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明
(黑龍江省綏芬河至牡丹江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
(1)控制最佳含水量。施工時應在土料含水量處于最佳含水量時進行施工,以達到最大密實度。如土料含水量特別大,可以通過翻曬降低土料含水量,如土料含水量特別小,可以進行灑水濕潤,適當增加土料含水量。(2)摻外加劑改良土壤性質。
路基路面需經受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不同溫度、不同車輛反復運行荷載考驗,路基是路面的基礎,路基的施工質量,是影響整個道路工程質量的關鍵;路基不均勻沉降,必然會引起造成已鋪筑路面出現坑凹、不平整。
特殊地基路段軟土地基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我們必須認真進行必要的處理。一般按處理的部位可分為地基處理和路堤處理,處理的方法為:對于路基高度不高,軟土層或淤泥層比較薄的地段,采用砂墊層、置換填土、反壓護道、拋石擠淤的方法處理;對于排水地基,根據實地情況采用砂墊層法、袋裝沙井法、砂樁、塑料板排水法及置換填土來處理;對于軟土地基或濕陷性黃土地區比較復雜的地基情況,如長沙市萬芙路道路工程段,采用了墊隔土工布、碎石樁、加固土樁及強夯的辦法處理;對于軟土路堤的處理,采用墊隔和覆蓋土工布、增設土工格室、土工格柵等辦法。
半挖半填路基的接合部處理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須扎扎實實地進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對原地面的處理和坡面基地的處理。當坡度較大(橫坡大于1∶5)時,應將坡面做成臺階,讓填料充分嵌在地基里,以防止路堤的滑移。臺階的尺寸,依土質、地形和施工方法而不同,一般臺階寬度不宜小于1m,而且臺階頂面應做成向堤內傾斜3% ~5%的坡度,并分層夯實。
部分路基,由于原地基勘探資料不詳,有部分路基修筑在軟土地段,而軟土的壓縮性大,在自重的作用下產生沉降,部分路段是由于路基的防護、排水系統不完善,造成濕陷性黃土的不均勻沉陷、水流不暢,引起路基變形。因此為了保持路基能經常處于干燥、堅固和穩定狀態,建造完善的排水設施,必須將影響路基穩定的地面水予以攔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圍之外,防止漫流、聚積和下滲;同時,對于影響路基穩定的地下水,應予以截斷、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導到路基范圍以外,使全線的溝渠、管道、橋涵構成完整的排水體系;對于黃土地區的排水設施應注意防沖、防滲以及水土保持問題。
(1)地基加固處理,為消除橋臺和臺后填方段的差異沉降變形,需對地基進行加固,如軟土屬高壓縮、大變形地基,對該地基首先采用插塑料板、袋裝沙井的超載預壓等方法進行排水加固,其次根據填方路提的壓力計算,采用噴粉樁、擠密樁、旋噴樁等進行加固處理。(2)橋頭設計過渡段,即在一定長度范圍內鋪設過渡性路面或設置搭板,可以使在柔性結構路段產生的較大沉降通過過渡段傳至橋涵結構物上,車輛行駛就不至于產生跳車。(3)臺背填料的選擇,在挖方地段的臺背回填部位,因場地特別窄小,可選用當地的石渣、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填料;在高填方的拱涵及涵洞與側墻的相接部位,盡量選用內摩擦角大的填料進行填筑,而且施工時應注意填料土壓的平衡,避免發生偏移,以免造成工程事故。(4)在靠近構造物背后設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設施,也可在橋臺與填方結合處及過渡段的路面下設置墊層,防止路面下滲水進入填方,對中間為砂礫填料、兩側為土類填料的填方與加固地基的連接處做縱向集水管和橫向排水管,以排泄填方與加固地基之間的滲水。(5)強化施工質量管理,提高橋涵兩端路提的施工質量,完善施工工藝、方法和強化管理。為適應橋涵端部而路提施工場地窄小、壓實區域形狀不規則而工期又緊迫的特點,應使用專用的小型壓實機械。
(1)嚴格按照路基、路面相關施工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底基層和基層施工,以確保標高、橫坡、強度、平整度達到設計要求。(2)加強基層養護,在基層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濕砂進行養護,也可以采用噴灑瀝青乳液保護。若無上述條件時,可以灑水進行養護,并嚴禁車輛通行。若不能封閉交通,應限制重車通行,其車速不應超過30km/h,同時應注意其他交通設施對基層的損壞。若出現車槽(坑槽)松散,應采用相同材料修補壓實,也可用素混凝土填平振搗密實后,上面攤一層油毛氈再進行路面施工。嚴禁用松散粒料填補。(3)嚴格控制基層平整,面層鋪筑前用3m平整尺對基層進行平整度檢測,平整度較差且平整值大于8mm的路段應進行整平。面層攤鋪前認真清掃基層表面,確保基層表面整潔,沒有松散浮料和雜質。如有泥土還應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如基層表面局部透層瀝青或下封層脫落,則應將脫落處基層表面清洗干凈后補灑透層瀝青或補做下封層。認真找平放線,確保基層標高和基準線標高準確無誤。基層標高超過允許范圍時,高處必須鏟平,低處可用下面層補平。面層鋪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時,應予及時清除,以確保面層平整度。
[1]陳憲平,李卓誠.瀝青路面平整度控制[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路基路面[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3]公路施工手冊[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