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偉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高職醫學生物技術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聶 偉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為了順應市場需求,國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設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筆者通過對此專業的相關調查和研究,總結現階段高職醫學生物技術專業建設中存在的若干突出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認為應探討和改進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高職院校的培養特色,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從整體上推動高職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高職;醫學生物技術;專業建設
醫學生物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在醫學領域的延伸和應用,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筆者就現階段高職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認為目前國內高職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建設仍存在較多問題,應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和改進,使本專業得到長足進步與發展。
1.1 專業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
有的院校仍然采用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高職特色不明確、不突出,主要表現在本科教育定位不明確。調研結果顯示,生物技術企業普遍希望招聘能勝任一線實驗生產操作應用型(大專層次)人才,同時還可降低用人成本,即需求的是從事生產操作的中高級技術人才和檢驗員、化驗員、質檢員、實驗員等。這一類人才應由注重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的高職高專院校所培養。有的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專業特色不明確,或傾向于檢驗專業,或傾向于臨床、藥學專業,造成畢業生難以對口就業的局面。
1.2 實訓教學制度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對于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校內必備基本實訓設施,各院校建設的實訓設施條件欠缺,規格和層次差異很大。一些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在資金上投入不足,造成實訓基地建設規模小、設施設備不足的局面。校外實踐基地尚未做到校企深度合作,企業長期提供的穩定的實訓崗位不多,絕大多數不能滿足學校對學生實習的要求,不能保證實訓質量。
1.3 缺乏規范、科學和系統的專業建設規劃
專業建設是一個長久的、科學的、動態的、系統的過程。專業目標實現應是一個分階段、分步驟的過程。專業建設規劃是專業建設方向和目標的根本行動準則,而相當數量的高職院校缺少專業建設規劃。
1.4 師資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師資結構中,傳統型教師比例偏高。從各院校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醫學生物技術專業教師多數來自于臨床檢驗專業或臨床醫學專業,而來自于生物技術專業或者生物制藥專業的教師很少,這導致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統一,各院校根據自己現有的師資情況設定培養目標,或偏重于檢驗,或偏重于臨床。
2.1 進一步明確各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
應以就業為導向,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鄭世英[1]認為,培養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利于為區域經濟服務。肖國生[2]認為,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生物科學與技術人才,制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前提和保證。高大響[3]認為,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個發展的概念。另外,在課程安排、成績評定等具體方面應規范化管理[4]。在確定培養目標及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構建高職高專類醫學生物技術專業培養體系,既要強化基礎,又要立足技能;既要兼顧傳統生物技術,又要適應現代生物技術和生物經濟發展態勢[5]。各院校根據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醫學生物技術人才需求狀況因地制宜選擇專業開設方向,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實現專業方向設置和建設的區域協調發展。
2.2 逐步實現深層次的校企合作
依托專業建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實現深層次的校企合作,能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解決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提高學生就業率。
(1)在專業教學隊伍中增加企業中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可以讓企業專家直接參與人才培養過程,根據企業的需求及實際情況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技術人員經過一定的教學培訓后,可參與到專業教學中。
(2)采取部分學生訂單式培養的模式。根據各個企業自身的特點及發展需要,校企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教學資源與設備的校企共享,完成學生的訂單式培養。
(3)構建校內、校外“雙師”隊伍。使專任教師與來自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相結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既可以提高實踐技能教學,同時又能解決專業教師不足的問題。
(4)另外,作為實驗性和實踐性極強的生物技術專業,在實驗設備、實驗耗材及生化試劑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6]。如分子生物學中一次簡單的PCR實驗,一人次僅試劑耗費就超過20元。如果能與企業合作,可降低一定的投入成本。
2.3 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筆者對醫藥企業和生物技術公司的調研說明,應規范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穩定的實踐崗位,根據當地區域經濟情況擴展一些訂單培養單位。另外,吳興安[7]認為,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需要具有很強的實驗能力;譚茵[8]認為,建設一個結構科學、布局合理、具有良好實驗環境的實驗室成為教學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許金華等[9]認為,應加強實驗室建設、優化管理模式,以提高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薛紹禮[10]認為,應從授課內容、授課方式等方面加強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綜合實驗課程的建設與創新;白玲[11]認為,應以實驗操作技能和科學素養的培養為核心,建立課程實驗教學、課外實踐活動以及實習實訓三大模塊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平臺。
2.4 提高對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
明確本專業的執業資格要求。專業核心課程和教學內容應符合相應執業資格要求,突出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把獲得相應執業資格證書作為學生畢業的一個條件。
2.5 加強專業規范建設
制訂、規范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專業建設規劃。參與聽證會的各位專家均表示,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內容,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核心制訂各個專業建設規范。如山東鑫科生物科技公司等企業的專家認為,人才培養方案應由企業全程參與。
2.6 推進產學研教學一體化,及時更新知識與技能
現在產業一線應用技術日新月異,而我國的教科書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是“老面孔”,遠遠跟不上當今信息社會發展的步伐,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的知識、技能始終處于落后狀態,導致學生學后在工作中不能應用[12]。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畢業生不能掌握前沿的專業知識,更談不上知識創新。因此,可推行產學研合作教育,通過學校與企業的聯合,把生產、教學和科研3者有機結合起來,推進知識、技能的時時更新。目前,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國際上已被許多發達國家所采用[13],我國高職高專院校亦可在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上進行嘗試。
現代生物技術從它誕生起,就被應用到醫藥研究及醫藥產業,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發展最迅速、潛力最大的一個領域[14]。隨著醫學生物技術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和生命科學時代的到來,醫學生物技術專業將展現出它獨特的魅力。目前,當務之急就是探討和改進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高職院校的培養特色,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深化校企合作,使醫學生物技術專業與時俱進,與產業技術要求相匹配,真正做到專業與產業的對接與融合,從整體上推動高職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1]鄭世英.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業時空,2009,10(5):38.
[2]肖國生,胡廷章,黃小云.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專業“3T”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J].黃山學院學報,2009,11(5):129~131.
[3]高大響,趙明珍.關于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的思考[J].職業技術,2006(22):88.
[4]曹軍衛,楊復華,張翠花.生物技術專業的實踐與探索[J].微生物通報,2002,29(2):99~101.
[5]范慧玲,黃木長.高職生物科學專業和生物技術專業學科課程新體系的建構[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7(3):38.
[6]郭桂英,鄭繼平,陳銀華,等.生物技術專業建設構想[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6(4):389~392.
[7]吳興安,劉艷麗.醫學生物技術專業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8,10(3):317~319.
[8]譚茵,張超.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綜合性實驗室建設[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1):160~162.
[9]許金華,何淑雅.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5(8):534~536.
[10]薛紹禮,王怡.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綜合性實驗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藥學教育,2006(1):40~42.
[11]白玲,廖錦鋒.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13~14.
[12]張弘強.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實踐探索[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5(1):41~43.
[13]王娟茹.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及其運行機制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5,32(4):148~150.
[14]王怡,夏覓真,劉敬玲.地方高等醫學院校開設醫藥生物技術專業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3147~3148.
G420
A
1671-1246(2011)16-0009-02
Vol.29 2011 No.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