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景葵,王光文
(1.岳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2.岳陽市食用菌協會,湖南 岳陽 414000)
食用菌是國際公認的綠色菌菜、健康食品,食用菌產業作為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低碳經濟理論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具有極大的發展潛能。近年來,岳陽市確立了“大力開發生物質利用、重點推廣食用菌發展”的產業發展思路。該市發展食用菌大有可為:發展食用菌產業能帶動當地農作物秸稈轉化、減少廣大農村因焚燒秸稈而產生的環境污染,可拉動食品工業、農產品出口、物流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還可加快新農村建設。
生產食用菌的原料是種植業秸稈和養殖業糞肥等農業廢棄生物質。岳陽市是個農業大市,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在46.7萬hm2以上,秸稈年產量近1 000萬t;尤其是近幾年該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發展畜、禽養殖,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養殖業大市。據初步估算,每年全市牛糞、豬糞、雞糞等適宜種植蘑菇的糞肥約在200萬t以上,即使只利用種、養業廢棄生物質的10%發展食用菌生產,其產值也達30億元,可為農民增收10億元以上,企業可創利稅10億元以上。
岳陽地處湘北,地理位置為北緯29°,東經113°,年平均氣溫17℃左右,相對濕度77%左右,是食用菌生產的理想之地。加上其地形地貌具有多樣化特征,平湖交錯,丘崗相連,十分有利于食用菌生產的小環境、小氣候的形成。調查發現,岳陽市地理氣候條件至少適宜40多個食用菌品種常年栽培。根據岳陽職業技術學院近幾年的實踐,岳陽市完全具備發展以雙孢蘑菇生產為主的東洞庭湖綠色食用菌產業帶的條件,承接我國東南沿海蘑菇產業向中、西部地區的梯次轉移。
建設一個標準蘑菇棚,占地面積僅需200 m2(約三分地),棚內可建床架栽培面積500 m2。一個菇棚一年只以種植一季蘑菇計算,一般可產蘑菇(鮮菇)6 t,產值收入可達3.5萬元左右,減除菇棚設施折舊和菌種及原材料等費用后,每棚可得純收入2萬元左右。并且一個菇棚采摘完蘑菇后的廢料還有近10 t,這些廢料是極好的生物有機肥,還田后對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因施用化肥帶來的食物安全問題,促進生態農業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由此可見,食用菌生產與傳統種、養業生產效益比較具備明顯優勢。
岳陽市人工栽培食用菌已有30 a以上的歷史,并且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過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市已有相當部分農戶對食用菌生產有了一定認識。目前有涉菌農戶12 000多戶,2009年食用菌產值2.5億元,其中專業大戶2 339戶,種菌面積218.5 hm2,鮮菇產量2.59萬t,產值13 650萬元。
食用菌有廣闊的銷售市場。岳陽市不少農貿市場都有食用菌銷售窗口,隨著世界糧農組織倡導“人類每天膳食結構一葷、一素、一菌”和世界衛生組織“多吃食用菌,提高免疫力”的理論提出后,食用菌消費快速增長。岳陽市食用菌產品已進入了武漢、長沙、廣州等地市場,并通過沿海外貿公司打入了國際市場。
岳陽市雖然具備發展食用菌產業的諸多優勢和基礎,但發展不快,發展水平不高,究其根源,主要有4個方面的問題。
栽培農戶認識不統一。前幾年分散栽培戶因技術不到位,產量少而沒有形成商品優勢等原因,使得少數農戶種菌虧本,這給一部分農戶帶來了認識上的陰影。另外,廣大農戶對稻草、棉稈等農業廢棄物習慣于一燒了之、一扔了事,沒有形成通過發展食用菌變廢為寶的理念。這些思想認識的產生,主要是沒有科學分析過去部分種植戶生產失敗的真正原因;沒有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客觀分析食用菌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綜合效益;更沒有看到采取燒、扔等形式處理農業廢棄物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甚至可能引發事故的負面影響。而政府對引導、扶持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力度不夠。
農產品能賣個好價錢,是生產者的最大愿望。目前,菌類產品銷售形勢看好,某些品種長期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但銷售過程中一些深層次問題仍然存在。主要表現在:市場信息不夠暢通,市場價格把握不準;本土市場激活不夠,外銷市場有待拓展。特別是銷售環節較多,距離市場終端遠,外地客商壓質壓價,以致順其低價銷售。
一方面是生產規模不大。成規模、上檔次、高效益的食用菌生產主體不多,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產業龍頭更是少之又少。食用菌生產大多仍停留在一家一戶的小規模、低層次生產水平上,產業構架尚未形成。產業鏈條連接不緊,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協會(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食用菌生產鏈條,市食用菌協會作為政府與菇農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其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整個產業的發展基本處于松散、各自為戰的狀態。另一方面是政府組織引導、服務力度不夠,沒有將食用菌產業作為一個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低碳經濟理論、符合岳陽市情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產業來發展。
生產標準不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菌種亂雜。目前尚無規范的菌種研發、生產企業,菌農的菌種大都是自繁自育或從外地引種,菌種的類別多、市場亂、質量雜,嚴重影響了菌類產業的健康發展。二是農殘過高。過去岳陽市食用菌生產的原料主要是以籽殼為主,由于農民對棉花噴灑劇毒農藥,致使棉籽殼農殘含量超標,從而導致食用菌農殘超標,食用菌產品難以達到產品質量標準,直接影響食用菌銷售。三是技術滯后。食用菌生產的各個環節尚沒有統一技術規程,生產操作不規范、技術運用不合理和投入品選用不科學而造成的污染事件時有發生,直接影響了食用菌標準化生產。
針對岳陽市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面臨的機遇,可考慮通過發展食用菌轉化農作物秸稈,逐步遏止因焚燒秸稈而不斷上升的碳排放,從而加快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目前我國雖然將食(藥)用菌生產劃分在種植業范疇,但是發展食(藥)用菌(即菌物業)生產與傳統的種植業生產比較,生產過程更加復雜,技術水平要求更高。因此,發展食用菌產業必須科學規劃,抓好菌種研發,做好技術推廣。一是組織相關專家,科學制訂全市食用菌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在規劃食用菌產業過程中,要牢固樹立“因地制宜,適地適種”的原則。食用菌品種不同,對原材料、溫度、濕度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因此,必須在適宜發展的區域進行布局,無論是產業布局,還是品種選育,都要立足于國際國內食用菌產業發展趨勢。要嚴格依據產業發展規律,參照外地經驗制訂發展規劃,采取比較適宜的發展模式、發展速度來推動食用菌產業的有序開發。
3.2.1 把好培訓關 技術培訓是突破技術瓶頸的重大舉措。充分利用市、縣(市)農業技術培訓基地現有設施,組織各個層次種植食用菌對象的培訓,使其成長為技術骨干或種植能手。外地的成功經驗表明,采取集中授課、生產、實習、以會代訓、流動現場、觀摩交流、現場演示等形式進行技術培訓,既能豐富培訓形式,又可以提高培訓效率。
3.2.2 把好菌種關 菌種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菌業生產的質量與效益。根據農業部《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的要求,建立市場菌種廠,生產全市所需食用菌母種和部分原種,縣(市)生產區域所需原種和部分栽培種,有條件的鄉(鎮)專業大戶生產自用栽培種。建立規范統一的菌種生產供應網絡,在一定的區域內實行統一供應菌種,統一銷售價格,統一回收產品,不斷提高菌種的科技含量和純凈程度,改變過去菌種自繁自育、品種低劣的局面。
3.2.3 把好原料關 前幾年,岳陽市食用菌外銷受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產原料把關不嚴,導致生產效益低下。把好原料使用關,需要引導農戶盡量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農肥,在原料選用時要先檢測后使用,嚴防因原料選用不過關而造成菌品污染。此外,對產地環境、操作方式和產品包裝等都要嚴把關口,嚴防污染。首先是市直相關涉農(菌)部門要緊密配合,加大對岳陽市已具一定規模的食用菌企業和生產基地的支持、培育力度,在資金、技術、用地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植;積極幫助企業向省級和國家級對口領導部門申報食用菌項目,爭得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支持。二是積極支持目前岳陽市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南湘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組建“岳陽市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建設“岳陽市優質食用菌新品種繁育及生產示范基地”,培育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科技支撐點,重點做好新菌種、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和推廣示范等,以此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三是市直相關涉農(菌)部門要積極為食用菌產業發展融資牽線搭橋,爭取市金融機構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四是市食用菌協會要從專業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支持各縣、市、區,規劃建設食用菌科技示范園區,創辦食用菌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通過龍頭帶動,延伸鏈條,輻射周邊,構建“龍頭企業加協會連基地串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全面提升全市食用菌產業水平。
培育食用菌銷售經紀人團隊。培育食用菌產業,單家獨戶闖市場難成氣候,必須集團軍作戰,特別是產業發展的初始階段,要進入食用菌市場大循環,必須實行“市場+公司+農戶”的開發模式,以公司為開發單元,上連市場;以協會為紐帶,下接農戶,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通過銷售經紀人團隊來壯大產業規模,培育地方菌業品牌,并以此為依托打開外銷市場,搶灘國際市場,逐步融入全國乃至全球食用菌市場大循環。要盡快培養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食用菌營銷人才,網羅一批懂得市場、信息靈通的食用菌經紀人,組建一批有資金、有銷路的食用菌營銷隊伍。不斷拓展岳陽食用菌外銷市場,啟動專業消費市場,積極籌劃食用菌專業市場建設。引導飲食業主開辦食用菌專業消費餐館,采取多種形式激活本土食用菌消費市場,在全市倡導食菇吃菌、有益健康的消費理念。
形成產前-產中-產后的利用鏈節。有組織有計劃地對食用菌分等級進行深加工,樹立品牌,以品牌帶產業,促發展。由于食用菌生產的廢料有機質含量高,營養元素全面,是改良土壤的好材料,故可結合肥料產業共同發展。
[1]郭 勇,彭衛紅,甘炳成,等.我國草菇生產現狀及四川草菇發展面臨的問題[J].西南農業學報,2001,14(S1):124-126.
[2]馬國瑞,陳美慈,石偉勇,等.食用菌的營養成分研究[J].營養學報,1994,16(3):344-347.
[3]雷百戰,林偉君,萬 忠,等.廣東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4):285-288.
[4]馮立國,王春暉,鄧召利,等.湖南平菇主栽品種的選育復壯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09,(6):7-8,11.
[5]徐吉祥,鐘桂興,彭珊珊.柵欄技術在食用菌保鮮貯藏中的應用[J].廣東農業科學,2009,(10):131-132,135.
[6]王 軍,趙學坤,田 婧,等.山東食用菌產業開發利用現狀與展望[J].江西農業學報,2008,20(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