強,工作態度不端正,備課不充分,上課敷衍了事,遲到、早退等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青年教師言談舉止不夠端莊,授課過程中,對時事評論不夠客觀;在利益驅使下,片面追求課時量,甚至出現部分教師向學生索要或接受學生家長財物等以教謀私的行為;部分教師有譏諷、歧視學生行為;還有搬弄是非,挑撥離間,誹謗同事、領導等不利于同事間、上下級團結的行為。
1.3 學術態度不端正
主要表現在剽竊、抄襲、照搬他人學術成果的現象時有發生,少數教師進行學術研究時敷衍了事,態度不端正,將學術研究功利化。還有部分教師忙于著書立說,對教學工作敷衍了事。
1.4 育人觀念淡漠
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只知教書不知育人,只管教、不管導,課后很少與學生接觸,不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少數教師不注意言行舉止,講話隨心所欲,宣講消極頹廢的思想觀點,直接影響學生健康成長。
1.5 教學態度不嚴謹
部分老教師憑自身經驗講課,不備課,不調研,不注重知識更新,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意識,使教育陷入循環封閉的怪圈,無法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身心發展需要。一些青年教師下載現成課件,不研究、不修改,上課只是照讀課件;有時甚至直接下載視頻全程播放,沒有結合實際地講解。
2.1 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
(1)校領導和各部門對師德建設的認識不到位,重視教學、科研工作,輕視師德建設。(2)教師自身認識不到位,多數教師認為只有業務過硬才是真本事,存在著重智育、輕道德,重學歷、輕素質現象。(3)在人才培養、使用和評優方面,出現了對人才價值取向和判斷標準上的偏差,重業務、輕思想品德,重科研、輕教學。
2.2 缺乏機制,管理不到位
(1)師德建設工作機構不健全,主管部門不夠明確或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無法有效開展工作。(2)規章制度不健全,國家沒有制定高校師德建設的具體規范;學校雖然有規范,但內容籠統、抽象,缺乏具體規定,可操作性差。師德建設的工作制度、評價制度、監督制度不配套,師德建設無章可依。(3)管理不規范,未構建師德建設網絡體系,重提倡、輕管理,重宣傳、輕效果,靠一般性號召,靠教師自覺性,工作的推進帶有突擊性、隨意性,缺乏經常性和持續性。
2.3 形式單一,活動不到位
(1)開展師德建設的教育活動少且內容單調、空洞,形式單一,方法落后,創新不夠,缺乏吸引力,教師感到枯燥乏味,參與積極性不高。(2)發揮師德先進的典型示范作用不夠,學校在人才晉級和任用上,重教學、科研,輕師德,部分教師也認為在師德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含金量低。
2.4 觀念陳舊,理念不到位
師德建設要與時俱進,隨時代變化而發展。現階段師德建設的理念還比較陳舊,不符合時代要求,以人為本思想未得到全面體現。(1)教師未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做不到因材施教,不能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成才、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尚未形成。(2)學校講教師無私奉獻的多,講培養發展的少;對教師管理限制的多,關心照顧的少。
建立和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考核、獎懲機制和管理機制,積極鼓勵學生及其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對教師職業道德狀況進行監督和評議。關注教師合理要求,把師德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關心、理解教師,不斷改善教師學習、生活和工作條件;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努力創設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環境,切實做好教師培訓、進修、職稱晉升和攻讀學位等方面的規劃和安排,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推動師德建設。
3.1 高度重視,統一認識
校領導應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進一步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內容落實。學校黨政工團要齊抓共管,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吸引教師參加師德教育活動;廣泛開展教書育人活動,引導教師以敬業精神和優良品德感染學生。
3.2 建立師德教育長效機制
建立長效機制,把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工作常抓不懈。(1)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培訓制度和師德師風培訓檔案,將師德師風培訓制度化、規范化;(2)經常組織教師溫習《教師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自覺以法律規范自身行為,做到依法從教、以身立教,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人才。
3.3 創設和諧的校園環境
構成良好校園環境因素包括優良持久的校風傳統,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標,敬業進取的校園氛圍,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導向正確的道德輿論,堅強有力的思想工作等。通過良好校園環境的構建,促進教師提高道德修養。
3.4 健全師德建設評價和激勵機制
加強師德建設不能單純依靠說教,必須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與教師工作實際、生活實際相結合。因此,師德建設運行機制的核心在于師德評價與激勵機制的有效運作。(1)制定科學可行的師德評價辦法,把師德考核與教學科研工作考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與之相結合,記入教師考核檔案,考核結果作為教師獎勵、聘任、晉級、晉升的重要依據;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認真考核師德表現,并做到獎罰分明,以推動師德建設。師德考評的目的不僅是考核結果的“應用”,也是師德的宣傳和教育。(2)繼續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發揮教職工在學校建設中的作用,發動廣大教師以不同形式參與學校管理和重大問題的決策,尤其是一些事關學校發展和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以激發他們的主人翁精神。(3)公正、民主地評選“先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和各等級的“名師”等,并大力宣傳,使教師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師德師風建設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它是建校之基、立校之本、興校之源。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強化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對于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凈化教育教學風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強抓師德建設不放松,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在塑造學生的同時成就自己,在培養學生的同時完善自己,努力創設育“生”與育“師”齊頭并進的育人環境,讓教師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投身于教書育人工作,努力樹立新時期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嶄新形象。
G451.2
A
1671-1246(2011)15-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