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見平,楊運秀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在高職護理技巧教學中的應用
何見平,楊運秀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工作過程;課程設計;護理技巧
為了加大教學改革力度,為示范建設驗收工作作準備,2008年至今,我校基護教研室全體教師集中精力開展調研工作,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對護理技巧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通過大量行業調研及與臨床護理專家座談,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重新整合教材內容,按患者治療過程將教材分為3個項目,即入院護理、住院護理和出院護理。試用教材以現代護理理論和高職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患者為中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為基礎,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改變傳統教材編寫體系,構建全新教材編寫框架,設置項目下的子項目和任務(共計9個子項目、42個任務)。主要介紹了入院護理、危重患者觀察與搶救、安全護理、治療護理、舒適護理、飲食護理、排泄護理、出院護理等內容。
該教材的開發,主要體現了以下幾方面特點。
(1)以職業標準及崗位需求為依據,確定教學內容。內容設置以實踐性知識為重點,突出實用性、操作性和前瞻性。
(2)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教材框架。
(3)以患者為中心,模擬工作情境。教材編寫充分考慮工作情境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的影響,利用儀器、設備等創設具有真實工作情境特點的教學環境。
(4)以完成任務為目標,組織教學活動。
(5)以職業生涯為背景,延伸、拓展知識。每個任務后介紹新知識或新技術及相關專業詞匯。不僅注重學生就業能力培養,而且也兼顧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6)以技能訓練為重點,注重溝通能力培養。除介紹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每個子項目后都列舉一個溝通實例,以期通過指導使學生靈活運用溝通技巧。
(7)實時檢測,檢驗學習效果。每個子項目后都配有習題,該習題模擬執業護士資格考試題型,可及時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督促學生復習。
案例教學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需要和學生認知水平特點,采用典型案例作為教學載體,組織學生分析討論,使其在具體情景中積極思考,相互協作,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1]。任務驅動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以若干具體任務為中心,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介紹和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適用于學習操作類知識和技能[2]。基于護理技巧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教學中采取案例導入、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模擬真實臨床環境,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達到學做合一的目的,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采用以上教學法,可取得以下效果。
(1)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及自主探索能力和意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便于消除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4)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5)有利于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協作能力與探究精神。
(6)符合操作技能課程的基本特征。
(7)有利于實現教材的基礎性和穩定性。(8)符合當前高職教育課程改革需要。
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效果,而且也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在每個項目學習結束時,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考試類型多樣。理論考試題型與執業護士資格考試題型相符;實踐考核采用抽簽方式,由任課教師給出相關病例,學生在判斷、分析后準備用物進行操作。考核成績均為期末考試成績的一部分,以督促學生學習。期末考試成績分析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學習成績和積極性明顯提高。
[1]華明紅.案例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2]徐飛.“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模擬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07.
G424
B
1671-1246(2011)03-00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