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丁,葉宜德,葛正義,陳教貴,俞鳳鳴,馮偉華
(1.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合肥 230061;2.滁州市教育局,安徽 滁州 239000;3.黃山衛生學校,安徽 黃山 245000)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之探索
丁 丁1,葉宜德1,葛正義1,陳教貴1,俞鳳鳴2,馮偉華3
(1.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合肥 230061;2.滁州市教育局,安徽 滁州 239000;3.黃山衛生學校,安徽 黃山 245000)
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于2007年組建,是我省最早成立的職教集團之一,經過3年多的不斷摸索,集團經歷了規范管理、提高質量、完善功能3個發展階段;在集團運行過程中堅持民主性、互惠性、互補性和帶動性,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基本實現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工學結合、培養與使用相結合的集團化辦學模式。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
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和安徽省教育廳《關于組建職教集團的若干意見》(教辦[2006]5號)文件精神,我們于2007年組建了由1所高校、7所中專衛校、行業協會、醫療衛生企事業單位、國際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等組成的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集團經歷了規范管理、提高質量、完善功能3個發展階段;在集團運行過程中堅持民主性、互惠性、互補性和帶動性,探索了集團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
幾年來,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始終堅持實踐科學發展觀,整合和有效利用衛生教育資源,搭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平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的崗位適宜能力和就業的核心競爭力,適應了社會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安徽醫專)是經省政府、教育部批準建立的一所具有50多年辦學歷史的公立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隸屬省衛生廳,業務上接受省教育廳指導,主要開辦醫學專科教育和五年制高職教育。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自2001年起先后與黃山衛生學校、阜陽衛生學校、滁州衛生學校、蕪湖地區衛生學校、淮南衛生學校、安徽省計劃生育學校、淮北衛生學校等7所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進行五年制高等衛生職業教育合作辦學。
2005年12月3日,安徽醫專召集了全省中等衛校“初中起點五年制高職教育工作座談會”,在會上,分析了我國衛生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和今后發展的趨勢,安徽醫專提出了組建一個能把各個中等衛校聯系到一起,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共同體——衛生職教集團,打造安徽衛生職業教育的“航空母艦”的建議,得到當時參加會議的黃山衛校、阜陽衛校、滁州衛校、安徽省計生學校、蕪湖衛校、淮南衛校等校長的贊同,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達成了共識。會議委托滁州衛校負責起草《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章程》。由此拉開了組建安徽省衛生職業集團的帷幕。
2006年5月,安徽醫專向省教育廳、衛生廳提交了《關于組建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的請示》(皖醫專[2006]42號),安徽省教育廳于2006年10月做出了《關于同意成立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的批復》(教秘[2006]275號)。安徽醫專報請衛生廳批準,設置了安徽省衛生職業教育集團辦公室。2007年3月,舉行了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籌備大會,教育廳職稱處宋淮副處長出席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討論、修改《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章程》,選舉產生了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董事會成員、董事長、總經理、秘書長。
集團自成立以來,在加強制度建設,促進集團管理規范化方面下了很大工夫。2007年7月,經反復征求各成員學校意見,集團正式通過了《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章程》、《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管理辦法》、《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考核標準》,為進一步加強集團的教學、學生和就業工作,集團成立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學生就業3個專業指導委員會。2007年7月集團第3次董事會上,安徽醫專與各成員學校共同制定并簽署了《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考核辦法核心指標》,即要求執行統一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畢業驗收考試通過率≥95%;制定預防及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無群體性事件、惡性事件發生,未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不低于85%,最終就業率不低于95%。要求各成員學校要把實施3個核心指標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集團根據核心指標對各成員學校進行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同時,集團成立8校聯合督導組,對各校的教學、學生管理、就業工作進行有效督導,集團分別于2007年至2010年對各成員學校進行了3次辦學督導,既找出亮點也找不足,互學互促,取長補短,受到了集團各成員學校的普遍歡迎,有力的促進了集團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的提高。
1.1.1 教學管理 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制訂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并檢查其執行情況,在布置、落實、檢查、評估4個環節上把好關。集團統一組織成員學校教師對05級五年制驗收考試進行統一命題,并派出巡視教師到每個成員學校去巡考。同時要求各成員學校按標準為學生配備優質教學資源,定期檢查落實情況。
1.1.2 學生工作 集團要求各成員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按要求配備專職輔導員或班主任,完善輔導員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樹立學生工作無小事的思想,做到堅持不懈,警鐘長鳴。建立集團內學生統一評價標準,加強學生學籍管理,做到規范化、制度化。
1.1.3 就業管理 集團成立之初,指導成員學校加強對就業工作的基礎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成為擺在集團辦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集團多次召開董事會進行專題討論,探索就業指導新模式,努力擴大學生的就業面,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于2008年7月正式通過《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關于就業工作的有關規定》,為各校開展就業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啟動了就業工作“241”工程,即“2”:對學生有感情,對工作有激情,“4”:全員化、全程化、專業化、信息化,“1”:創新。集團要求對學生實行個性化就業指導,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和就業意向。為了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加強學生的職業教育,集團積極組織成員學校觀摩、參加“安徽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2009年滁州衛校楊陽在安徽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獲得金獎。安徽醫專還通過邀請成員學校參加安徽醫專就業表彰大會等形式,傳授就業工作經驗,協助、指導畢業生派遣工作,組織成員學校間就業經驗交流,3年來,集團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集團不斷加強內涵建設,以科研和學術交流提高集團成員學校管理水平,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作為辦學方向,集團于2008年2~4月舉行了集團辦學水平征文比賽,論文涉及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就業指導等方面,部分稿件顯現出了較高的水準。本次征文活動促使各校將管理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提升成員學校辦學管理水平,形成各校鮮明的辦學特點。
集團自2008年12月起陸續組織成立了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兒護理、人文護理、生理、解剖、病理、計算機、英語等10個校際教研組,自成立以來各教研組已開展多次教學研活動,研討人才培養模式、交流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經驗。
為了組織做好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工作,集團組織專題會議研討、制訂辦法,在2009年9月通過了《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關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若干意見》,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各校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均取得較高通過率。為了全面提升集團護理專業教學水平,提高集團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集團會同安徽省護理協會共同籌辦“安徽衛生職業教育集團護理職業技能大賽”。
實踐證明,衛生職教集團能充分利用集團優勢,全面提升了各成員學校辦學水平,成效顯著。2009年12月集團對各成員學校的校級領導和中層干部、骨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88%的受調查者認為,集團對本校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改革起到了較大作用。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遵從職業教育規律辦學、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必由之路。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人大十屆五次會議上明確地指出了這一點。
自2008年開始,集團分別引入了美誠國際教育學院、深圳神采亞健康機構、安徽省護理協會等五家機構作為成員單位,實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學校與企業共同組建人才培養的協調機構,為集團發展和學校人才培養拓展更廣闊的空間,實現了產學結合、優勢互補,企業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實訓場所,承擔實踐技能培訓任務或課程,解決學校學生實訓實習和實踐技能培養困難和不足;學校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服務,為企業實行量身訂做、訂單式培養,解決企業實用型人才需求,并實現培訓與就業零距離;學校與企業發揮各自優勢、互惠互利、各取其所。
集團自成立以來,堅持民主性、互惠性、互補性和帶動性的原則,不斷探索職業教育集團的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
集團始終把“民主”作為集團運行的有力保障,形成了“民主協商、科學決策、和諧共事”的良好氛圍,在這幾年的工作中,學校不論大小,級別不論高低,平等共事,集團董事會秘書長由各衛校校長輪流擔任,任期一年;每年召開2次董事會,由秘書長向各成員學校征集會議議題,董事會期間各董事民主協商、充分討論,集團重要文件、決議均由董事會投票通過,真正體現了集團工作的民主性,也是四年來集團能夠凝聚人心、團結協作、令行禁止、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集團深化校企合作,邀請安徽省護理協會、深圳神采愛康公司及美誠國際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加入集團,實行工學結合、供需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阜陽衛校與深圳神采愛康公司合作,開展美容護理專業訂單式培養;黃山衛校與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合作,訂單式培養“藍領護士”,各成員學校已與美誠國際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開展“護理專業學生赴英就業”項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促進了集團又好又快發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集團各成員學校招生情況喜人,2009年新生報到率達98%,至今已為為農村培養人才2 000余人,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為了實現集團內資源共享,促進優勢互補的職教發展新模式,集團每年組織“八校聯合督導組”對集團各成員學校的教學、就業和學生管理工作進行評估,取長補短,促進集團內各成員學校工作的均衡、有效開展。集團成立了10個校際教研組,為集團內的教學研構建平臺,加強校際交流,組織觀摩教學、教材編寫、師資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教研活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集團各成員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教學質量;擴大聯合辦學范圍,深化校企合作,集團邀請安徽省護理協會、深圳神采愛康公司及美誠國際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加入集團,使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實現供需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使聯合辦學范圍更加廣泛。
集團運行過程中,各成員校因校制宜,發揮本校工作優勢,促進了安徽醫專學生就業質量、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等相關工作的開展與提高。
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展衛生職業教育的決定》文件精神,集團成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要充分發揮骨干職業院校的帶動作用,探索以骨干職業院校為龍頭,帶動其他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參加的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式發展模式”,集團根據具體情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教學教研、學生管理、畢業生就業、獎懲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完善了考評考核辦法,定期召開董事會和其他會議研討工作,交流經驗,充分發揮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就業工作指導委員會的作用,采取多種舉措給各成員學校搭建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從而帶動了各成員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深入開展,推動了各校整體工作年年上水平。
調查顯示,92%的受調查者認為,加入職教集團對促進各成員學校社會信譽度的提高起到的作用大;88%的受調查者認為,集團對本校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改革起到了較大作用;84%的受調查者認為,加入集團后,本校的學生就業工作得到了較大促進。
G40-03
A
1671-1246(2011)02-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