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供電公司 秦緒侖
從目前國內智能化電網的發展規劃來看,配網智能化將是整個智能化電網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智能化電網的建設核心在于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在于智能化調度,那么,配網智能化建設的最大作用就在于為電網終端用戶的服務,在于為核心電網和調度智能化提供最基本的供電分析數據,在于分布式能源的有效接入。
配網智能化要不要建設?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從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智能化電網建設中遠期規劃來看,近期建設重點是特高壓和區域電網調度智能化,輸電網智能化和配網智能化將在中后期展開。但是,這并不表明配網智能化建設就可以放緩步伐,恰恰相反,智能化配網需及早著手,因為智能化配網建設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當前,應提高對配網智能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要從科學發展配網的高度上來認識配網智能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兩個轉變”就是要求各級供電企業從堅持科學發展上來認識智能化配網建設的重要性。
如何建設配網智能化?雖然目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從我國配網直接服務于用戶的現狀來說,智能化配網建設的重點無外乎在于保證不間斷可靠供電,向用戶提供優質電能和優質服務及配網事故的自動隔離這幾個方面。不間斷可靠供電:應該說是配網智能化的終極目標,也是配網經濟效益之基礎。
提供優質電能:提供合格優質電能是配網服務用戶的主要指標。提供優質服務:是供電企業的基本社會服務責任。
配網事故自動隔離:盡可能降低自然災害、外力事故對配網穩定的影響。那么,建設智能化配網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和要求?重點需要解決的是配網建設的硬件和運行管理中的軟件兩個部分。
硬件:包括輸變電自動化設施,城鎮配電的環網工程和農村配網的手拉手工程,變電的N-1工程,以及與之相匹配的信息采集和傳輸設施。
軟件:需要一個涵蓋配網實時數據分析和預警系統。其實,國家電網公司推出的SG186工程系統,已經涵蓋了這些軟件系統。
我國農村電網雖然經過“兩改一同價”改造及近年推出的電氣化縣建設,但要按智能化配網要求的那樣,做到不間斷供電和提供優質電能的路還很長。從全國來看戶戶通電工程尚在建設之中,而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前些年受電源性缺電和經濟快速增長的雙重壓力,配網建設跟不上經濟發展對用電需求現象十分普遍,農村電氣化工程的重點還是以解決低電壓和網絡“瓶頸”為主。因此,想在短時期內實現配網智能化不太現實。
農村配網不間斷供電因受地理條件和用電負荷限制,從目前我國國情來說村村都實現多電源供電也是不可能的。由于農村配網分布點多面廣線長,數據的采集相比高等級輸變電系統繁雜得多,無論是防御自然災害和抗擊外力事故,在技術設計標準上根本不能同特高壓或超高壓輸變電系統相比。因此,事實上配網智能化建設的難度和投入之大均不能小視。
當然,隨著近年來配網高科技產品的不斷推出和應用,已為今后的智能化配網建設在硬件設施上打下了部分基礎。目前,這些高新配電技術設施因沒有配套的管理系統而閑置的現象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其實,智能化配網建設可以因地而異,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只要有條件就上,有部分條件的部分先上。在我國區域經濟差異大的情況下不失是一種明智選擇。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SG186工程建設以來,各地供電企業的調度自動化開發和應用已在全面實施,SIG配網管理系統的建設和應用,為提高配網穩定性、增加效益已在發揮著巨大作用。然而,這些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僅僅是智能化配網建設的一部分,離真正的配網智能化要求還有相當長的距離。隨著高新科技的不斷推出和在配網中大量應用,如何相互協調和最大效能發揮高新科技輔助作用,將是今后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智能化配網的基礎在于配網信息化,而配網信息化的基礎則在于配網建設和管理的基本數據的準確性。為此,江蘇省贛榆供電局近年來針對電網新一輪建設高潮,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建設堅強電網的要求,以實現“兩個轉變”為指導,結合信息化建設需要,重視和強化了配網的基礎信息管理。從“兩改一同價”那時起,公司已要求所有新建配網數據必須輸入準確,新建配網工程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
事實上新建配網信息化管理系統并不難,難的是原有配網數據采集的準確及常態運行管理信息采集。為此,公司在配網日常運行管理中提出了“健康配網”的管理理念,做到既重建又重管。在新建項目上實施“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工藝、統一驗收”的“四統一”管理制度,不僅為這些項目今后增容發展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為抵御抗擊臺風、冰雪等自然災害在技術上做好了保障。
隨著電網的日益強大,管理人手不足是各縣供電企業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創新管理向科技要效益”是近年來供電系統內流行的一句時髦口號。如何創新管理?如何向科技要效益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需要根據各地配網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創新配網運行管理,實施管理信息化是解決管理人手不足的一條捷徑。
智能化配網建設當前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切忌“病急亂投醫”。目前,我國的配網自動化覆蓋范圍不足9%,大部分配網自動化設備處于閑置狀態。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智能化電網建設是科學發展電網實踐的一項終極目標,也是史無前例的一項電網輸配技術革命,配網智能化建設作為整個智能化電網的組成部分,其規劃和建設必須是一個系列化和逐步實施的過程,各地供電企業的配網智能化建設也勢必依循和遵守這一系列的游戲規則。在現有配網信息化建設時,各自為政盲目開發各種管理軟件,今后勢必會涉及與整體系列技術銜接的問題,因此,國家電網公司SG186工程藍本是配網智能化開發建設的基礎,過多地各自開發或將可能會形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安全、穩定、可靠供電”是服務經濟發展進程中供電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也是智能化配網建設的最終目的。國家電網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為奉化供電局在邁向智能化配網建設上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將在實踐電網科學發展繼續加快電網建設的同時,不斷創新電網運行管理模式,不斷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以“一強三優”作為企業管理文化一個永恒的追求目標,不斷探索和積累智能化配網建設的經驗。
[1]劉振亞.智能電網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劉振亞.智能電網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3]唐國慶.對城市電網建設的幾點粉法[J].南京:江蘇電機工程,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