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飛,劉治國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2)
合理定位自我 實現成功就業
——口腔系眼視光專業就業工作專項調研
朱曉飛,劉治國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2)
就業定位;職業規劃;科學發展
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針對這一社會現象,筆者調查了我校口腔系2007級眼視光三年制學生和2005級眼視光五年制學生。共發放問卷82份,實際收回82份,有效回收率100%。調查包括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依據。
2005年,我院與我國最早開設眼視光專業、師資力量最雄厚的溫州醫學院合作創辦了蘇州市眼視光醫院。通過醫院的創辦,提高了蘇州本地眼視光專業治療水平,為地方百姓提供方便,為患者帶來福音。同時,學院領導高瞻遠矚,根據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果斷地開設了眼視光專業,為社會培養眼視光專業相關技術人才提供了平臺。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應突出“以學生為本”理念。在系列講座的基礎上,我們分別召開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生座談會”和“眼視光專業調研會”,同時發放調研問卷,通過調查得出以下幾點。
2.1 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
2.1.1 就業方向 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2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它們分別占70.76%、29.24%。調查顯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但是另有68.92%的學生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心理素質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非常必要。
2.1.2就業取向 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調查結果表明,選擇蘇南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占78.54%。這說明2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待遇外,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多,且就業崗位多元化。
2.1.3 就業崗位 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時,更多趨向于醫院、事業單位。
2.2 影響學生就業因素
(1)多數學生在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因素,2項所占比例分別為46.52%、39.66%。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而較少考慮社會需要。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00%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占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綜上所述,俄羅斯旅游產業市場開發建設過程中,需要加強旅游產業的建設,重點分析俄羅斯旅游地區的特色和發展水平,按照實際情況需求,加強對中俄旅游產業互助關系的研究,加強綜合旅游產業拓展,制定符合目前發展的旅游產業建設辦法,落實操作管理模式,提升俄羅斯旅游產業市場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完善俄羅斯旅游產業經濟中的不足之處,加強黑龍江與遠東俄羅斯地區之間的經濟貿易建設,落實操作發展趨勢,提高綜合市場的有效開發,實現有效經濟的建設,落實操作模式和操作標準,提高俄羅斯旅游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利用。
2.3 對就業素質的評價有較明確的認識,了解自身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專業技能”。(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于劣勢,分別占33.07%和30.69%;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中,“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居前三位。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知識更新迅速,對職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二是學校教育滯后,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存有壓力和不適應感,缺乏自信,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未形成,創新能力不足。為此,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使學生具備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創新能力就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2.4 目前高校就業指導與學生需求處于不平衡狀態
(1)有56.20%的學生“不太滿意”學校目前的就業指導工作。(2)當問及“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著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48.96%的學生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占有一定比例;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關鍵的學生占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占45.05%。由此可見,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局限于信息發布、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因此,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生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從而構建就業成才導航體系。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觀念介紹、幫助個人完善知識結構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開展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等活動,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
3.1 合理定位自我是前提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眼視光專業的開設和發展恰恰是適應了社會發展的結果,體現了我院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辦學理念。因此,應加強學生專業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合理定位,降低求職期望值,求真務實,實現就業。
3.2 提高學生職業道德是基礎
如今跳槽已成為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這對單位發展非常不利,不僅對單位資金造成浪費,而且可能會造成單位短時間內的人才短缺。對此,我們應從學生入學起就加強職業道德培養,注重誠信教育,在宏觀層面上,讓學生了解社會發展趨勢,合理定位;從微觀層面上,讓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樹立科學規劃、合理發展的意識。
3.3 培養學生能力是關鍵
學校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能力培養,對其今后有無發展空間尤為重要。根據對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全面育人,主動發展”3個要義的理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極為重要,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為此,在校期間就應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吃苦耐勞精神、社會活動能力,使其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具有競爭意識、競爭能力及接受挑戰、承受挫折的能力。而上述能力的培養要以調動學生主體性為中心。
(1)注重班主任職能轉化。班主任要做到4個轉變:在學生的發展方向上,要從領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在學生的日常教育中,要從教育者轉變為鼓動者;在學生的活動組織上,要從組織者轉變為策劃者;在學生的行為管理上,要從管理者轉變為指導者。例如,在主題班會、校運動會等活動中,教師從臺前轉入幕后,由學生自己組織并開展活動。這樣既能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又能讓他們得到充分的鍛煉。
(2)日常教育中,教師的引導、激勵作用越來越突出。教師應盡量避免說教方式,采取樹榜樣、指方向的倡導方式。這種平等的、朋友式的教育方法,既可維護學生自尊心,又可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3.4 重視實習,科學安排,全面發展是目標
我院眼視光專業主要是培養具有醫療背景的職業驗光師、配鏡師。為使我院學生能有更多就業的選擇,我們與眼視光醫院李偉力院長溝通后,將2009年的實習安排略作調整,根據學生意愿,讓部分學生直接進眼鏡店頂崗實習,其中輪流回眼視光醫院實習2個月,以加強對眼科疾病的認識及基礎診療知識;另一部分學生直接進醫院實習,半年后回眼鏡店鍛煉驗光、配鏡技能,這樣能增加相關實習崗位,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全面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拓寬就業渠道。
此外,我們還將進一步開展與專業緊密聯系的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見習,展開社會調研、市場調研等活動,了解本行業的社會需求、發展前景,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強學生專業思想、就業定位、職業規劃、職業道德等方面教育,并落實到每一個環節,不斷開創口腔系眼視光專業就業工作新局面。
G465
B
1671-1246(2011)01-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