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冰,謝 輝
(內蒙古大學 交通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進入21 世紀以來,人類開始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環境惡化、資源短缺等影響人類生存的問題。尤其是最近幾年地球上頻發的各種災難:印尼的海嘯、中國汶川的地震、美國的龍卷風、日本地震以及引發的核輻射,嚴重的危及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命安全。人類已經開始反思,對環境的保護意識開始增強,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性熱點問題,并滲透到了各個領域,綠色的概念開始深入人心,出現了一系列與綠色有關的概念。
綠色供應鏈管理強調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認為綠色問題涉及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包括采購、生產、物流等,企業在設計、制造、包裝、物流等環節應注意對環境的保護。綠色供應鏈最初起源于綠色采購,是在綠色物流的發展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內容包括綠色產品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包裝、綠色物流、綠色營銷、綠色循環回收。
”十一五“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增長和企業的快速發展,對自然資源需求的急劇增加,導致了全國很多地方出現了資源環境的過度開發和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的情況。此外,我國是WTO 成員,我國企業必將參與國際競爭,面對國際上“綠色壁壘”挑戰,我國企業必須提高管理水平,所以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迎接挑戰,尋求發展的必然出路。
目前,國外的很多大型企業,如通用汽車、惠普、寶潔、沃爾瑪等都已經充分意識到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到研究和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的行列。國家相關部門也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促進企業加快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進度。可見,綠色供應鏈管理在國外很多國家和企業已經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和發展。
通過調研發現,很多企業認為顧客不愿意支付由于實施綠色管理而產生的額外費用,是阻礙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因素。同時,成本高、回報期長以及企業內部缺乏專門的管理人員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積極性。企業在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也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和挑戰。可見,阻礙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因素來源于顧客和企業本身,而成本始終是最重要因素。
目前,國內的一些大企業在管理上已經認識到環境、資源等要素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并開始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但在管理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需要不斷完善。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污染嚴重的中小型企業,環保意識差,受到既得利益驅使,不謀求企業的長遠發展,只注重短期效益。此外由于規模小、資金不足等限制,忽視了對社會效益的長遠考慮,這部分企業是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難點所在。同時,對于企業來說,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不僅需要相關的技術支持,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相關管理人員的培訓等。并且在實施初期基本看不到任何的經濟效益,這也是很多中小型企業不愿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實施綠色的供應鏈管理,除了要讓企業轉變觀念,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另外一方面就是在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起步階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對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給予審批、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及對造成環境污染企業的嚴厲懲罰。
國外企業采用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措施也是多種多樣。有些企業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來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有些企業在其內部組成綠色團隊具體組織和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有些企業通過倉庫與配送中心的戰略性選址來滿足企業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要求;還有些企業通過修改服務供應商選擇標準來完善綠色供應鏈管理。很多企業為推進綠色供應鏈管理,通過擴大職能部門的管理權限或設置專門的崗位,負責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如將綠色供應鏈管理職能授予生產經理、物流經理、營銷經理等。使企業從組織結構上保證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各個企業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供應鏈管理模式。通過研究發現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的成功經驗有以下共同之處:
(1)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相關組織的大力支持[3]。政府的職能主要體現在政策上的保護和制定嚴格的環保法規和相應的監督懲罰措施兩方面。對污染高的企業征高稅,對不達標的企業加以嚴懲,在法規和制度上降低傳統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利潤,限制其發展;對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政府給予政策上的保護和一定的財政補貼,降低企業所承擔的風險。
(2)高層管理者的重視。高層管理者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視程度決定了該管理實施的成敗。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戰略管理,不僅制定自身的節約、環保綠色等目標,還應提高整個供應鏈乃至全行業的環保水平,所以僅在小范圍進行改良是不行的。必須把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放到戰略高度,在企業乃至行業范圍內推進。
(3)慎重選擇合作伙伴,結成戰略聯盟,實現雙贏。我國目前大多數的供應商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對環保的要求,對于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也不能盲目地將不滿足要求的企業排除在外,應積極與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關系,以企業為中心,推動整個供應鏈的綠色管理,提高供應鏈的環保意識和管理能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4)職能整合。通過成立跨企業、跨部門的合作小組[4],將原有的職能部門進行整合,共同行使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職能。
通過對國外企業的研究發現,很多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具體措施和管理模式都不盡相同,還沒有行之有效的管理鏈條,還需要企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本文從大環境、行業環境、企業自身、消費者四個方面來提出實施措施。
政府在推動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應該在政策上引導和鼓勵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如通過稅收優惠、關稅、資助、補貼以及推廣綠色技術和產品的示范項目、信息公開、管理人才培訓等給予企業一定的回饋,對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尤其在實施初期,應給予企業一定的財政補貼,以降低企業承擔的風險,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政府要加強對環保理念和綠色消費的宣傳,對企業的行為給予引導,在供應鏈的始端和末端都倡導綠色理念。
另一方面,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要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環保政策。在現有的法律體系的基礎上繼續健全各類環保法規,推動我國的環保標準與國際接軌,通過法律和政策手段促使企業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同時加大對環境污染企業的監管力度,嚴懲污染環境、排放不達標和過度利用資源的行為,通過征以高稅降低其利潤,通過環保審批政策限制其發展。借助企業經營權審批、運營監管、績效評估等環節加強監控,同時出臺激勵約束機制,敦促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
結合我國國情,通過構建戰略聯盟使合作伙伴共享的不僅是信息和利益,更應該建立一種標準和意識同步的協議關系,不能簡單地把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排斥在外,而是應該積極的與供應商和分銷商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使各種類型的企業都能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上找到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利潤增長點,這才是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動力所在。通過構建戰略聯盟,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聲譽和產品的競爭力,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高層管理者是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思路的制定和執行者,在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推動上具有主導作用。面對不斷來自于政府和公眾的壓力,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把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確立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通過組建管理團隊、培養專門人才、形成考核機制,在制度上提供保障;通過身體力行不斷向員工傳播和灌輸,鼓勵全體員工的參與,讓每個員工認識到綠色供應鏈管理將會為社會和企業帶來的長期回報。通過每個員工的參與,使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為企業文化,樹立企業綠色形象,創建綠色品牌。
消費者是企業生存的土壤。對于消費者而言,綠色消費也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注重消費品對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的影響,環保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不斷增強,要求企業必須提供符合綠色產品標準的消費品,促使企業實行綠色供應鏈管理。
由于規模、管理人員的觀念意識、資金支持、硬件設施等各種軟硬件方面的因素,在我國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可以以凸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環節為突破口,逐步在企業內推廣擴大,最終在企業實施全面的綠色供應鏈管理。
[1]張秋彤.沃爾瑪的綠色供應鏈管理[J].管理探索,2011,(2):29-30.
[2]聶清,王晶.綠色供應鏈在歐洲的發展及啟示[J].生態經濟,2010,(5):95-98.
[3]鄭芬蕓.美國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及借鑒[J].商業研究 2009,(12):196-199.
[4]鄭迎飛,周欣華,趙旭.國外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1,23(12):33-34.
[5]楊倩蘭,劉青.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與分析[J].中國商貿,2010,(10):40-41.
[6]洪曉青.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途徑分析[J].中國商貿,2010,(12):56-57.
[7]陸興發,趙序哲,朱曄,曲宏南.淺析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的構建[J].采購與供應鏈,2011,(2):97-98.
[8]康建中.我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物流管理,2011,(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