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姣,唐四元,吉彬彬
英國醫學會(BMA)報告:患有慢性病的人們應該掌握和控制自己的病情,而不是讓疾病來領導你的生活[1]。慢性病控制是當今世界共同面臨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城市化、老齡化和全球化生活方式的變化,人類疾病譜發生重大轉變,慢性病已成為全球第一位的疾病和死亡原因,因此對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探討及實踐研究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同時也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
慢性病包括糖尿病、哮喘、關節炎、高血壓、某些呼吸系統疾病及抑郁和精神分裂癥等精神方面疾病。據估計,英國死亡人口中,85%與慢性病有關,36%死于心血管疾病,7%死于慢性呼吸系統疾病[2]。據我國衛生部統計資料顯示,慢性病引起的死亡比例不斷增加,已成為我國居民最重要的死因,我國15歲以上人口死亡中,慢性病的死亡是傳染病的4.5倍。全國每天約1.4萬人死于慢性病,占全國總死亡人口的70%以上,城市地區高達85%以上[3]。
額外的醫療支出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加劇了慢性病病人的個人和經濟負擔。與沒有或僅有一種慢性病的人們相比,患有兩種或以上的慢性病病人更有可能出現肥胖、不健康飲食和吸煙等情況。這種聯合發病率影響了個體的生活質量,并且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4]。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中國、印度和俄羅斯聯邦在今后10年可因心臟病、腦卒中、癌癥和糖尿病使國民收入損失10億美元,估計從2005年—2015年中國累計將損失5 580億美元[5]。此外,由于這些疾病與年齡有關,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出現,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將顯著增高。據統計,60歲以上的人群有60%患有慢性病。
21世紀初,受發達國家慢性病管理成功經驗的影響,我國醫護人員逐漸認識到慢性病治療和控制效果除與病人病情和現有醫療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外,尚有賴于病人的自我管理。
2.1 自我管理定義 對于慢性病病人來說,自我管理能力對病情控制的作用非常重要。所謂自我管理,就是通過主動調整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控制不當沖動,克服不利情境,尋求發展,取得良好適應的品質,其品質的好壞,即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指的是病人學會管理自身所患疾病必需的一些技能之后,在衛生專業人員的支持下,承擔一些管理慢性病的醫療和預防性保健活動[6]。
2.2 自我管理的內容 自我管理包括自我效能管理和自我行為管理,自我行為管理又包括癥狀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緒管理、信息管理4個方面。
2.2.1 自我行為管理 ①癥狀管理:指慢性病病人主動使用處置措施或尋求他人的幫助來處理與慢性病相關癥狀的行為,以緩解病情。包括足夠的應對行為、日常護理、用藥的依從性、監測病情的變化以及疾病加重時藥物的自我調整。②日常生活管理:指慢性病病人采用主動的方式進行適當的運動,并且在飲食、活動方面注意避免誘發慢性病急性加重的因素,采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③情緒管理:指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區分等能力和對他人情緒認識與適度的反應能力。慢性病病人情緒管理是指慢性病病人通過對自己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區分,主動采取與人交談、轉移注意力、求助專業人員等方法處理慢性病所引起的憂慮、苦惱和抑郁等情緒變化。④信息管理:指人對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的管理。慢性病病人信息管理是指慢性病病人主動通過書籍、報刊、電視以及與醫務人員溝通等獲取與慢性病治療、康復、檢查、保健、藥物相關的知識并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保存。
2.2.2 自我效能管理 自我效能指的是個體對自己執行某一特定行為的能力大小的主觀判斷,即個體對自己執行某一特定行為并達到預期結果的能力的自信心。慢性病病人自我效能管理是指慢性病病人對自己執行癥狀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緒管理、信息管理能力的自信心。
2.3 提高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意義
2.3.1 提高病人的依從性 Van-Weert等[7]研究表明,接受過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病人,其藥物依從性、鍛煉和其他行為方面的依從性都明顯提高。蘇春燕等[8]對26例腹膜透析病人進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結果干預后病人用藥的依從性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也明顯改善。
2.3.2 改善病人的健康狀況 賈蕓等[9,10]研究結果表明,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改善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進行糖尿病管理的基礎。有關關節炎病人的研究結果也表明,通過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病人的疼痛程度、疲乏狀況、關節活動范圍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從而改善了病人整體健康狀況[11]。
2.3.3 提高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質量 國內外已有多項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水平與病人生活質量呈正相關。莊桂敏等[12]研究表明,腎移植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均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即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越高,生活質量越好。這與傅東波等[1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后者認為病人可通過維持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來改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2.3.4 減少慢性病病人看病、住院次數 多項研究表明,慢性病自我管理項目在提高病人自我效能、加強有效鍛煉和癥狀管理、改善健康狀況、減少看病及住院次數、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都有比較滿意的效果。劉麗萍等[14]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在接受自我管理訓練的18個月期間,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服務利用呈減少趨勢;相反,護士和社區護理等其他衛生服務利用呈增加趨勢。在第6個月時,去醫院看病或去急診看病的數量有所減少。
2.3.5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由疾病導致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情緒的不良反應會影響病人的自我效能和行為表現。總體上看,參加自我管理項目的病人減少了因健康問題帶來的挫折感和恐懼,病人焦慮和抑郁危險處于較低或中等水平,自信心增強。自我行為管理中情緒管理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相信自己在想做某些事情但實際不能做的時候,能控制自己的苦惱心情;②相信除了服藥以外,還有其他措施能減少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雖然自我管理基本上是獨立的個人問題,但是病人與醫護人員和專家門診之間的信息和決策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英國健康協會用“共同創建的健康”這一詞語來描述病人與衛生專業人員之間積極合作的伙伴關系[15]。對自我管理進行成功引導,良好的醫患關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據報道,增強病人的動機和自我效能有利于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慢性病病人的自我管理項目的開展不僅對病人和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有利,也對衛生服務工作者有利。家庭醫生、執業護士、基層和社區醫生將有更多的機會和動力去建議人們采取措施來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尤其是護士,他們處在國家促進自我管理轉變的最前沿。事實上,護理專家為慢性病病人提供具有高效率及成本效益的咨詢意見和護理,如多發性硬化癥和帕金森綜合征。此外,若干研究結果也強調護士對于實施針對慢性病病人的國家服務政策的實施做出了巨大貢獻[16]。3種或以上的慢性病給病人帶來了一系列復雜的護理問題,護士的臨床人際交往技能對于滿足這些病人自我管理的需求是非常有用的。致力于促進病人自我管理這一領域的護士被稱為社區的警衛,他們的主要作用是評估病人的個人和支持方面的需求。他們作為與病人保持固定接觸的醫療衛生工作人員,通過對病人特殊的護理需求進行監督和協調,使得自我管理變得可行,同時護士也是病人的教育者和示范者。這種社區護理的方法不僅降低了住院率,而且滿足了大部分病人愿意待在家里的想法。如有可能,病人可以選擇在何時何地接受治療,包括電話聯系、數字電視、遠程護理和互聯網。并且社區護士可以通過制訂個性化護理計劃來滿足不同慢性病人自我管理的需求,為病人獲取更多的社會支持,從而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和依從性。
個性化護理計劃在醫療服務提供者和慢性病病人之間有效的自我管理的合作伙伴關系中的作用日趨重要。個性化護理計劃的實施能確保病人得到更多的個性化的護理和服務來管理慢性病,而不是幫他們去實現他們想要的結果。據設想,護理計劃將主要在基層和社區實施,執業護士、實習護士、社區護士、專職醫療工作人員及社會服務工作者都將參與其中。它也可以在主要由專科護士和咨詢人員參與的二級保健中使用。為了更好地為慢性病病人提供支持,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水平,參與其中的護理人員必須對什么是個性化護理計劃有深刻的認識,并明白自己在提供和實施這些計劃中的作用[4]。
個性化的綜合護理計劃主要是關于處理個人的全方位的需求,包括他們的健康、個性、家庭、社會、經濟、教育、精神、種族、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環境。這個整體護理計劃強調除了醫療需求,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可以影響病人整體的健康狀況。為病人提供高質量、及時相關的自我管理的信息和建議是非常重要的。風險管理和危機的應急計劃也是至關重要的。個性化護理計劃的要點如下:將病人、病人的需求以及他們的健康選擇放在醫療保健的中心位置;設立病人想要達到的目標和結果;考慮照顧者的需求;在危機事件中通過應變性自我管理提供預見性和前瞻性醫療保健服務;將病人置于個性化護理計劃的核心位置,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處理危機,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做出選擇并進行疾病的自我管理;確保病人能夠享受聯合制定的護理套餐;及時為病人提供相關的信息;提供自我管理支持以防止疾病惡化;支持衛生專業和機構之間的多學科工作;為病人制訂出個性化的護理計劃,但是可以通過為病人直接提供護理或服務來增強護患關心。
患有慢性病病人經濟壓力都很大。人口老齡化和隨之增加的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病人更加加重了這種負擔。政府通過提高他們對這類疾病的自我管理的技能和信心來提高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質量。護士在慢性病病人的照顧、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促進中起了關鍵作用。雖然護士一直承擔著促進病人增強自我管理意識的責任,但他們的角色變得更加明確,并且擁有更多的在第一線使用臨床技能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
[1]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Improved self-care by people with long term conditions through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mes[R].Patient Liaison Group and General Practionters Commitee,2007:09-11
[2]Steven Auender,Peter Scarborough.2008 Europea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tatistics[R].2008-11-14.
[3]胡建平,饒克勤,錢軍程,等.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經濟負擔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3):189-193.
[4]Department of Health.Supporting People with Long Term Conditions:Commissioning personalized care planning-A guide for commissioners[R].London:The Stationery Office,2009:1.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A vital investment[R].Geneva:WHO,2005:3-5.
[6]Kenneth AH,Thomas LC.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handbook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search[M].London:Academic Press,1986:495.
[7]Van-Weert E,Hoekstra-Weebers JE,May AM,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n evidence-based physical self-management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for cancer survivors[J].Patient Educ Couns,2008,71(2):169-190.
[8]蘇春燕,鄭修霞,馬艷秋,等.自我管理教育對腹膜透析病人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8-11.
[9]賈蕓,王君俏,劉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7):21-23.
[10]錢思蘭,周秋蓮,梅洵,等.社區規范管理對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的效果評價[J].全科護理,2009,7(9C):2496-2497.
[11]Yip YB,Janet WS,Karin KY,et al.Impact of an arthritis selfmanagement prog ramme with an added exercise component for osteoarthritis knee sufferers on improving pain,functional outcomes,and use of health care services:An experimental study[J].Patient Educ Couns,2007,65(1):113-121.
[12]莊桂敏,閻成美,陶小琴.腎移植受者自我管理狀況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7,7(3):24-26.
[13]傅東波,傅華.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10(4):93-95.
[14]劉麗萍,趙慶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相關因素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8,30(3):263-264.
[15]Coulter A,Ellins J.Patient-focused interventions:A review of the evidence[R].London:The Health Foundation,2006:90-92.
[16]Department of Health,T he National Service Framework for Long Term Conditions[R].London:The stationery office,2005: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