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發
(齊齊哈爾農墾交通局)
如何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和物流網絡化快速發展
潘英發
(齊齊哈爾農墾交通局)
分析建三江分局客運、物流現狀,提出發展墾區農村客運公交化和建立物流網絡的方法。
農村;客運;物流
建三江分局轄區15個農場,308個生產連隊,人口23萬人,轄區占地面積1.2萬km2,耕地總面積807萬畝,年產糧食48億kg。全局現有貨運站8個,客運站16個,營運線路142條,營運貨車1 108臺,營運客車230臺,其中中型中級以上客車占70%,擔負著全局23萬人民群眾的出行和物流任務。
通過學習、分析、研討和深入到偏遠的連隊,在思想認識上得到了提高,實現了思想認識上三個轉變,達到了三個明確。
三個轉變:一是轉變了重干線輕支線的思想。過去想的都是開往省城、縣城、分局及農場間主干線,而最廣大基層連隊沒有納入視角,形成了干線、支線都是管理的行線。二是轉變了重管理輕服務的思想。過去想行業管理多,想基層老百姓少,實地考察人口稀少的連隊,真是窮在連隊、苦在群眾、難在出行,只要群眾需要的,就應該辦到,不僅著眼于管理,更要著眼于服務。三是轉變了重行管輕市場的思想。從建三江現狀看發展場隊的農村客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不僅是一個市場需求,而且是實現農村客運公交化,提高運輸管理綜合能力,推動道路運輸管理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從而確立了理順管理職能與開辟客運市場并重的工作思路。
三個明確:一是明確農村客運發展思路。農村客運班車的通達深度進一步延伸,具備通車的連隊全部通車,城鄉客運網絡得到有效銜接,安全管理和運輸服務水平明顯提高。開辟偏遠連隊線路、定線路、不定班時、不定班次循環發車農村公交線路,解決農民隨時出行問題,降低出行成本,受到群眾的好評。不斷改善農村出行條件,促進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二是明確農村客運發展原則。(1)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從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不搞“一刀切”,首先在滿足人民群眾“走得了”“走得安全”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班次密度、優化運力結構、改善服務質量。(2)堅持深化改革,打破常規的原則。在管理模式上,打破原有定班、定點、定線的限制,積極開發公交化班車、循環班車、季節班車等多種發車形式;引導農村客運向經濟節能型、安全適用性方向發展,做好支線與干線客運的有效銜接。(3)堅持社會效益優先,讓利于民的原則。針對農場路況差、客流小、成本高、回報率低、經營者積極性不高的實際,積極取得當地政府和橫向部門的支持,多予少取,減輕經營者的負擔。簡化審批手續,實行“三優先”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各種經濟成分投資農村客運。在加快農村客運基礎設施的同時,積極制定客運線路發展規劃,做到路運并舉,路通車通。實現“隊隊通客車”的工作目標。三是明確自身的責任。①是農村致富、農村發展、農村進步是國家和墾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以人為本、為民、便民、利民、解決困難是運管客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②是強化市場監管,保障農村客運發展環境。一方面要加強市場的動態管理;嚴厲打擊非法經營活動,重點取締農用汽車、拖拉機及“三無”客車從事農村客運。嚴厲查處欺行霸市、超范圍經營、超員超載、倒客宰客、違價等行為。另一方面加強市場的靜態管理;結合營運客車年度審驗工作,嚴格審查經營業戶、營運車輛和從業人員的準入資格,防止不符合條件的車輛和人員進入農村客運市場。要從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入手,加強思想教育工作,促進農村客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近幾年,由于兩級運管部門的積極努力和不斷完善,得到了上級運管部門和行政領導的大力支持,建三江分局布局合理、局場相連、場隊相通,干、支線銜接,人便于行的客運網絡初步形成。截止到2011年5月連隊至農場線路通車率達100%,為建三江分局23萬人民服務,其中發展農村公交線路18條,其中有七星農場六隊、四隊、醫院三條公交線路;七星農場一中、二中一條公交線路;前進四隊、六隊、七隊、園林隊至場部三條農村公交線路;建三江分局城區環城公交車線路;八五九農場東安、十隊、五隊、二十四隊、三十二隊、和場區四條九條農村公交線路;前哨農場一隊、磚廠、撫遠寒蔥溝、糧種場兩條線路,前哨農場與地方交叉線路一條。公交線路的開通,更大的滿足廣大農民出行的需求,如前進、八五九農場公交線路的開通,過去附近連隊到場部,都是打車15元錢,一是價格非常高,二是時間不及時,公交車的開通,每人一元,每隔7~8 min一趟,不僅節省了時間,還非常經濟,深受人民群眾的好評。方便、快捷、及時、安全、正點、價廉的農村公交化客運,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人便于行“百姓車”的開通,取得領導、群眾、車主三滿意的社會效果,也塑造了“人民交通為人民”的交通隊伍良好形象,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繁榮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
現代的物流業在迅速發展,原有的物流企業按現代物流要求進行資源整合、流程再造、轉型為現代物流企業;而墾區物流業近年來才得到重視,仍處于落后水平。物流主要功能包括包裝、搬運、裝卸、運輸、儲存、保管、配送、信息等功能,建三江分局目前物流業發展現狀講,分局現有貨運總站一個,貨運分站七個,分別在八五九、大興、勤得利、創業、前進、前鋒、前哨農場,目前開展的業務只是零擔、儲存和停車,其它的業務根本沒有,年吞吐量65萬t,經濟效益170萬元。無論你管理的如何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始終在小的區域內,沒有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應繼續解放思想,尋找新的發展之路:一是發展貨運企業的運輸能力;現在貨運站是有站無車,貨物運輸不協調,所以貨運企業應夠進運輸車輛或吸引社會零散車輛,承運區域內大宗貨物和長途貨物運輸,如農產品、生產資料、沙石備料等,墾區物流的特點是季節性強,必須用運輸能力強、安全系數高、運費價格合理、組織能力好、服務態度優的誠信理念,贏得貨主的信賴。但必須在當地政府和所有的管理部門大力支持下;在新形勢下大力發展物流,促進農產品、生產資料及日用品在城鄉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是解決分局“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二是發展現代物流業,創建信息網絡平臺;運輸業向物流業轉化,是運輸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貨物運輸一次深刻改革。我們可依托北大荒物流集團,搭建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利用物流信息,解決企業內部和社會車輛的空駛浪費,減少運輸成本,提高運輸經濟效益,體現了現代物流業在墾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三是加大對貨運站場基礎建設,擴大經營項目;道路運輸站場是服務于公眾出行和貨物集散的公益性交通基礎設施,繼續按照“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方針,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全面加快運輸站場建設步伐,推動貨運服務向農場延伸。目前貨運站經營項目單一,經濟效益不好,場地利用率不高,我們可利用現有的資源開發批發商+批發市場+零售物流組織模式,這種模式的主導者是農副產品、生產資料等批發中心,參與者是農副產品生產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批發市場主要涵農副產品生產者、城鎮兩級批發商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廠商。同時圍繞交易各方出現一系列提供各方面服務的中介組織。如運輸、儲存、搬運、裝卸等,所以我們利用場地和現有的條件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2010年在分局、總局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建三江物流園區,占地面積14.3萬m2,倉儲面積3.5萬m2,綜合辦公樓4 600 m2。新物流園區的建成,具有搬運、裝卸、運輸、儲存、保管、配送、信息等主要功能。由于專業物流業的發展,體現了現代物流業在我局經濟發展中的主要位置。
建三江分局物流業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來規劃,物流的特殊性決定了這個產業的發展更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管理部門應通過政策引導、改進管理、搞好服務,為三江物流業的成長壯大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物流業健康、有序發展。
U415.1
C
1008-3383(2011)09-0350-01
2011-06-19